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然还有“副博士”!?你听说过吗?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1-15

大家伙儿还记得前阵子小研为大家推送的关于“良师益友”陈丙珍老师的故事吗?我们的推送获得了清华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有热心读者留言对文中提到陈老师“副博士”的学位表示疑惑。为此我们深入搜集资料,并专门请教了陈老师,今天就给大家科普科普,揭开神秘的“副博士”面纱。


陈丙珍院士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大学生”三个字早已褪去光环,而硕士、博士也变得越来越多。在多数人看来,学位就只有三级:从学士读到硕士,再读到博士(那个说还能读到圣斗士的,你站出来……)
但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一个学位是“副博士”,你听过么? 

苏联研究生培养制度
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世界上曾经存在了69个春秋,它拥有非常独特的教育体制。苏联境内的工科高等院校一般学制为5年,少数为5年半,个别有6年的,毕业时授于工程师学位,到工作岗位一般也是工程师职称。而苏联的“研究生”学位分科学副博士和科学博士二级。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相应的又有什么样的分量呢?

“副博士”学位是怎么一回事
副博士学位,俄语Кандидат наук,“副博士”其实是中文翻译的偏差,其原意是“候选人”,当然就是作为高逼格的科技工作者的候选人的意思啦!副博士的学制为三年,一般说来,报考副博士研究生者须在所选专业方面具备大学毕业后从事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的资历,不像我们,本科毕业就能直接读研,甚至直博。当然,对于成绩优秀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学生时期的科研工作(包括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中崭露头角的,经过苏联高校教研室到校领导层层把关,可以直接报考,合格后破格录取!可以想见,这种名额肯定是十分稀少,但值得骄傲的是,在那个时期我国派出的留苏人员中,有不少能够值此殊荣。如我们的“良师益友”陈丙珍院士,就在1959年完成莫斯科门氏化工学院的本科学习回国后,当年年底就被派回原校,作为研究生攻读副博士学位。1959年留苏毕业回国的大学生有1000多名,当年重新派回苏联读研究生的不到20名!!(所以说嘛,如今的院士们,年轻那会哪个不是闪闪发光!?)

看到这里,诸位看官大概会把苏联的副博士学位和我们的硕士学位画上等号,毕竟是“副”的博士,又像我们的硕士学位一样是三年制。但事实上,苏联解体改制后,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前苏联5年制的工程师学位(本科)相当于硕士学位,副博士则相当于我们的博士学位!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副博士都这么牛,那苏联的博士岂不是要上天?

50年代苏联大学老照片

苏联博士——比你知道的“博士”更牛的存在
如果你生在当时的西方国家,可能读到和“苏联副博士”相应的ph.D学位就碰到天花板了,但是在苏联,仍有更高一级的学位,只能由已经拿到副博士学位的学者才能申请——博士学位。苏联的博士只是学位,不是学历,无导师无课程无考试,就凭学位论文的水平。论文水平要求很高,一般很难一次通过答辩。不过凡事都有特例,从副博士研究生直接获得博士学位也并非绝无仅有。清华原校长高景德1951年在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电机系攻读副博士学位,1956年因提出的论文极富创意而升格为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了答辩,因此被授于博士学位,是为我国第一位在苏联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这件佳话在清华老教师们之中人尽皆知,在当时更是轰动学术圈的大事!(这种专业水准,真令人高山仰止!)

苏联学位获得者的社会地位
在苏联,教授学衔一般只授予已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人,副教授学衔一般只授予已获得科学副博士的人。没有相应的学位而想取得教授、副教授的头衔,那只能作为例外。另外,学位也是评定工资级别的标准之一。职务相同而学位不同,二者的工资待遇有很大的差别。举个栗子,职务和级别都相同的高等学校校长,无学位者的工资只有获得博士学位者的工资的50%;工龄相同的教授,具有博士学位者的工资要比无学位者高出20%……我们要搞清楚,那可是苏联啊!没有改革开放啊!!工资说明一切啊!!!

看完这些,我只能默默放下手机,若有所思的凝视着一旁积灰的文献们……多读书,没毛病!

参考文献:
[1]. 《苏联研究生及学位制度的新动态》 刘守成
[2]. 《苏美学位制度简介》 谢桂华

[3]. 《中国硕士生与苏联副博士生水平及培养条件比较》 陈卓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