酌酒与君君自宽, 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 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 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 不如高卧且加餐。 完善 劝慰,抒情,愤懑 古诗文网APP客户端立即打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给你斟酒愿你喝完能自我宽慰,人心反复无常,如同起伏不定的波涛。 朋友即便相携到白首还要按剑提防,若是先显达荣耀也只会嘲笑你。 草色青青,已经全被细雨打湿,花枝欲展却遇春风正寒。 世事如浮云过眼不值一提,不如高卧山林,多多进食,保重身体。 注释 裴迪:唐代诗人。字、号均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好友。 自宽:自我宽慰。《列子·天瑞》:“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人情:人心。翻覆:谓反覆无常;变化不定。 相知:互相知心的朋友。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表示提防。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经:一作“轻”。 花枝:开有花的枝条。 世事:世务,世上的事。何足问:不值得一顾。何足,犹言哪里值得。 高卧:安卧;悠闲地躺着。指隐居不仕。 加餐: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 有用没用完善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82、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9-170  赏析  此诗是王维晚年诗作中十分值得玩味的一篇。诗用愤慨之语对友人进行劝解,似道尽世间不平之意,表现了王维欲用世而未能的愤激之情。全诗风格清健,托比深婉,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第一句“酌酒与君君自宽”,“君”字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是因为无法排遣。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澜”,一曰翻覆,二曰波澜,足见心中愤激之情。 三四句紧承“人情翻覆”,照应止水波澜的外部刺激,强调矛盾两端,铺叙反目成仇,人心无常。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说了。相知成仇,先达不用,说尽了世态炎凉,当是实有所指。前四句关键在“笑”字。弹冠”本为援手荐引乃同契之义,此处则反用其意,一旦“先达”即笑侮后来弹冠(出仕)者,轻薄排挤,乃至下井落石,此为淋漓之戟骂。金圣叹以为“自是千古至今绝妙地狱变相”,诚为得言。 从内容上说,五六两句是即景即情,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翻覆展示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被王静安先生誉为“摄春草之魂”的“细雨湿流光”,诗人用以描写映窗草色;禅宗关于“心动”“物动”的著名偈语,诗人借以描绘照眼花枝,即使单纯作“景语”看,也属上乘。而其蕴涵则在“全经”,“欲动”,由彰显至深密,从象外到象内,大千世界,无所不容;仅观人间之蝇营狗苟,于义愤之外,恍然顿悟。从章法上说,律诗中间两联要求虚实相生,三四句实写,五六句则应当化实为虚,措辞表意不可复犯,方能体现“神韵”“气象”之妙。从禅学上说,佛家主“虚静”,尚“自然”,和光同尘;深一层探求,五六句似还参合“有无”“生灭”“变常”之理;即处“静观”“达观”态度,与三四句世俗的“势利”“凉薄”恰成对照。 末两句“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俗。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亦显亦隐、半儒半释的人生经历与处世态度,给王维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犹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静观;但仰望高谷急湍,依旧凛然飞动,怵目惊心。王维全部诗作均可作如是观,通过《酌酒与裴迪》一诗即可透视此种矛盾心态。▲ 有用没用完善 参考资料: 1、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20-122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时期,具体时间不详,大约与《辋川集》写于同时。王维一生沉浮宦海,安史之乱后,“在辋口,其水舟于舍下,别置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此诗为王维劝慰裴迪而作。 有用没用完善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9-1702、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20-122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43篇诗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