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院书单 |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你如何安放自己的叛逆

 陆老师的后院 2020-01-16


成年人的叛逆,针对的不再是老师和父母,而是来自工作、圈层和自我的捆绑。


年底了,没啥可写的。讲讲,一个成年人,为什么要多读书吧...

想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所传达的道理,有没有在你的生活中体现。如果体现了,你是哪一“群”的,你这个" 群“在社会上又属于哪一层级的,是个什么排位。

在法律意志的层面,人人平等。可在,社会意识形态里,人以群分“三六九等”。面对无法撼动的社会共识,集体无意识默认了,默认的后果就是,能做六,不做三,能在九,不在六。OK,这就是所谓的“阶层”。

那么,当你有了意愿,想努力穿越荆棘密布的“社会丛林”掌握优胜劣汰的法则,跨越一下现有圈层时,你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清醒的意识到你生活的那个群体就是不学无术,只会侃大山的人际圈,那么你想改变现状,你从哪获取正确的信息,让自己进步呢?靠周围人给你传递么?和你同属一个LEVEL的人,能给你带来什么有益的想法和启发呢?

如果,你看到身边的那些不读书的人,还成功了。就断然以为你也可以凭借不读书,获取世俗的成功,你离“韭菜”的称呼就真的不远了。

社会丛林的法则,自古以来便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欺负小蝌蚪,这是一系列优胜劣汰,自然选择后所诞生的“食物链”。

人的世界也一样,奴隶社会历史中总说人吃人,那只是一种比喻。喻体,则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强势文化,有更多资源可以占有,可以利用,可以享受。弱势文化,只能被动等待强势文化的施舍和怜悯。当然,强势文化,总是深知人性劣根所在,所以小善即大恶,大善最无情才是稳准狠的救人之道。

普通人,一辈子飞升的念头并不少。多数人把欲望和愿望混在一起,就是想有钱,就连去上香拜佛,心里都念叨的都是要发财。双膝跪地,傻傻磕头的时候也不想想,那个不爱钱财的物化金身佛像能给你什么货币,让你实现你此生的贪念。

没办法,绝大数人眼里有且只有“物质财富”,带着这个念头去飞升,必然遭遇五雷轰顶,飞升不成反倒被天劫责难然后返贫。

普通人,一辈子见到强势文化精英的机会也寥寥无几。所以,与自己同一圈层,同一排位,同一LEVEL的人呆着,混着,基本上就是宿命了。

用这个宿命,去想想你个人的命运走向,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拿什么理由告诉自己,你的同伴群体,比你强,能给你传业受道解惑呢?

既然你见不到,就没办法去接触到那些个精英人物,更没办法了解他们的历史和过往。万念俱灭的你,只能从这个角度去设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道理,照样作用于强势文化的精英阶层。精英,照样也是人,他们也需要穿衣吃饭,也需要用钱支撑自己的生活。

只不过在强势文化的思维意识里,精英们更认可的是这个道理:“物质财富,不一定能创造精神财富。但精神财富,一定能创造物质财富。

那么,求存的精英就会用普世的价值观,指导自己去传递价值观念和方法论,从而挣些良心钱,好能站着养活了自己,对得起自身“强势文化的排位”。最最最最重要的是,著书立传对于精英来说,是扬名立万前必须做的工作。

所以说,你再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世界是先有鸡,还是现有的蛋呢?接着,你再问一个问题,富人是先有的富人思维,还是先有的钱呢?

最后,你思考来,思考去,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其实问题的作用和意义,不是知道先后的顺序,而是知道如何成为有产值的鸡,如何成为有钱的富人。这是你探寻答案的终极目的。

好了,一大段废话结束了,说说书单吧。

我只要看书,遇到好的段子,就会拍照在朋友圈发一下。完事之后呢,总有同学问我书名。索性,我把就我这些年看过的好书,全都列一下:

声明一点,我从不看闲书。不看不是因为瞧不起,而是我不配!


一本本来

《知识资本家: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知识经济的抉择》


这本书现在市面基本上已经买不到了,是98年出版的,我也没想到这本书能在床下纸箱子里存放了30年,到今年我才完完整整把这本书看完,我被作者笔下那些拥抱知识创业者及远见卓识,震撼到了。30年光景,一些预言都真的发生了。

看看目录,你也许就会彻底明白,过去三年的知识付费经济崛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科技发展到一定地步的必然趋势。


第一部:面对知识经济的头脑革命 

一、天堂?还是地狱?--且说知识经济 

第二部:知识分子和资本家 

一、知识分子“哪一部分的?” 

第三部:知识资本家之路 

一、世界知识资本家 

第四部:中国知识经济环境 

一、顺着长江就能找到大海--中国经济环境的纵向分析 

第五部:知识型企业 

一、知识型企业的特征 

第六部:打开窗子说话--世界知识经济大趋势 

一、聆听新文明的预言

不过,悲哀的是,这本书面已经买不到了。但欣喜的是,传说中的旧书市场还是可以买到的,有个孔夫子的旧书网,你自己去搜吧。

《道德情操论》


牛逼的亚当斯密不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且从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作了探讨。 

全书底层逻辑,就两个字“人性”。亚当斯密的确是一个跳出那个时代,以上帝视角看众生,看自己的“哲学家”。



《国富论》



《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提升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国富论》的著成,无疑彰显了亚当斯密在经济领域上天分。想读懂任何一个社会的底层规律,都必然要了解“经济”的来龙去面。


钱,只是能做成了事的奖赏,而非做事的终极目的。彻彻底底,懂了这个原理,人才有的轻松的钱去赚。




唯一一本在飞机上看完的书。堪称旷世巨著吧,原因在于作者利用自身的视角重新新阐述了“什么是技术,技术又是如何进化的”。

书中的理论也会告诉你,经济源出于技术,由于技术在不断进化,经济也相应的在不断进化。读这本书收获是,你会知道“技术”被发明出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而在一个时代里,你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你需要掌握什么相应的技术,而掌握相应的技术之前,你又需要做哪方面的了解和准备。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是旧有技术的迭代和进步和重组。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便能读懂一个时代里,你必须的掌握的哪一项技术,让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人生“开挂”。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这本书值得一读的,原因就在于,目录里这几个字:

1.正确对待人的生存欲望

2.人生存所需的特殊能力

3.导致生命“智力营养缺乏症”的因素

4.人生自我实现依靠的手段

《周期》



什么叫周期?

周金涛有篇报告《周期的真实义》的开篇五个字:周期即人性。

自从有了人类以后可能就有了周期,只不过是因为人的生命相对有限,我们能见到的时间比较短,对于超长周期的理解比较困难。身处周期繁荣时刻,我们往往会忽略时代赋予的周期红利;身处周期萧条时,我们又会放大内心对于周期的恐惧。

宏观经济的运行中,存在多种周期,有长达50-60年左右的长波周期,也有3-4年的短波周期。根据经济周期的驱动因素和时间长度不同,可以将经济周期分为康波周期、库兹涅茨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

此书的作者霍华德,把周期分成三层:最底层的“基本面”,包括经济、政策、信贷、企业盈利;中间是“心理面”,心理钟摆和风险态度周期,心理层面的情绪影响市场短期内的极度偏离;第三层是“市场面”,包括房地产、债市和股市。基本面加上心理面决定市场面,而市场面反过来影响基本面和心理面,正如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


基本市面吹捧过的哲学书,我都多多少少看过,有的能看进去,有的实在晦涩难懂,我个人觉得是翻译有问题,索性看不懂就扔了。


古往今来,玩弄哲学的从古希腊到雅典,都是有钱的人在把玩。穷人是没办法读懂哲学的,上层建筑的东西,没有物质作为基础作为地基,是很难从抽象的理论里理解世界的。

在我个人看来,这个世界的哲学,有且只能分两种,一种是心灵哲学,一种是实用哲学。

什么叫心灵哲学呢,就是叔本华,尼采,萨特,卡夫卡这一类的哲学家,以个人生活机遇为切入点,然后汲取上一辈的思想精华,揉吧揉吧,揉成自己的思想产物,而这种产物,往往具有“金句”效应,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传播性,但又不失哲理,不失深刻,还能给予人慰藉。这就是心灵哲学。

那么,实用哲学呢?说的就是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哲学,在我国被定义为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的就不是碎片的,说明它很完整,完整到被其他哲学家诟病“马克思哲学”不是哲学。为此,我不敢苟同。

马克思哲学其实是很实用的哲学,它是一种思考方式,是一种多元的思维方法,是辩证的,是开放的,是看把矛盾事物看成既对立又统一的实用理论。只不过,翻译的太抽象,让人无法简单易懂的理解。

只要你能耐着性子,读完,看懂,整明白,活的通透,简单,生活富裕不是什么难事。

《天幕红尘》


小说一本,是这些年,我反复翻阅的唯一本书。相传是,某个开国将领后代写的,但也无从查证。

就小说情节来说,绝非凡夫俗子能写的出来。

如果你曾对马克思主义有偏见,觉得他不实用,那么可以读一下这本小说,如果小说中的主人公思维意识,无法撼动你的想法,那想必此生你与马克思哲学无缘了。

《四维人类》



《人生模式》
识别并优化你的核心认知


是作者经过多年读书、写作、学习、创业、思考之后,总结出的关于人生所遭遇的种种问题背后的认知科学原理。作者常年工作在脑与科学认知研究的一线,书中将那些影响人生发展的关键总结为五大类二十四个人生模式。

核心模式:那些容易被你忽略却无处不在的知、情、意、行模式。

行动模式:那些帮助你战胜行动瘫痪、提升行动力的模式。

读写模式:那些大幅提高阅读与写作效率,并且有助于你改善审美,形成个人风格的模式。

人际模式:那些有助于你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模式。

关于模式的模式。当你思考任意一个问题,皆可进行“元、反、空”三种思想实验操作。
全书列举的智者如云,思想深刻,有助于你做出更好的人生抉择;作者文笔优美,金句迭出,也是一本值得收藏与反复阅读的佳作。
《持续行动》



《持续行动》里有这么一句话:忙于找方法,哪有时间做事。我很认同。所以S的优秀并不在教条式地给你一堆方法论去教你如何坚持,而是用硬派的理论出发,就打卡,就要交作业,就要早起,就要……别问,别想,先做了再说。

这本书可能不会改变你的认知,但是他会改变你的行动。像一个信念一样悬在你的工位上空,成为你的持续行动指南,帮助你走向一个更高效,更可控的人生。


《人生护城河》

人生就像一家公司,要想经营好这家公司,打造“护城河”,就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本书通过以始为终、思行合一、高度透明、多点支撑四个理念以及基于这些理念所开展的实践阐述如何经营人生有限公司。

以始为终是指要有终局思考力,学会站在未来看今天,从而找到 “对的事”,并坚持做一辈子。思行合一就是要明确支配自己行为的理念,继而不断地践行。高度透明是指要经常谈失败、谈焦虑、谈坎坷,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刻与外界交换“能量”,从而提高自己。多点支撑就是要在追求财务自由和精神自由的路上多寻找其他支点,以使人生之路更加宽阔。通过践行以上理念,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真正的优势,获得个人成长的方法论和策略,进而打造“护城河”,掌控自己的人生。



好了,书单就列到这吧,写太多详细数据,意义不大,喜欢看书的终究会自己动手搜的去买去看,不喜欢看的,连这个链接都懒的点击。但打开看了的,且完完整整,读到这最后一段的人,我相信,你的人生不会活的太差。



这世间的书,有很多,看是看不完的。

但我自身读书有一个原则,在我没有通过工具书掌握多元的思维框架和思维模型时,我绝对不看闲书。

OK,最后一句,算是叮嘱: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一定记的多读书,少犯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