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棒了!副中心将新增4条公交干线 3条微循环线!全部137条公交线都梳理

 火鸟课堂 2020-01-14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

优化公交线网

试点公租房社会服务

试水准物业管理……

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最新了解到:

正在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不断传来关于副中心的好消息。

★优化公交线网

对城市副中心全部137条公交线路进行梳理,新增4条干线和3条微循环线路,剪短25条、拆分2条、取消6条。

线路优化后,客流出行时间将平均降低8到10分钟,总体换乘增加量不超过15%。

目前,城市副中心共有137条公交线路,全天公交客流总量约103万人次。

公交平均出行距离18.7公里,平均乘车时间72.7分钟,均高于全市平均公交出行距离和乘车时间。


存在的问题是道路设施资源有限,公交线路布设基础条件不足。线路重复度高,运行效率低。部分公交线路、站点、班次设置不合理。公交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副区长倪德才介绍说。




2018年,北京市启动全市公交线网优化,城市副中心同期启动公交线网优化研究工作,并作为重点任务纳入《通州区交通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方案以“来通要顺、主副要畅、区内少换、过境不扰”为目标,确定兼顾区域协同发展、兼顾远期规划、提升副中心交通体系的优化策略,对副中心的现状公交体系、主要功能区和远期规划建设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公交需求特征,形成副中心公交优化措施。

方案按“先定走廊,再优化线路”的思路,确定三条东西向核心走廊及X字形走廊:

★通燕高速、新华大街、通朝大街组成三条东西向走廊。

★以新华北路、新华南路、通马路、九棵树东路为干线形成X字形走廊。

在此基础上,对副中心现状公交线路进行梳理,制定优化措施:新增4条干线和3条微循环线路,剪短25条、拆分2条、取消6条线路。



“优化方案分步实施,近期以增线路为主,等客流特征稳定之后,再调整删减线路。

倪德才代表表示,经对线路优化后运行特征预测,客流出行时间将平均降低8到10分钟,总体换乘增加量将不超过15%。

此外,为保障副中心公交线线路优化工作平稳开展,还将建设相关保障设施,包括公交场站、道路设施、公交专用道、公交站台、公交充电设施等。


★试水准物业管理

副中心无物业小区有234个、面积528万平方米,将用三年时间,通过“先尝后买”方式,实现无物业小区准物业服务全覆盖。


“通过‘先尝后买’方式,第一年,政府筛选有资质的物业公司并给予补贴奖励,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基本的物业服务;第二年,补贴奖励金额为第一年的50%;第三年,根据前两年服务的满意程度,居民投票决定是否与物业公司签订服务合同,并缴纳物业费。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副区长倪德才介绍。


2019年,包括葛布店北里22号楼到29号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家属院、后南仓小区等11个无物业小区,进行了准物业服务试点,11个小区面积共30万平方米。

北苑街道后南仓小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房屋老化、设施陈旧。以前,私家车少的时候矛盾并不突出。随着私家车增加,停车矛盾日益显现:周边高档商品楼小区车位售价20万元一个,一些业主为省钱,到后南仓小区里来私装地锁停车;附近医院、学校等单位车辆也停放到小区里来,为此产生了不少矛盾冲突,居民意见大。

2018年底,北苑街道在后南仓小区试水准物业管理。聘请专业物业公司,先对停车进行规范,并解决了保洁、保安等问题。经过一年试点,居民满意率高。2019年底,居民投票,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同意聘用该物业公司,继续为小区服务。


2020年,城市副中心还将有15个无物业小区开展准物业服务试点,包括运河园路8号院、玉桥南里小区、新街下坡30号院等。


★试点公租房引入社会服务

无论是买菜、购物,还是聘请保洁员、请人上门维修家电,所有这些事儿都能一“键”搞定。这样的场景,未来将在公租房里成真。


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保障房中心总经理金焱昨天透露,本市公租房拟引入社会服务,首个试点项目有望在城市副中心落地。


随着本市“租购并举”住房体系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保障房家庭入住公租房小区。



“目前,北京市保障房中心管理着59个公租房社区,超过10万人,未来还会继续增加。”金焱代表介绍,为了推动公租房的运营管理,2019年10月,北京开始在公租房小区推行“刷脸”入住,既能确保租户安全、防止违规转租转借,也可以通过系统设置对独居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给予特殊关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效能。

“公租房管理如何更加精细化?这是一个要破的新题。”金焱代表透露,目前,北京市保障房中心正在研究搭建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除了租赁和物业服务外,也计划将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引入平台,从而提升服务公租房住户的能力。“衣食住行,事关百姓生活的各种服务都可以在平台上找到提供者,考虑先在城市副中心选择一个项目试点。

★32条道路将建慢行系统 

陈列馆路、怡乐中路、日新路、梨园路、梨园北街……今年,副中心将对老城区既有道路中的“一块板”道路进行改造——

拆栏增绿,用绿化隔离带取代隔离护栏,实现机非隔离,机动车、自行车、行人都有自己单独的道路,打造覆盖约32条道路总计40公里的慢行系统。

在城市副中心的老城区,有很多“一块板”道路:道路两侧是人行道,中间是柏油路面,只有隔离护栏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开,中间没有绿化隔离带。这种“一块板”道路容易造成机非混行,带来安全隐患。

随着人口和功能向城市副中心、新城转移,特别是市属行政办公人员在城市副中心定居后,职住趋向平衡,城市副中心、新城的慢行交通需求增大,加上城市空间相对紧凑,具备做好慢行交通体系的基础条件。




“目前已经编制完成《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实施方案(2019-2021)》,涉及32条道路40公里,下一步将上报副中心党工委会研究。通过后,如果资金到位,2020年将启动实施,2021年完工。”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副区长倪德才介绍。为严格控制成本,改造时不会对机动车主路结构进行调整,仅对步道重新进行空间分配。


今年,还将启动路侧停车电子收费路段自行车道改造项目。

初步确定10条道路9公里具备改造条件,确保自行车道独立路权,改善步行通行环境。


内容来自北京日报

微信编辑  王璇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热线:69527280(早9:30—17:30)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