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引汤白话解 | 一针一药

 中医药方便 2020-01-13

组成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上为粗末,以韦囊盛之。

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


出处

本方证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风引汤:除热瘫痫。”


岳飞怒发冲冠

要读懂风引汤,先从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开始,曾记否: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将军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同时告诉人们气上心头时是完全可以“怒发冲冠”的。而在《三国演义》中,更有诸葛亮气死周瑜、王朗、曹真的故事。

科学告诉我们,当人在一瞬间受到强烈的刺激导致脑部的血压升高,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脑部存在血栓,所以在一气之下脑部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死亡,但是一般情况下只是气晕过去,也就是短暂时间内大量血液涌入脑部,给眼球区带来压迫,使之瞬间失明,并同时压迫大脑的神经区域,让人失去方向感和重心而倒下,从而撞击脑部引发脑内出血或休克等等悲剧。风引汤说的就是这个场景。


热瘫痫

对于“热瘫痫”病名,后世医家对“瘫痫”病证之注释众说纷纭,见解不一。有医者认为,“瘫痫”就是“癫痫”;也有医者认为,“瘫痫”就是“瘫痪”;也有医者对“风引汤”这一汤证存疑。到底临床上有无“瘫痫”这一病证?

赵锡武老师说,经自己临床验证,方知“仲景撰书实事求是,绝无妄添枝叶之弊,若见诸临床,方知仲景所论至真至确。” 他曾见多个类似病例,并仔细查阅《金匮要略》,发现书中不止一处有关于癫证的描述,所以他认为,“仲景是不会将其常用的‘癫’误写为‘瘫’的。‘瘫痫’这一病名概念当为仲景严谨观察病证的科学记录,毋庸置疑。“仲景以‘瘫痫’二字命名斯疾,诚属一绝妙的传神之笔。所谓‘瘫痫’者,正是其病又瘫(半身不遂,肢体瘫痪)又痫(癫痫抽搐发作)之谓也。”

赵锡武强调指出:“由此可见,古人之说不可轻率否定,只有经过实践方能识妙通玄。”临床上他用“风引汤”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及脑血管病后遗症既瘫又合并癫痫样发作者,每有良效。


方解和应用

对于方解,张奎增老师结合多年临床运用,对风引汤归纳总结如下。笔者觉得一语中的,摘录如下:方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通阳气而安心肾,大黄、滑石、寒水石、石膏,荡除风火热湿之邪,引之下行从二便而出;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龙骨、牡蛎,镇肝潜阳;桂枝干姜与大量寒凉药配伍,复脉救逆通络,而不至于伤阴动血。全方镇肝潜阳,清热豁痰,养心安神。

临床运用分三种情况:

一是肝火亢盛于内而外风袭之中风病,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喎斜,半身不遂;

二是外感热病所致热邪燔灼肝经,上扰心神之温热病高热神昏,小儿惊风,温热痰湿所致癫痫病,及痉病角弓反张,颈项强急等;

三是肝火内风炽热之高血压、脑充血,头晕、头痛等。用方眼目:癫痫、风瘫。突然仆卧倒地,筋脉拘急,两目上视,喉中痰鸣,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滑者。


黄师临证应用

黄仕沛老师认为中风三方(侯氏黑散、风引汤、千金三黄汤)是滋阴养液、平肝潜阳、熄风祛痰之剂。与肝阳之治是基本一致的,他常以防己地黄汤为基础,合三方的主药为一方,称为“中风三方互联”,保留经方力专用宏的特色,运用得当,疗效颇佳。具体病案可参阅《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医案(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