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丁 韩丁是美国人,但他具有深深的中国情结。特别是他参加长治张庄的土改之后,便与张庄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图片提供:李江树 韩丁第一次来中国。韩丁原名威廉·辛顿,1919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37年春,18岁的韩丁找到一份水手的工作,随船由旧金山去往日本,在东京做了5个月记者。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韩丁经过日本占领下的中国东北去到苏联,后又辗转欧洲,再度做水手,返回美国。这次旅行,使他的独立生存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使他对美洲、亚洲、欧洲最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对当时全球的政治格局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次旅行结束后,韩丁回到哈佛大学就读。1939年,韩丁转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农业,由此走上农学家的生涯。
1943年,韩丁阅读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书中的故事使他对中国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促使他由一个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主义者,迅速转变为一个支持正义战争的国际主义者。韩丁曾积极报名参军,要求加入美中联盟抗击日本,却由于耳疾未能进入战斗部队,被安排在美国战情新闻办事处(OWI)工作。他说,如果他是一个中国人,也一定会拿起武器,抵抗日本侵略。 韩丁第二次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韩丁以美国战争情报所分析员的身份来到中国。国共重庆谈判期间,1945年9月2日,韩丁与美国武装部队广播站的上尉杰拉尔德·坦纳博姆(谭宁邦)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采访了毛泽东,并结识了周恩来、宋庆龄等。通过与毛泽东等人的多次谈话,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及其前途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韩丁第三次来中国。1947年,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捐赠一批拖拉机给中国,韩丁以农机技师应招来到中国,被派到东北工作。他不满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又自愿来到共产党所领导的河北冀县解放区。他与中国同事一起,为新中国培养出第一代农机人员。同年秋天,联合国农机救援工作结束后,韩丁决定留在中国,继续为新中国尽快医治战争创伤,尽快恢复生产而竭力工作。同年11月,韩丁与英国人大卫·克鲁克等人,应邀来到太行山解放区的中国北方大学(当时校址在山西省潞城县高庄村)任英文教授。时任北方大学研究员王冶秋为其取中文名韩丁。 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13日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公布实施。 当时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从北方大学抽调部分学员派往潞城参加土改工作队,宣传贯彻《土地法大纲》。韩丁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个改变中国农民命运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在中国彻底消灭封建制度的文件。他向范文澜校长恳切地提出参加土改运动的要求。1948年3月6日,经范文澜校长批准,韩丁以观察员身份,与翻译戚云(此后又增派翻译谢虹)一起来到离学校最近的潞城县张庄村,住在贫苦农民王文斌的土屋内,满腔热情地投入土地改革运动中。他和工作队其他队员一样,白天与农民一起劳动,一起聊天,了解村情民情。晚上参加土改会议,和工作队一起,为张庄所有农户划成分,分配土地和财产。深夜回到住所整理笔记。韩丁这次在张庄村调查研究6个月,他与张庄村农民朝夕相处,同甘共苦,记录了该地区土改时期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积累有1000多页调查笔记。同时,他与张庄农民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兄弟般的情谊。韩丁说,他是从张庄开始认识中国,从土改运动开始认识中国共产党。 韩丁作为一个美国人,一个旅行家,一个新闻记者,一个国际主义者,一个中国问题专家,他以多重身份、多种视角,长期审视中国近代历史,又通过对张庄村土改运动的深入调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中国土地革命的意义不亚于林肯的黑奴解放运动,是中国民族解放事业胜利的保障与基础。 正如他在《翻身》中所写的,“不了解土地问题,就不能了解中国革命。”“耕者有其田不但是变革中国的一个必要步骤,也是推翻旧社会、建立独立的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关键。”韩丁的上述观点,将土地与农民的关系、农民与共产党的关系、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关系,画龙点睛地刻画出来。 从韩丁的考察阅历来看,他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社会制度均有深刻认识,应该说,韩丁是一个放眼看世界的美国人。同时,他又是一个非常了解中国国情的美国人。他知道中国农民的历史价值,他知道土地改革的深远历史意义,他进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前景。他非常认同中国共产党选择的道路。 他在历史责任感的驱使下,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将《翻身》于1966年在美国纽约《每月评论》出版。最初几年,该书在美国销量超过20万册,国外销量30万册。后来被译成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孟加拉文、中文等10种语言出版。周恩来总理看到英文版《翻身》后非常高兴,批示抓紧时间出版中文版。英国著名剧作家大卫·哈利于1975年将《翻身》改编为话剧搬上舞台,先后在伦敦、纽约和世界各地演出,受到广泛关注。《纽约时报》评论,《翻身》是一部非同一般的关于中国革命的书卷,……它向我们展现了新生的共产党政权建立过程中一个村庄生动、感人的故事。 韩丁先生为我们了解共产党取得政权前夜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做出了有价值的、在某种意义上独一无二的贡献。有评论家拿《翻身》与美国作家约翰·里德为俄国十月革命所著《震撼世界的十天》类比。有人把《翻身》称为埃德加·斯诺所著《西行漫记》之后又一部介绍中国革命的巨著。继而,《翻身》又成为美国大学研究中国历史、政治、人类学的必修课。1990年,山西电视台将《翻身》改编为四集电视剧搬上荧屏。 这本书第一次向西方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农民获得土地的革命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妇女地位的变化和摆脱文盲、破除迷信等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变迁。特别是在土地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调整、纠正自己的政策偏差的历史记录,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解放事业伟大胜利的最好注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