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清代书画鉴藏家与金石学家吴荣光,既是学者,也颇擅丹青。万承纪《松盘揽胜图》曾绘有他的肖像;而二十八年后,他更以谦恭闲适之笔,刻画了自画像。两幅小像,眉目相仿,但却有着不一样的心境。 他画与自画 吴荣光小像 文 | 朱万章 (《读书》2019年4期新刊) 清代诗人宋湘(一七五七至一八二六)在其《红杏山房集》中有一首《题吴荷屋松盘揽胜图》诗云:“书生丘壑盘胸中,闭门兀坐生衡嵩。况当立马众山小,齐鲁青气垂濛濛。平生图书不可穷,万象突兀归两瞳。是时丁卯十月冬,霜天万木收光容。石壁苍然古色冷,滔滔天汉绕长松。大海出其左,红日生于东。七十二君此封禅,秦皇汉帝皆天通。问君奇气来何从?忽思一管上憾青芙蓉。回头吴山看浙水,子胥暴怒非英雄。世间大小安得同?秋毫之解蒙庄蒙。须知事亦在人耳,白云樵子空相逢。是年我亦游巴邛,凌云之栈摩苍穹。”诗中谈到的“吴荷屋”“书生”,即清代书画鉴藏家与金石学家吴荣光(一七七三至一八四三),《松盘揽胜图》即是以其登临泰山为主题所绘制的肖像画。该图的作者乃“扬州画派”代表画家罗聘的弟子万承纪(一七六六至一八二六)。图中绘吴荣光圆脸,身材矮小,略胖,上唇留有胡须,身披红色长袍,头戴斗笠,脚蹬木屐,伫立于林泉之间。作为衬景,吴荣光背后为虬曲的古松、盘桓的山路及陡峭的山峰,拾级而上,可直达山巅之南天门。在丛林掩映与山石烘托下,吴荣光在画中显得并不突出,唯其一袭长袍显示其风尘仆仆、溪山行旅的形象。 万承纪《松盘揽胜图》,纸本设色,167.5×49.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该画如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万承纪在画中以篆体题识曰:“嘉庆丁卯秋,荷屋侍御使浙,便道有登岱之游。越三年,庚午四月,万承纪为作《松盘揽胜》以纪。”钤朱文方印“万承纪印”,另有吴荣光朱文鉴藏印“吴氏筠清馆所藏书画”。据此可知,吴荣光壮游泰山的时间为“嘉庆丁卯”,即清嘉庆十二年(一八〇七),时年吴氏三十五岁,而万承纪创作此画的时间为三年之后的“庚午”,即清嘉庆十五年(一八一〇)。前述宋湘诗中有自注云:“荷屋典浙试,归途游泰山,图此”,与万氏所题吻合。在画心裱边,尚有宋湘、翁方纲、阮元、陈寿祺等九家题诗。宋湘的题诗与《红杏山房集》所载一致。《松盘揽胜图》又被称为《登岱图》,吴荣光业师阮元(一七六四至一八四九)也有一首《题吴荷屋荣光登岱小照》诗云:“岩岩东岳上,俯视万峰横。试问来游者,何人敢自轻。当前争树立,此意足生平。风度真相似,松泉如有声。”诗载四部丛刊清道光本《揅经室集》四集诗卷九。此外,在翁方纲的《复初斋诗集》卷六十四中亦刊有《吴荷屋登岱图自题云松盘揽胜》,在唐仲冕的《陶山诗录》卷二十二中刊有《题吴荷屋松盘揽胜图》等,可有助于深入解读吴荣光及其《松盘揽胜图》。 万承纪《松盘揽胜图》局部 在晚清学者兼书画家叶衍兰所摹绘的《清代学者像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亦有一件《吴荣光像》。所绘吴氏为光头,除上唇留须外,下颌亦有长须,着休闲长袍,坐于氍毹之上,身旁为线装书,其中一本已翻开。吴氏两手抱膝,凝视前方。与《松盘揽胜图》相比,吴荣光略显瘦削,其面容则有雍容平淡之态。因《清代学者像传》多是对前人作品的传移模写,故叶氏《吴荣光像》当另有一母本。 叶衍兰《清代学者像传·吴荣光》,纸本设色,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他画之外,吴荣光尚有一幅自画像行世,其画像为群像,名为《授经图》(广东佛山市博物馆藏)。吴氏在画中自题:“荣光自己未后,事仪征相国老夫子垂四十年,丙申六月重至京师,侍杖履者,殆无虚日,别后敬绘公像,附以弟子,作《授经图》,以志渊源之自。道光戊戌三月庚子日,南海吴荣光并识。”钤白文方印“吴荣光印”“拜经日生”和朱文方印“荷屋”。题中“仪征相国老夫子”为阮元,清代朴学家,被称为“一代文宗”,著有《揅经室集》和《仪礼石经校勘记》等,提出句读、评校、抄录、著述四步读书法,在清代学界影响甚巨。吴荣光对其一直执弟子礼。由题识可知,吴荣光自己未年(一七九九)起开始师从阮元,至绘此图时,已有四十年。图中所绘情景,为道光十六年丙申(一八三六)吴荣光在京师“侍杖履”之事,时年吴荣光六十四岁,阮元七十三岁,而绘制时间则是“道光戊戌”(一八三八)。图中所绘三人呈三角形坐于氍毹之上。图中场景,为园林式夏景,有芭蕉、梧桐、太湖石、菖蒲、修竹、仙鹤、石栏、祥云及立于芭蕉丛中随时候命的书童两人。从吴荣光题识可知,画中乃回忆在京师杖履相从阮师的情形,但描绘的景致则完全是南方园林,吴荣光实则是在构筑一个虚拟的场景,并非写实,其主旨是在突出阮元授经、课徒,故选取自己熟稔的自然环境来衬托,因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图中趺坐于三角形顶端,身着红色长袍,左手执简册,右手抚膝,白髯飘逸者为阮元;左下侧身着浅色蓝袍,左手执书,右手抚膝,美髯垂胸者为吴荣光;右下侧身着深色蓝袍,双手抚膝,上唇略有胡须者为何绍基(一七九九至一八七三)。据一九二三年版《佛山忠义乡志·金石志》载,吴荣光侄孙吴荃选言及家藏《授经图卷》:“文达公为荷屋公座师,道光戊戌,荷屋公曾绘《授经图卷》以明渊源之自。师为文达公,门生为余伯祖,小门生则何氏子贞也。图成,传诵至都,都中诸老题咏者十余人。”“文达公”即阮元,“何氏子贞”即何绍基,三人会聚之时,何氏三十八岁,且何氏游于吴氏门下,故称其为“小门生”。 吴荣光《授经图》卷(部分),纸本设色,38x132厘米,广东佛山市博物馆藏 吴荣光既是学者,又是书画家。他擅画山水、人物,除《授经图》外,尚有《吴道子像》(广东省博物馆藏)、《凤池考校图》卷(广州美术馆藏)、《山水图》(香港艺术馆藏)、《秋山红树图》(广州美术馆藏)诸图行世。在《授经图》中,吴荣光以工整细腻之笔,刻画了三个人物的不同形态,阮元的练达持重,吴荣光的谦恭闲适,何绍基的静穆冲和,都在其笔下展露无遗。在行世的阮元画像中,有一件清人蔡升初所绘的《仪征相国八十三岁画像》(南京博物院藏),亦为其晚年肖像,所绘为阮元半身站立像,着浅红色长袍,脸略显修长,神情矍铄。与吴氏所绘阮氏像相比,各具其趣,而吴氏笔下所传递的学富五车的涵养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画外之境,则是蔡升初画中所难以比拟的。 《授经图》阮元题跋 局部(来源:foshanmuseum.com) 吴荃选所言“都中诸老题咏者十余人”,在此画拖尾,就可见吴荣光和阮元两人题跋。先是由阮元于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腊月题诗:“古人专传经,科名等过客。蠹简半在冢,漆书或藏壁。或治伏生书,或传孟氏易。由篆变为隶,由竹写于帛。后世经义多,书卷日堆积。不专传一经,探索乃更赜。唐初尚守古,中唐少精核。昌黎读经文,但向奇葩摘。习之逃空虚,外儒而内释。吾于经甚疏,传授鲜古册。诗无鲁与韩,春秋昧高赤。惟于古人训,或者少有获。吴氏起岭南,于经□有癖。遥遥四十年,久列门生籍。在都更相亲,出游共车迹。廉赵万柳堂,冯家园改亦。身虽在台阁,地乃拟泉石。绘象秋林间,函丈接两席。相对写须眉,或苍或全白。两貌颇相肖,我老当更瘠。古今异□趋,学术如迁宅。而我数十年,虑仁屡审择。或甘为平近,或失于偏僻。究将何所□,商取二三策。”此诗并不见刊于阮氏的《揅经室集》及其他诗文集中,应为其轶诗。书卷中不少字漫漶不清,故只能以“□”替代。 《授经图》吴荣光题诗 局部(来源:foshanmuseum.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