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了2019:愿你终于追求到的,还是你当初喜欢的

 周军杰cv 2020-01-12

图片来源未知,版权请留言

2019年过去了,你会怀念它吗?无论是否怀念,还是写一些话来别过这一年吧。

 

一、

人言“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可我少时偏爱看水浒,留下许多令人欢快的记忆。

比如阮小二嘴里衔着一枚匕首,哧溜一下从舟头跳入水里,像英勇的鱼鹰;如林冲在风雪山神庙,摘下了枪杆上的酒葫芦,挑了陆谦一众恶人;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从飞云浦打到鸳鸯楼,小李广花荣那一枝出神入化的箭……那些英雄故事才叫痛快淋漓,那些样纯粹的阅读时光才叫人大呼过瘾。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多年后再看水浒往往只看得了前半截故事,看不了后半截。因为不忍读那样的结局,那样识尽愁滋味后的欲说还休。

那些好汉们为了活得自由自在,打翻了一切横在头顶上的囚笼,风是爽快的,雨是淋漓的,酒是大碗的,肉是大口的,然后呢?

然后他们自己又打造出了一个大囚笼,自己一个个钻了进去,他们就如同从马戏团的逃出驯兽,虽然逃到了山林,最后又无可奈何地投入了一个新的马戏团。

为了反抗压迫而被逼上梁山,为了那一世活得自在而放手一搏,可是上了梁山后的好汉们有办法维护来之不易的自由吗?没有。梁山首先就是排座次,谁是话事人,谁是小弟,谁是社团马仔,一一分清楚。

然后大家扎堆在一起干什么呢?梁山竖起的大旗是“替天行道”,先不说什么是天、什么是道,就说这个“行”字吧,怎么一个行法呢?出路无非两个:

一是大哥宋江的“重返囚笼”方案:招安。宋江,宋室江山,作为曾经郁郁不得志的县级文秘小吏,宋江梦想的上限就是招安后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可是施耐庵老先生笔下的大宋官场是什么一番情形呢?不是卑言屈膝地发挥奴性光芒外,就是忍气吞声地恪守奴才本色,不要说自由了,连个活得像个人样都不可能,官场里的林冲、杨志、陆谦就是榜样。想做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人?那也办不到,环顾水浒里的一场场官司,没有一个是按正常法律走的,不是人情关系,就是金银打点,并无半分公正可言,大宋官场本质上就是另一种江湖。

另一个出路是另一个大哥晁盖“打造自己新囚笼”方案:造反到底。拦路抢劫,按座次分金银,这时候江湖最终就会变回官场,“晁家帮”火并掉“王伦帮”,然后再被“宋家帮”取代,只是朝廷朋党之争的翻版,帮下诸多小团体一般倾轧,明争暗斗。庙堂与江湖如此模糊不清,互为彼此,都是弱肉强食的狩猎场。晁盖晁盖,朝廷的盖子,能盖得住什么呢?

到最后,无论是想重返囚笼的宋江,还是打造新囚笼的晁盖,对于人性的自由而言都统统是“智多星”吴用(无用),白忙一场。不相信?你看看明末江湖老大张献忠入川的残暴,看看清末上山造反的洪秀全定都南京后的荒诞与法西斯,你就会觉得他们跟晚明晚清的朝廷有什么不一样呢?以张、洪这些人的智力与行径而言,他们甚至还不如昏聩的朝廷。

《水浒》表面上说的是造反,实际上说的是社会被逼入绝路之后,还是没有新思想能够开辟出一条新出路,只有不断地宿命轮回。

儿时的阅读时光所以如此快活,是因为那是个撒丫子就可以满野地跑的年纪,谁也管不着,风雨也不惧,连捅马蜂窝被蛰得鼻青脸肿也觉得十分有趣,因此我那时读到的都是好汉们打翻囚笼后的快意恩仇,看见的都是绿林里的阳光乍泄。

但是当我穿过风雨成为大人,再读水浒故事时却分明地看到它写的是:自由这个东西最可贵的不仅仅是得到,而是何处安放。在古代帝国社会,连大哥本身都是被牢笼囚禁的,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假装做,都是限定得死死的,谈何个性的舒展与生命的活泼?

水浒的故事不是虚构的。朱元璋就是宋江,张士诚就是晁盖,大明王朝就是水泊梁山的扩大版,两者结局也一样,最后都是走投无路。要看社会空气的凝固与思想的压抑如何憋死大明王朝的,可以再复习一遍《万历十五年》。

梁山上的宋江与晁盖没有新思想,所以即便身体解放了,财务自由了,还是没有出路,只能走老路,最后走成末路。

时至今日,思想自由,它也不是什么书呆子的抬头仰望星空,不是什么西方带路党的私货,而是为了自己明天的路越走越宽阔,为了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时间就是效率,质量就是生命,思想自由就是创造力,创造力就事关你我的切身利益。

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东西,即使是思想本身。以不变应万变?大历史是没见过有这种成功案例的。

明末社会、清末社会两次巨大社会危机留给我们的血泪历史教训就是:最危险的不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是思想僵化。

二、

真理未必是越辩越明。

很多时候,很多情形下,往往是谁的声音大,谁重复的次数多,谁就占有优势,所以人们不是总结出“谎言说了一万遍就是真理”来了嘛。

但是有两样东西,可以使真理水落石出。

第一个是时间。天圆地方也曾是真理,彗星出现与地震也曾是天庭发怒的真理,但时间总归证明地球是椭圆的,天庭是不存在的。

第二个是大规模的社会实践。焚书坑儒也曾是法家的真理,但是秦帝国速生速死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行不通。儒学也曾是大一统的真理,但是五四运动的健将们认识到它救不了国。王阳明的“心学”也曾是真理,但是心学造成大明知识分子阶层的空疏流弊、缺乏事功能力终于收获亡天下的恶果,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时代思想家们痛定思痛,终于开启了致力于经世致用的清初“实学”,一直到延续到后世革命党人的“实事求是”作风以及遍及今日校园里“求真务实”的训导。

然而即使是可以证明真理的“时间”本身,一旦离开地球,爱因斯坦说连时空都可以扭曲。可见很多真理其实是在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在一定阶段内起才作用的。

时移事变,真理未必恒真。辩证法也说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所以我还是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相信改革开放。

改革就是否定并调整掉过去不对的、不妥的、不合适的东西开放就是不守旧、不复古、张开胸怀迎接新事物,就是给新事物生长试试看的温和环境。

几千年来的一次次社会实践就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思想这件事,不能有一个囚笼罩着它。

中外的大历史多少次展示了一个事实:那些秉承“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历朝历代的社会精英,最后总是让自身与社会作茧自缚。

天主教曾是真理,但是新教与清教不是取代了它了吗?帝制与君主立宪曾是真理,但是革命运动不是取代了康有为、袁世凯了吗?旧民主主义曾是真理,但不是升级为新民主主义了吗?计划经济曾是真理,但是市场经济不是作为主体取代它了吗?

这些都是思想自由、实践检验真理的结果。

IBM没有抱着PC硬件不放,华为看见了无人区,物联网将使得万物互联,任何一个做企业的人都明白创新就是生命力。

而创新来自探索,而探索需要思想自由。

如果没有思想自由,未来的未来如何走出无人区?

三、

当我们踏入社会,我们这代人遇见的时代主题是经济,是创业,是互联网。上次在上海小聚,我的一个朋友说,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一个需要勇士抗争的时代了,思想者在这个时代是不合时宜的,财务自由才是这代人切实的生活主题。

我也深以为然。这个只须看看村间乡亲、市井百姓、同学好友最关心的是什么就知道了。

然而我们这代人,毕竟又是读着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叶挺的《囚歌》、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长大的,师长们给我们讲过一代又一代人奋斗的意义,鲁迅文中引用裴多斐“自由与爱情”的那个自由。

想起中学那年暮春,语文老师讲到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时说,将来你们走上社会呢,做事也不要一根筋,还是要能屈能伸的,但是在大的原则、大的方向上,心底里要保留着孟子讲的这种浩气,这是我们文化的根。

什么叫大的原则、大的方向呢?当时也没搞懂,走上社会后结合具体事情就更加搞不懂了。但是后来我想我知道了,那就是在思想上、精神上、物质上不要去强迫别人,也不要接受别人的强迫,而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与方式去生活,在包产到户的自己家园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天上没有神,人间也不应有偶像,没有人应该凌驾在他人的精神之上,生活里也不应有一种强制的思想。是太上老君的道法也好,是如来的佛法也罢,让它们充分地自由竞争好了。法家曾经鄙视儒家并坑烧它,儒家曾经对法家痛心疾首,后来历朝历代不都是“儒表法里”地合体了吗?当时认为错的,未必一直错。当时认为对的,未必一直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先生如是说。

在我们追求发财致富的路上,需要关心一下大学女神矜持的章程里有没有删除“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吗?是的。总得在乎自己与下一代的精神世界有没有独立思辨与选择的自由。

我们不能忘记了中学课本里教给我们的话,我们不能假装岁月静好。

我不能不想起那个师长温暖而谦和的笑容。

四、

在朋友圈好几次看到过屠龙少年的留言,每次看到都觉得耳目一新。

恶龙祸害村庄,不断有无畏的少年英雄去与恶龙搏斗,却从无人能够生还。当又一个英雄出发时,有人悄悄尾随查看究竟,真相于是才被揭开:少年英雄闯入铺满了金银财宝的龙穴,手执利剑与恶龙血战,当他杀死恶龙、坐在恶龙尸身上后,看着满地闪烁的珠宝再也舍不得离开,慢慢地他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最终变成了新的恶龙。

肩负使命的屠龙少年从英雄变成恶龙,从村民的希望变为对立面,这只是又一个隐喻。隐喻什么?隐喻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我读大历史,人类历史的发展用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了另外一个事实:任何试图用道德上的自发良知抵御人性贪念的集体行为,实践到最后无一不归于沦陷

思想也可以是英雄少年,也可以因为人性的自恋或贪念而变成了恶龙,你不曾见过吗?

而思想自由,就是为了让所有英雄万里归来仍是那个纯情的少年。

五、

很多人都曾梦想有一天能笑傲江湖,既有气概独行于世,又有实力会尽天下英雄。

于是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尽力扩张眼前的规模,渴望晋升、加薪、升级实力;我们怀抱理想,创业,无日无夜地拼命,渴望有朝一日敲锣上市、挥斥方遒……但是朋友们,也要记得适时地“退而远瞻”,远瞻一下你预设的那个远方终点、你当下跋涉到的地方是否已经把你带离了最初的初衷,你是否已陷入了自己一手打造的、让你身不由己的囚笼?

以下情节节选自小说《笑傲江湖》:

任我行复出江湖后,他的梦想是践行数十年间在西湖牢底的唯一愿望:找东方不败复仇。于是他带上向问天、任盈盈,邀上令狐冲,一起就去了黑木崖。终于大功告成。

魔教众人于是就像曾经恭维东方不败一样去恭维他。一开始,任我行笑骂:“胡说八道!什么千秋万载?” “忽觉倘若真能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确是人生至乐,忍不住又哈哈大笑”……“令狐冲见任我行显得面目十分狰狞,心中更感到一阵惊怖。”

待到邀令狐冲入教不成后,任我行双眉渐渐竖起,阴森森地道:“不听我吩咐,日后会有什么下场,你该知道。”

任我行以前当日月神教教主,与教下部属兄弟相称,相见时也只是抱拳拱手而已,突见众人跪下……心下忽想“无威不足以服众。当年我教主之位为奸人篡夺,便因为太过仁善。这跪拜之礼既是东方不败定下了,也不必取消”……令狐冲这时已退到殿口,与教主的座位相距已遥,灯光又暗,远远望去,任我行的容貌已颇为朦胧,忽想:“坐在这位子上的,是任我行还是东方不败,却有什么分别?”

“令狐冲站在殿口,太阳光从背后射来,殿外一片明朗,阴暗的长殿之中却有近百人伏在地上,口吐颂辞。他心下说不出的厌恶,寻思:‘要我学这些人的样,岂非枉自为人?’”

“耳听这些人话声颤抖,显得十分害怕,令狐冲暗道:‘任教主还是和东方不败一样,以恐惧之心威慑教众。众人面子上恭顺,心底却愤怒不服,这个忠字又从何说起?’”

有人曾说唐僧师徒四人其实是分别体现了一个人性格的不同方面,那么令狐冲与任我行其实也就是分别指一个人的初心与贪心。

令狐冲与任我行本就是一个人。令狐冲就是那个屠龙少年,任我行就是少年屠龙后的变身。

以长长的大历史而言,不断演变的时代趋势一直都是更深层次地解放人的个体价值,释放人性的更多自由,这是人力不可阻挡的。

因此,对每一个曾梦想笑傲江湖的少年来说,人生更好的归属也许是屠龙前的任我行,或者是屠龙后转身离去的令狐冲。

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没人能够长生不老,谁的人生又不是一场《如梦令》呢?

走在晋升、加薪、升级实力的路上,行在无日无夜拼命创业的途中,愿你费尽毕生心血、终于追求到的那个东西,不是你当初曾厌恶的。

有个做企业的大哥在朋友圈写道:世人几乎都听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很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愿你我都能在穿过昨夜的雨疏风骤之后,一直怀有人间的赤子之心。

一年又一年,仍如当年。

备用公号:诸子明月光(ID:oursir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