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学后》手记 | 放下比较,看见孩子的独一无二

 小蓝2266 2020-01-14

文字:邬子

普迪教育家庭教育讲师

《放学后》内容支持专家团队成员


1

《放学后》节目到第二天,爷爷上线。节目评论区里,爷爷获得一片赞美之声。有这样的爷爷,真好。

说实话,爷爷是真的很好。有耐心,有方法,语文数学英语全通。爷爷的孙子,张轩宁,他也很爱爷爷。尤其喜欢和自己一起玩的爷爷,喜欢抱着自己的爷爷,喜欢知道自己在偷看也不说破的爷爷。

真正让张轩宁难受的,不是爷爷的唠叨,不是爷爷的自作主张,轩轩自己也说:我不喜欢爷爷拿我去跟别人进行比较。

 

2

其实,在每个孩子心里,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全世界最好的那个人,最亲近的那个人,也是自己最信任的那个人。一个节目邀请孩子们给爸爸妈妈打分,孩子们无一例外地给家长打百分。相比之下,爸爸妈妈给孩子的分数几乎没有满分。孩子在无条件地爱着我们,我们却有条件地爱着孩子。

父母长辈对孩子说过的一些话,会慢慢听成一种人生信念。

记得曾经有一个朋友M,在说起她的父母亲时,眉飞色舞。她说,她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妈妈。我们好奇她的父母亲到底是如何把她养大的?她笑着说:非常简单。不管我是一个人,还是和别人在一起,爸爸妈妈总会说一句话:我们家XXX长大了,一定会比别的孩子强。我永远记得她说完这句话时,脸上的那份自信和自豪。

朋友W曾经跟我们分享,她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哪怕周围的人都在夸她,她也会怀疑地说:我有那么好吗?

她说,她曾经无意听到妈妈对自己的表妹说:我觉得你的妈妈真幸福,因为有你这样的女,我三个女儿都抵不了你一个。

躲在一旁的W顿时觉得自己低到尘埃里。这句话一直深深的刻在心里,压在心头。终其一生,她都一直在寻求母亲的肯定。

3

比较,会带来什么?

大人们进行比较,出发点肯定是激发斗志激发能力向上。事实上,比较会带来一些出乎意料的东西。

比较会带来不公平。明明就是两个不同的人个体,为何要在同一线上进行比较?我们需要区别对待、尊重差异。

比较会带来失落。

谁也不是永远的强者,老人们还有“一山望见一山高的说法”。比较会带走自信,觉得自己永远也无法达到大人心目中的那个别人家孩子的高度。

当然,我们无法避免比较。并非所有的比较都不好。我们可以这样比较:

今天和昨天相比,你写作业的速度更快了。

他的语文不错,你的英语学得很好,你们俩不一样。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你是独一无二的孩子。

不管怎样,你都是我们最爱的孩子。

4

最后,给大家讲个故事:幼儿园里,老师请小朋友们畅想一下,长大之后自己的理想。

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长大了之后,想当什么呀?

有人说:我想当警察。

有人说:我想当医生。

有人说:我想当科学家。

有一个人说:我想当托尼。

谁是托尼呀?

我就是托尼呀。

一脸的自豪,从语气都能感受出来。

愿我们的孩子最终的梦想,都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愿他们自信独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