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说,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源源不断 2020-01-14


一个很会写书的朋友,放弃讲师职业,重新回企业了。
他说自己出了一本畅销书,人家就劝他出来讲课。
上了讲台,他讲得难受,别人听得更难受。
讲了课才发现,写书和讲课是两个世界。
“写”可以反复修改,“讲”强调一次成型。
为什么我还是认为,写书的人更高级呢。
 1
“讲”和“写”这两个世界,好比实践和言说,好比身体和心灵。
《近代心理学史导论》说到,“身”与“心”,是个体的两个世界。
 
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与身体截然不同的东西。
灵魂比身体更真实,对终极概念如“美、善、数字”的认识是最真实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就是“功能”。
身体每个器官都有灵魂,眼睛的灵魂是看,耳朵的灵魂是听,众多的器官组合成心灵。
一种器官的灵魂是有局限性的,故色就是空。
人的心灵是整体的灵魂,其功能是“联想”,是沉思,哲学思考。

莱布尼茨认为,心灵和身体不相干。
只能通过以前心的活动,理解当前心的变化;只能通过以前身的变化,理解当前身的变化。
在心的变化和身的变化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身心就好比两台种,好像存在的交互作用,是因为两台种“先定的和谐”。

就好比有些人长相是否好看,与内心是否美好,不相干。
有些人会放弃外表,专修内心,有些人则相反。
 2
实践的世界,自有实践的道理。
很奇特的是,真正的实践方法,看上去大量的是“不可言说”的。
有的人做企业非常成功,敏于行而讷于言。
因为没有到可以言说的境界。

知识的世界,自有知识的体系。
赵括能说会道,却不能实践,
他打仗失败,不能否定他言说的成功。
不要轻视言说的世界,因为实践有头,思考无限。

实践是运动的、情绪的,知识是永恒的、逻辑的。
更有说服力的过程,先“赢得成功”,后“赢得辩论”。
 3
关于身心关系,并不是静止的,有三个发展阶段。
开始身心独立,然后偶然相交,最后统一融合。
关系是动态的,是一种努力,不是天然。
好比衣冠禽兽,经过心智磨练,终究可以表里如一。
 
能写、能说,立功、立言,善其一者,已属奇才。
两者偶尔相会,就是发挥超常。
若能融会贯通,合二为一,实为功德圆满。
………………………………………………………………
漫画中的医生可能死得更早,思想却永远在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