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为何还是逃不掉朱元璋的屠刀?

 青史小稿 2020-01-14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为何还是逃不掉朱元璋的屠刀?

刘伯温,即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浙江省文成人,祖籍在陕西省志丹,所以被人们称为“刘伯温”、刘青田,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

刘伯温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许多人认为刘伯温的能力和历史功绩远远超过了诸葛亮,说诸葛亮不过是帮助刘备建立了天下三分之一的蜀汉,而刘伯温却辅佐朱元璋打下了大一统的江山。

然而,诸葛亮被刘备予以厚待,得到善终。刘伯温却被朱元璋杀害。刘伯温既然号称“神机妙算”,却为何还是逃不掉朱元璋的屠刀、无法全身而退呢?

原因一:不懂朱皇帝心思,不懂“功成身退”的道理。

这是因为,刘伯温对朱元璋这个“主子”心存侥幸,没有看清朱元璋的真正面目,他不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刘伯温在辅佐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他不是想着“如何退”的问题,而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进”。由此可见,刘伯温已经那么大的功劳,他还想着“如何进”,怎么能够不引起皇帝的猜忌呢?尤其是朱元璋这样的皇帝,怎么能够饶过他呢?

大明立国之后,刘伯温本来可以完全“全身而退”,他已经辅佐朱元璋打下天下了,那么就可以申请退居二线乃至完全归田,既然你叫“刘青田”,那么你就好好去种田吧,这样的话朱元璋就会马上批准刘伯温的退休申请,让刘伯温回老家好吃好喝地好好呆着。如果你刘伯温是真心辞职,那么说不定皇帝老爷还会在你退休的时候“高配”一级,封个更大的官给刘伯温享受享受。

但是,神机妙算、聪明绝顶的刘伯温却不是这么想,反而还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我们看看刘伯温是如何做的。刘伯温这个时候已经引起皇帝的“嫉妒”了,但是他非但不知道,反而“意气风发”,想积极作为,为大明王朝“再立新功”。于是,刘伯温向朱皇帝建议说,一个国家的法治很重要,大明王朝刚刚建国,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特别重要,我刘伯温是为大明王朝的治国理政操心得很呐,要不你朱皇帝让我负责掌管天下法律吧?

刘伯温向皇帝提出要掌控天下法律的要求,朱皇帝自然是十分痛恨、咬牙切齿,恨不得把刘伯温给杀了。但是,刘伯温毕竟对大明王朝的贡献太大,直接把他杀了不妥,不满足刘伯温的要求、不让他掌管全国法律也不妥。于是,朱皇帝伪装成很乐意、很感激的样子,下诏让刘伯温负责全国法律事项。

原因二: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得罪权贵,给朱皇帝杀他提供了条件。

刘伯温掌控了天下法律,毕竟也是一个“肥差”,可以“吃了原告吃被告”,但是铁面无私的刘伯温并不这样做,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在掌管大明王朝法律的时候,刘伯温不讲情面、不徇私情,对于违法犯罪的人一律严惩,这对维护大明王朝的封建统治,是很有好处的,但正应了“工于谋国、拙于谋身”这个成语,这完全阻断了他全身而退的希望。

本来,刘伯温掌管法律就掌管吧,只要适时提出退休申请并且老老实实退休,说不定皇帝老爷还会绕过他。可刘伯温不,他掌管法律,李善长的亲信犯罪,李善长亲自向刘伯温求情,刘伯温也是一幅“铁面无私”的样子,而且把李善长的这个亲信给依法处决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得罪了朝廷的许多权贵,于是这些权贵纷纷向朱皇帝上书,要求严惩刘伯温这个“凶手”,此时,皇帝如果不让刘伯温尽快消失,那么皇帝得罪的就不止是1人了,而是“众臣”。

1375年,刘伯温感冒,皇帝朱元璋很是“着急”,急派胡惟庸带领宫廷御医前去“好好治疗”,吃了御医的药后,刘伯温感觉越来越痛苦,离死期已经不远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