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哥●聊天】“魂牵老家”之一:在老家,有我们最怀念的祖先

 罗满元 2020-01-16

◆引言◆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一声声喊我乳名/一声声喊我乳名/多少亲昵/多少疼爱/多少开心/啊/父老乡亲/啊/父老乡亲/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啊/父老乡亲/啊/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小米饭把我养大/风雨中教我做人/临别时送我上路/临别时送我上路/几多叮咛/几多期待/几多情深/啊/父老乡亲/啊/父老乡亲/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啊/父老乡亲/啊/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啊/父老乡亲/啊/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每当我们唱起这首《父老乡亲,对于天底下的游子来说,都有一种思乡之情从心底涌起。有位名人说,歌颂老家是最讨巧的主题,即使老家是穷乡僻壤,对它抒抒情,似乎也能打动读者,而且读者的感动还并不那么虚伪。这位名人或许说得有一定道理,但细细品味,又感觉到他说得实在有点肤浅、有点冷漠,甚至有点太亵渎我们的亲情友情乡情了。因为,对于游子来说,思乡不仅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更是对我们来路、我们血脉、我们人生底色、我们走向何处的追寻和探求!
所以,我们才会对老家那么魂牵梦绕;所以,我们总是喜欢穷尽一生的真诚从老家那里去追寻去探求生命的归依;所以,二哥愿意再一次与读者一起深情地回望我们的老家。


“魂牵老家”之一:

在老家,有我们最怀念的祖先

 

  

每个人都有一个老家,每个人的老家都是一部最亲切的历史。
提起老家,我们都会想起老家的山和水,想起老家的人和事,想起老家的风和月,想起老家的情和义……我们总是会感到:不管我们走得再久再远,也没有走出老家;不管我们生活过的地方再多再大,那片乡愁却始终萦绕在心头!
我们为什么对老家如此魂牵梦绕?因为在老家,有我们最怀念的祖先。

 我的老家在湘南,那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山村,现在叫罗家村,这之前叫罗家大队,再之前一直叫大冲罗家;我家所在的那个自然村,现在叫罗家村第一村民小组,这之前叫罗家大队第一生产队,再之前一直叫二房院子。

我们罗家村,200多户人家,1000多口村民,除了三户人家是外姓,其余全都罗姓,“罗家村”可谓名副其实。在中国,这样的村子是很普遍的,也最能代表和反映一个村落、一个氏族发展变迁的历史文化,而且每个这样同祖同宗的村子,都有人们最尊崇的老祖先及其繁衍的小祖先,都有人们引以为傲的“从前我们村的×××”,都有激起人们自豪引起人们怀念的代表性文字或者实物。
在我的老家,这样的记录和见证,是一座山,和一座牌坊,还有一座祠堂
我家屋后的老祖山是我老家最有名的山。其实,这老祖山就是一座老坟山,但它却不是普通的老坟山,而是我老家的“圣殿山”。老祖山不大,整个也就三四十亩的面积,但却被看作是我们整个罗家的福地。虽然这里是块坟地,但并不是随便哪个村人去世后就可以落葬于此的。我们罗家已知的最老祖先就葬在老祖山正中央;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是,只有村里那些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百年之后才有资格葬到这里。几百年来,全村人也都自觉地守着这个老规矩。我的父母去世后也有幸落葬于此,尽享了我们罗家的哀荣。
我家的斜对面有几户连成一体的人家,那里有两个堂屋的地面是用松香泥冻成的,平整光滑,是我们小时候抽陀螺的好地方;几栋房子的前面,还有一块平地,全用石板铺成,看起来相当气派豪华,是我们小时候翻纸板比赛的好地方;平地前是一口池塘,池塘一分为二,中间有一座石桥,两个桥墩把桥隔成三段,每段桥面都用一整块条形青石板搭成,长三四米,宽约摸两尺,这张口池塘是我们夏天洗澡、摸鱼摸虾的好地方。这整个地块合称“学堂子”
小时候只知道学堂子是我们游玩的好地方,到大了些时才想到它为什么叫“学堂子”。后来父亲告诉我,那里原来是念私塾的地方;而且父亲还告诉我,池塘的左岸上,那两根立起的石柱是原来的一座牌坊的遗存。很久以前,牌坊还在的时候,路过我们村里的人,一看到牌坊,文官是要下轿、武官是要下马的。听父亲这一说,我立马在心里添了几分自豪,原来我们罗家的历史也是很厚重很辉煌的。



我们村的罗家祠堂曾经远近闻名,但在“文革”时期被毁了,因此我们村便没有了完整的村史和族谱,不知道那个牌坊记录的是我们罗家哪位先人的荣誉与荣耀。在我的记忆里,那座牌坊的遗存在我20岁以前还是立在那儿的,只是后来不知哪一年它就消失了。一个地方、一个人,不能没有来路,也不能遗忘给我们带来荣光的祖先。那座牌坊一定是我们罗家的一座丰碑!哪一天,我一定要回到老家再去寻找它的来路,再到老祖山去叩问老祖先!
是的,在老家,我们每个人都有最值得我们怀念的祖先。每年清明时节,从每一个老家走出去的人,都会回到老家祭奠亲人、缅怀祖宗、祈福未来。这不仅是一种风俗,而且是对自己的根基、本源和底色的一种认同、一种加固!
老家承载着我们祖祖辈辈的苦难辉煌,也寄托着我们祖祖辈辈对她的每一个儿女的殷切期望。我们每个游子,从小就希望自己将来闯荡天下能够有所作为,不让父母担忧,不给老家丢脸,而能够为老家作出贡献与奉献,为父母和老祖宗增添荣誉与荣光,甚至让老家为自己感到骄傲与自豪,最终得到老家新的认可与接纳。可不是吗?许多在外打拼的游子,不管是草根还是伟人,即使人生再成功再辉煌,也都希望离世时重回故里,他们希望在哪里哭着来到这个人世的,就在哪里听着哭声离开这个人世,然后安详地躺在老家的怀抱里,这叫“叶落归根”;而另外也有许多人生同样成功同样辉煌的游子,他们为老家的体面、尊严与荣誉在外奋斗了一生,但他们总觉得还是有些亏欠老家、有些辜负老家,走出老家之后就不敢再回老家探望,最后宁愿埋骨他乡也不愿再回故乡,这叫“近乡情怯”。
“叶落归根”也好,“近乡情怯”也罢,但在游子的灵魂深处,老家和老祖宗都是生了根的,都是他们最崇拜最怀念的精神图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