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那到底有什么样胸怀的诗人才能写得出来

 江山携手 2020-01-12

咱们伟大的毛爷爷诗词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里的一朵梅花,而这首《沁园春·雪》更是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杰作。不知各位看官是否喜爱这首诗词,反正我是最爱,每次读都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情不自禁地沉溺于那种豪放的风格、雄浑的气势、深邃的意境和广阔的胸怀。

而自这首词发表以来,就遭到了众多恶意人士的攻击,引发了长期的争论。有人说他有君主制的精神;有人说他夸张;有人说他的比喻不恰当,缺乏转折点;有人说他的词义稀疏朴素;甚至有人说他是模仿别人,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视金玉如砖石;而在众多有眼光的人看来,这首词源于雪,以雪命名,但不是为雪而写,是主用雪来表达言志。

1936年2月,毛主席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横渡黄河,准备前往绥远抗日,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计划过河时,突然下起了雪,毛主席爬到高处,面对眼下的苍茫大地,他胸怀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词。其位置北距长城约150公里,东距黄河约25公里,由此可见,诗中的描写不全是真实的场景,更多的是诗人心中的场景。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矗立在中国辽阔的北方大地上,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作为中原的对外防御线,日本人威胁华北,炮轰平津重要地区,殷汝耕却投敌卖国,组织了“冀东自治政府”,蒋介石不顾公义,鼓吹攘外必先安内。

当毛主席站在群山之巅,迎着刺骨的寒风,在飞雪面前,会有什么样的心态?作为红军总司令,面对内战的炮火,又会给出怎样的回答?中国广袤富饶的大地会被冻结吗?中国浩瀚深长的历史会被切断吗?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毛爷爷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有怎样的洞察力,又进行着怎样深刻的思考。

与天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天地间有无数的生机,雪是上天的礼物,苦难是必然的。我们要打破僵局,战胜苦难,当我们与天公一比高下,这是一个强者的人对当世的回答。这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5000里的长征象征着生命的蓬勃。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不可战胜之师,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样敌人是打不倒的,革命的胜利不是偶然的。

句句惊天的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震撼千古是声音,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表达了改造世界的雄心,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展示了对美好未来无比的信心。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谁有资格评价千秋功过?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结束了,皇帝也乘着历史的船远去,永不归来。共产党要平定动荡的时代,扫除近百年来民族的耻辱和灾难,创造一个繁荣的时代,建设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肩负起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再次辉煌的历史责任。

那是什么激发了诗人的创作呢?这首词写完后,毛泽东思想已基本形成。他完成了几千年对中华民族的探索,为中国开辟了一条光辉的道路,他已经看到了一条崛起的东方巨龙。自豪、愉悦感等人生巅峰体验感涌出,怎能不引吭高歌,所以冰雪有了诗情,山川有画意,于是,这首词有了千古绝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