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中使帖》:屈金发弩中可窥忠贯日月的耿耿之心

 鸿墨轩3dec 2020-01-15
原创 翰墨书道 2020-01-15 00:17:46

颜真卿在与怀素和尚讨论书法过程中对怀素的言论的心得体会和理解中提出了“屋漏痕”的点画线条审美理想。所谓的屋漏痕就是书法家在写竖垂点画线条时,不是一溜而过,而是以中锋落笔,让墨汁顺着笔毫微微地左右顿挫而下,好比屋漏痕迹的蜿蜒下注。这种线条有一种血肉丰满,圆活生动的自然情致。“屋漏痕”也因此成为书法用笔的一个经典术语和点画线条形质标准,一直为历来书法家们所推崇。

《刘中使帖》:屈金发弩中可窥忠贯日月的耿耿之心

我们在欣赏《刘中使帖》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感觉到那种扑面而来说大气磅礴和郁郁勃勃的开张气势,也同样能够感觉到一点一画的丰满圆劲,屋漏痕一般的点画线条形质。

颜真卿《刘中使帖》约书于大历十年(775年)形,墨迹。行书,信札,凡8行,计41 字。此帖又称《瀛州帖》,著录首见宋《宣和书谱》,无书写年月。

《刘中使帖》:屈金发弩中可窥忠贯日月的耿耿之心

全文如下“近闻刘中使至瀛州,吴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闻磁州为卢子期所围,舍利将军擒获之。吁足慰也。”

《刘中使帖》是颜真卿欣闻平息叛乱捷报后奋笔之作,也是颜行草书中字体最大的一件作品。全帖字虽不多,但线条腾跃,激情洋溢,狂喜之态可掬,凛凛忠义之气如对生面”。视之,立刻会受到强烈感染,不由心也随之激荡。古人赞美之辞不亚《祭侄文稿》。

元王芝跋云:“此帖笔画雄健…”书旨慷慨激烈,公之英风义节,犹可想见于百世之下。”元鲜于枢跋云:“英风烈气,见于笔端。"明文征明跋云:“神气爽然,米氏所谓忠义映发,顿挫郁屈者,此帖诚有之。乃知前辈之不安也。”清吴其贞《书画记》云;“运笔沉着古雅,不露锋芒。结构纵逸,起止莫测,有结绳遗意,为超妙入神之书。”反思品味之后,你会觉得这些话并无虚言。

《刘中使帖》:屈金发弩中可窥忠贯日月的耿耿之心

《刘中使帖》开篇部分,像《祭侄文稿》一样,字迹较为工整,显示出心情尚能控制。之后,便随着激情的涌动,越来越兴奋,难以按捺,笔下的字转化为行草,运笔速度明显加快,笔势纵横连带,狂放恣肆。特别是其中一“耳”字,独自占去一行,末画一竖以渴笔直落而下,竟长达6字,大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勢,充分展现出颜真卿彼时的狂喜之情,真是痛快淋漓,让人胸襟大开,为之振奋!

它不由使人联想起大诗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北》的情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形式不同,心境是一样的。

《刘中使帖》:屈金发弩中可窥忠贯日月的耿耿之心

此帖亦为颜真卿晚年书艺成熟期作品,受真情驱动,章法浑然,笔画丰劲,似锥画沙。元张晏跋云:“端可为钩如屈金,点如堕石。”如“闻”、“海”等字,莫不如此。整幅作品,一笔一画间都呈现着雄强的力度美,欣赏这样的杰作,总觉得心中有一种自信自强的力量在潜长。应书法艺术以抒情为贵,又以抒情为难。如颜真卿者,或悲或喜,均能自由诉诸笔墨并达到精绝伦的境界,确实难能可贵。

《刘中使帖》和《祭侄文稿》一样,突出了真情抒发,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刘中使帖》:屈金发弩中可窥忠贯日月的耿耿之心
《刘中使帖》:屈金发弩中可窥忠贯日月的耿耿之心

《刘中使帖》:屈金发弩中可窥忠贯日月的耿耿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