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常常思考心理咨询的实质是什么,也许只有了解这些,才能真正帮助到求助者。求助者来到咨询室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忙,他们想拥有什么样的收获。 有些求助者遇到日常情绪不良问题,伤心失望;有些出现了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生活在自相矛盾之中;有些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痛苦不安。 求助者需要一个理想化的环境,让自己的情绪得以平复,咨询室内不要有外界所干扰,比如电话,人员闯入等。咨询师能够从内心深处理解求助者,使求助者真正得到安抚。有时我们并没有真正把自己放置在关系中,没有真正感知到求助者的需要。有时求助者也许仅仅希望得到一些理解而非方法。 自从弗洛伊德理解到人的潜意识,给心理学带来开拓性的新篇章,现在的主体间性心理学,重新强调咨询师和求助者两人互动关系,并且注重咨询师作为真实的人为求助者提供的真实关系的重要性。 现在各种理论的发展,让我们眼花缭乱,并在痛苦中整合。也许每种理论都是人类心灵浩瀚篇章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思考,心理咨询是实质是什么?是重新整合一个人的内在结构,还是让人深度理解自己的经验和情感。这些似乎都有道理,如果要帮助一个人理解自己,我们就要做到节制、匿名、中立,这样才可以有利于求助者的投射不被干扰,有时我们的自我暴露好像是在希望说服求助者,并非求助者的需要。 也许我们人类内心真的有着看不见的结构,就像大自然的物理规律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的存在。这些结构受人类遗传制约,也受后天人际关系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心理问题好像和我们心理结构有关。当我们的人际关系影响了这些结构就会产生问题。小时当父母总是严厉对待我们,我们就会产生恐惧,担心被抛弃,害怕身体遭受创伤,死亡的恐惧会油然而生。我们开始压抑自己的内在需要,讨好父母,启动一系列的防御,让我们不那么痛苦。一方面我们压抑自己需求,保护我们的存在,一方面处理我们内心的痛苦。最终形成矛盾的人格特点,这种人格特点让我们备受折磨。 我们不仅仅有内在结构,还有心理能量,就像自然界的事物一样,有结构有能量。如果一个人的能量在耗竭,那么他的心理能量就会下降,他开始会变得不那么自信,随着能量的降低,他就会逐步变得很脆弱,担心被迫害。心理功能随着心理能量的消耗而退行。 似乎我们的内心,在最开始被设置为寻找理想的客体环境,也许只有理想的客体环境,我们才能在脆弱的情况下得到保护和成长,并学习处理在客体环境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在这些情况下的自我心理调节。如果我们在早年没有这种理想的环境,我们一生都会寻找这种理想的环境并渴望成长。人类好像进化的更加复杂和智能,后天学习和交往的部分变得非常重要。 人类好像也在遵循大自然的优胜劣汰的法则,这些法则被写入我们的身体里面。我们常常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如果没有良好的保护和镜映,我们会变得很自大,通过很强烈的张扬和自恋来作为防御的外壳。如果我们感到自己不优秀,就会不开心,如果不被认可,就会陷入深深的苦恼,如果我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似乎就会启动自爆程序,把自己当做废物一样抛弃。因此我们拼命的成长,拼命的让自己变得比别人好,这样我们才安全和开心。似乎每个人最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之处。 在良好的客体环境中,我们内心强大自信,形成独立自主的能力,各种功能得到良好培育,可以自我实现,温和并能够自我滋养。 我们一生经历各种年龄阶段,但心灵没有时空的概念,我们带着自己所有的时空生活,所以我们的思想行为有时让人难以理解。因为早年心理发展的固着,导致心理功能的固着,我们就会出现固着的心灵和现实自我一起工作,让我们自己对自己也难以理解。 因此,我们要充当一个较为理想化的客体环境,让求助者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得到安抚和被理解,这样求助者就会变得安全,然后逐渐在与咨询师的关系中,及其与他人交往的关系中,分析理解他的情绪感受,内心冲突,防御特点,固着主题等。这样一个人可能就会在这种较为理想的环境下进行修复,逐步调整,内在的结构也得以改变,心理功能得以发展。 我们人类心理也是大自然的产物,其中蕴含着各种大自然定律,我们需要像探索宇宙一样的去探索,我们了解的还很少,甚至看似完全相反的理论也许都是对的。 从经典精神分析到主体间性心理咨询,从了解内部结构到注重咨访关系的互动,从注重解释到注重共情神入,对一个人的心灵发展来说都是必要的。 关键是作为咨询师的我们,是否做到为求助者创建较为理想化的客体环境?是否真正进入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是否以求助者为中心?对待咨询是否认真真诚的态度?是否真正和求助者一起去理解他自己?通过这些,我常常问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来警示自己是否远离心理咨询的实质。 心理咨询的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很复杂,求助者能够得到帮助和成长也许是检验心理咨询的最重要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