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无为翻译:纯然的空校对:无有(连载4)第一卷 6、我不存在,但宇宙就是我自己 ——石头希迁禅师,公元700-790年 对于这份直觉领悟的逻辑分析 物体仅仅被视作是有情众生(或有知觉的生物)对各种刺激的反应的结果。 这些刺激似乎来自外部源头,抵达反应器官,但除了反应器官本身以外,没有证据表明这一点。 因此,物体的存在只是一种推测,因为,除了认知它们的主体以外,它们的存在无可证明。 由于主体本身不是可以作为客体被感知的,因此,主体也只是一种推测。 既然主体和客体的真实存在都无法被证明,那么,存在就只是一个概念化的假设,从形而上学来说,这一点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不存在有效的证据,证明世界存在于有情众生的意识之外,所以,外部世界被视作它的认知者,即:有情众生(或有知觉的生物)本身。 但是,也不可能有实际的证据证明有情众生的存在——无论是作为客体还是作为主体,因此,有情众生仅仅是意识对其的一种概念化假设,正是在意识中,众生被认知。 接下来就是,“意识”也只能是一种概念化的假设,没有可以论证的存在性。 那么,这种对意识的假设能说明什么呢?这个问题只能用形而上学术语来回答,根据形而上学,意识可以被视作未显的显现面向,这是最接近真相的说法,这个说法看起来几乎能够表达一个在定义上不可思议的概念。 为什么会这样?必然会这样,因为概念不可能以概念作为源头,只有非概念才能作为概念的源头,因为被客体化地构想出来的事物,势必来自于客体化的非存在,显现必定来自于未显,因为概念无法构想或客体化其自身,正如眼睛无法将其自身作为客体来观看。 因此,意识可以被描述为纯粹的非概念。意识是“纯粹的”,因为它既没有被概念污染,也没有被非概念污染。这意味着,肯定和否定概念的全然缺失。 如果不作为客体而存在——即使是概念化的客体,那么,“它”(未显或意识)就不可能存在,就没有“事物”来承担名称;如果没有客体,主体就不可能存在,这就不可避免地暗示了存在的全然缺失。 对此,对于我们的本质(实相、未显或意识),我们所能做的全部就是,必须将“它”对我们客体化,这样我们才能谈论“它”,我们必须将“它”视作现象体的本体。不过,既然这些(现象体和本体)都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从现象上,可以将“它”理解为终极非存在,从其中,一切存在都开始显现。 但意识或“心”,并没有“投射出”现象化宇宙,“它”就是现象化宇宙,宇宙作为“它自身”而显现出来。 形而上学,依靠的是直觉或直接领悟,所说的不外乎这一点,同时指出,所有的词语都只能是概念,无论这个词是绝对、法、上帝,还是道,其本身无论如何都不具有真正的有效性。 那么,这如是(或实相、本体),它既不可能是主体,也不可能是客体,它既不可能被命名,也不可能被思考。领悟到这一点,就是终极觉醒,只能用上面引用的话语来表示: 我不存在,但表相宇宙就是我自己。 7、随心而去 过去已逝。但是,在我们尚不知道之前,现在已经成为了过去,也就是说,在感官对复杂的现象化进程产生感知之前,传导和概念化已经完成。因此,现在也已经逝去。 那么,未来呢?我们无法知晓未来,除非它已经变成了过去,因为未来永远无法于现在被知晓。那么,既然我们无法知晓(已逝的)过去,怎么可能知晓未来呢?我们当然无法知晓,无论是未来,现在还是过去,我们都不知晓。 那么,如果它们(过去、现在、未来)有存在性的话,它们是否存在呢?如果它们中有任意一个存在,是哪一个存在?还是说,它们全部作为一个不在时间与空间中延伸的整体而存在?或者,假设,为了让它们可被认知,时空与它们一起形成了表面上的存在。 显然,它们(过去、现在、未来)中没有一个是作为一件事物本身而存在的,它们中没有一个是作为客体化事件本身而存在的,它们中没有一个是(与认知它们的认知者分离的)独立现象体。 未来-现在-过去,似乎是一个单一的主体化现象的三个虚幻面向,这个主体化现象被称为“认知”。 8、头脑的禁食 在表相宇宙中,现象化的生命不过是客体化,我们所知的“生命”只是这个过程。 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客体化进程。从早上到晚上,从晚上到早上,除了在无梦睡眠中,他从未停止过客体化。这就是显现(现象界)的本质,除了客体化,它什么都不是,因为一旦客体化停止,这个客体化的宇宙就不再存在——如在深度睡眠中。 但是,当禅宗和尚们“静坐”时,他们寻求清空他们的头脑,练习一种对头脑的禁食;因为一旦头脑被“禁食”,就不再有概念化;于是,概念不再升起,甚至“我”之概念都不再升起;在缺失“我”之概念时,头脑是“纯粹的”(没有客体);那时,也只有那时,“它”就是它本身,实相,如其所是。当这(头脑的纯粹)永久的时候,这就被客体化地称为开悟,当这是暂时的时候,就可以被称为三摩地。 在那种禁食状态中,只有在完全没有客体的情况下,头脑才是空白的;那时,也只有在那时,“它”本身才不是缺失的,而是全然的呈现。那时,“客体化”也没有被“主体化”所取代,两个对立面都是缺失的,而且主-客体进程(主体将其自身客体化为客体,于是主体变成了客体,那么,这个客体只不过是主体)——“头脑的旋转”停止运行并消失。头脑停止“作为”,相反,它“如是存在”。 在没有客体化的时候,表相宇宙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存在;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本质(或实相、真我)就是表相宇宙的本质,表相宇宙的本质就是我们的本质,在呈现时,(实相)是具有二元性的,在不呈现时,(实相)是非二元性的,仅仅在显现中,“它”(实相)才分裂了。 ---TB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