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父母如何面对孩子“识字敏感期”?这三个方法有趣又有效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1-16

前段时间,央视综艺节目《挑战不可能》,发布了一个超难任务:在300卷唐诗中,首先需要随机挑选十联(上下句为一联),然后再随机挑选三个字保留,最后要将剩余的部分填写完整,十道题全部答对,挑战才算成功。

这个任务可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接下任务的人需要有海量的诗词储备量、超强的记忆力,以及丰富的联想力,这在成人看来都极具难度,令人意外的事,这个高难任务,居然被一个名叫王恒屹的五岁小萌娃挑战成功了,以至于前不久被传得了双胞胎的知名主持人撒贝宁成他小迷弟。我也觉得,这个小家伙,简直就是《庆余年》的男主角范闲呀,而且是长大以后,喝醉了酒的范闲才有的诗词库一般的记忆力。

此事一度引发大家的热议,许多家长纷纷向王恒屹的家长讨教经验,几岁教孩子识字好?让学龄前的孩子识字好吗?家长怎么教孩子识字?

聪明父母如何面对孩子“识字敏感期”?这三个方法有趣又有效

一、关于孩子认字的争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育儿知识越来越普及,家长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关于到底在哪个年龄段引导孩子认字才合适这个问题,大家众说纷纭,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都各有道理。

有一部分家长认为,不能让孩子过早学会认字,原因主要是过早让孩子认字,极有可能不仅会令孩子失去对于图像的领悟力,还会阻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这部分父母主张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识字,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过早背负太重的学习压力,失去童年的快乐生活。

另一部分家长的观点恰恰相反,认为关于认字,当然是要让孩子开始的越早越好,依据的理论是孩子的启蒙都是越早越好,一旦错过就晚了。因此,很多家长早早的就给孩子报了班,或者自己在家逼着孩子认字,一定要在5岁之前认全500-10000字,其后果是会致孩子可能要花上好几倍的努力,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

聪明父母如何面对孩子“识字敏感期”?这三个方法有趣又有效

二、几岁教孩子识字好?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一般来说,孩子在3-6岁时,会出现文字符号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文字的识别、记忆力都会变得很强。

由此可见,正常情况下,在孩子3岁时,就可以进行一些识字训练了,5岁的孩子,可以进行汉字笔画训练。

但不得不说,每个孩子的识字关键期有早有晚,而早一点对孩子进行识字启蒙,也大有益处,也有些孩子2岁就会自主阅读了。这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多数0-3岁时,都有亲子阅读的基础,他们已经通过图形,在潜意识里有了丰富的知识,比如对字的读音、意义等。而在识字的关键阶段,只要父母认真抓住关键期,加上方法适当,都不用费劲,孩子就可以轻松识字,效率还高。

比如据奶奶说,她给小恒屹讲故事的时候,孩子都要自己要看着书本,捧着书,跟着故事,自己一个一个字认,慢慢的,这些字他认识了,然后就自己去看故事书,以后都不需要大人讲故事,在看书的过程中,如果有不认识的字,他会跑来问大人,因此小恒屹差不多2岁有了自主阅读的习惯。

可见,孩子到底几岁才应该进行识字训练,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年龄界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真正聪明的父母,知道教孩子识字有一个关键期,只要把握好孩子识字的关键时期,然后用对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字并进入识字喷发期,并不是什么难事。

聪明父母如何面对孩子“识字敏感期”?这三个方法有趣又有效

三、家长怎么引导孩子识字?

教育专家建议父母主要是引导孩子,而不是“逼迫”孩子。

引导孩子认字,大至有四个步骤:一是先留心观察孩子,找到孩子认字的敏感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启蒙;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要让孩子一边学一边玩;三是遵循孩子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四是让绘本和生活体验,融入孩子认字的过程。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中积累识字的数量,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才有效率。

1.留心观察,找到孩子认字的敏感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启蒙。

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要细心去观察自己的孩子,这是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实质敏感区域和关键识字时期,只要孩子开始观察关注文字,此时就可以给孩子进行一些识字的启蒙教育。

比如孩子总是喜欢拿一本书给大人,说:“我要读。”此时,就是孩子的“识字敏感期”,看到孩子的这种表现,就可以着手给进行孩子认字的启蒙了。

2.激发孩子的兴趣,要让孩子一边学一边玩。

孩子天性爱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孩子会觉得又有趣又轻松。如果是在孩子识字的喷发期,孩子识字的进步会相当快。但有些孩子并没有进展,父母也不要作硬性规定,一定强迫孩子要识多少个字。

3.遵循孩子的兴趣和学习习惯。

在孩子的识字过程中,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和学习习惯。比如要先训练孩子的视觉,按照孩子的习惯:先黑白再彩色,先小再大,先看图再识字。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家长发现,自己并没有刻意去教孩子这个字,但孩子却认得所有他看过的书。尤其是那些图画鲜明的绘本中的动物名字,它叫大象,还是叫兔子,有几只耳朵,有多少只脚等,孩子都可以说出来。这都是孩子右脑图像记忆起的作用,不论是哪个孩子,都有这样一个过度的过程。

实践证明:只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在识字敏感期阶段,孩子会出于本能对识字有着迫切的渴求,记忆能力超强,速度超快、数量超多、记得特别牢,整个过程也相当愉快。

4.让绘本和生活体验,融入孩子识字的过程。

在孩子从图画过渡到文字之后,会有一个连接的。孩子在识字的过程中,有新鲜感,所以会对文字自觉产生某种概念性的理解,他们会从字形,这个字面的意义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因此,他们会把看到的所有文字,都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一起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学习,不仅如此,他们还喜欢在绘本里找出已经认识或是尚有印象的文字,并以此为乐。

比如孩子认识人、口、手,再去读绘本时,他马上就会用手指出来给你看,并念出来给你听,表现得很快乐、很兴奋。

此时,如果父母稍加引导,把这个字再融入绘本或的某个故事中,孩子对这个字就会深深记住,永不再忘。

同时,也可以在一些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加深认识。比如在看到街面上的广告牌,商家的广告等等,让孩子把认识的字大声念出来,也可以提高孩子识字的兴趣。

结语:

对于识字的早与晚,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主要是抓住“识字关键期”。因此,如果你的孩子有意愿即即便即便是学龄前的孩子,也可以进行识字训练。

重要的是抓住孩子识字关键期,不逼迫,重兴趣,遵循习惯。比如王恒屹的奶奶就说过,作为家长,他们从来不逼迫孩子去做什么事情。凡事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孩子如果对这件事情感兴趣,自然就会学的很快。

因此,教育专家提醒家长:“不管是孩子的识字还是学习,都要全面地去进行,不要只抓住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