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阳,苗族,法学博士,民族文化产业博士后。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新师者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专家型讲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主要从事民俗学、口头传统、积极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中国社会导刊》《教育文化论坛》《韩中言语文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策划了《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老子〉大义》《翻开那一页山水》等读物。 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1924年1月1日,查理·芒格出生在美国中部的奥马哈市,今年已经是96岁高龄的老人,他的思维依然活跃,依然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在过去的45年里,他与巴菲特联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其成功和智慧很大程度来自于长期的坚持和阅读的好习惯。在《证券市场红周刊》对芒格的采访视频中,记者曾问起芒格的投资和生活习惯,芒格回答说:“我一周读二十本书。(I read though 20 books a week. )”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一周读20本书,这个数字相当于很多人一年的阅读量,甚至还多,意味着一个月80本,一年1040本,达到如此多的阅读量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更何况这是一位九旬高龄的老人,体力、精力、视力已大不如前。如此大量密集的阅读让芒格博闻广识,在2014年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他分享了一些人生道理和态度。他很推崇东方的圣人孔子,他提出:“另外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可能会让你们想起孔子——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一个相关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离开这里以后,你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他还有一句话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说:“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孩子们,这种习惯对你们很有帮助,特别是在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芒格还会拿自己的合作伙伴沃伦·巴菲特举例子,“如果你们拿着计时器观察他,会发现他醒着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是在看书。” “多元思维模型” 在《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中,芒格屡屡提到了这个影响他生活、学习和决策的思维方法,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在本书的导读中,作者彼得·考夫曼有一段话可以给我们阅读以参考:“贯穿全书的是芒格所展示出来的聪慧、机智、价值观和深不可测的修辞天赋”。“通过专注、好奇、毅力和自我批评的结合而获得特殊能力的精通多门学科的人,例如查理·芒格。”这是对芒格的高度肯定和评价,他是一个精通多门学科而建构起多元思维模式的人。 我们来看查理·芒格关于“多元思维模型”的解释: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他认为:你们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它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的日子里能自动地运用它们。如果你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郑重地向你们保证,总有一天你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我已经成为我的同龄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与之相反,如果不努力去实践这种跨科学的方法,你们中的许多最聪明的人只会取得中等成就,甚至生活在阴影中。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芒格提出“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他喜欢把人们的观念和方法比为“工具”,当你手中只有一种“工具”即一种学科的方法理论的时候,你就只能用这种工具来干活,假如你只有锤子,你就只能用锤子来挖地,只能用锤子来砍树,只能用锤子来开西瓜,但是现实场景是复杂多样的,你会容易真实地感知到知识面狭隘带来的窘迫。所以,我们需要再在头脑中拥有一些思维模型,通过这些模型组成的框架来解决生活或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芒格的所有工具是指将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而具体到《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中,芒格极为推崇的就是以下的几个工具,比如:复利原理、排列组合原理、费马帕斯卡系统、决策树理论、会计学、复式簿记、质量控制理论、后备系统、断裂点理论、理解质量概念、误判心理学、微观经济学、规模优势理论等。这些内容在后面的阅读中我会进行选择性的分析,这也是我选择这本书的初心所在。我希望拥有跨学科的视野,不仅局限于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背景,所以选择了《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进行阅读。总览该书,芒格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很多比你优秀和成功的人,还比你努力得多,所以让我们趁着韶华正好,珍惜光阴,多读好书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