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学《论语》15.36卫灵公篇——当仁不让于师

 文冠厚朴 2020-01-17

一起学《论语》15.36

卫灵公篇——当仁不让于师

【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白话】
孔子说:“面对行仁之事,不必与老师谦让。”
 
【释词】
仁:指行仁之事。
让:谦让。
师:师长。按:求道当尊师,行道则无须让师,所以当仁不让。《注疏》:“弟子之法,为事虽当让于师,若当行仁之事,不复让于师也。”朱子:“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先贤精义】
孔安国曰:当行仁之事,不复让于师,言行仁急
《论语正义》曰:此章是夫子示门人语。盖事师之礼,必请命而后行,独当仁则宜急行,故告以不让于师之道。人于事,值有当行仁者,不复让于师,所谓“闻斯行之”也。
张栻曰:夫子尝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又曰:“我欲仁,斯仁至矣。”又曰:“为仁由己。”于此又明不让于师之义,盖道不远人,为之在己;虽所尊敬,亦无所与让。圣人勉学者,使之用其力也。
程子曰:为仁在己,无所与逊。若善名在外,则不可不逊。
陈祥道曰:君子之于父兄无所不告,“闻斯行之”,则不必告也;于师无所不逊,当仁,则不必逊也。
徐英曰:行仁之急,虽弟子不可让于师,子不可让于父。为利可让也,仁不可让也
崔骃曰:无事则师,有事则当仁不逊,与“言不称师谓之畔,行不称师谓之倍”者异矣。
胡云峰曰:颜曾游于夫子之门,未尝以当仁之事逊于夫子。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勉人勇于为仁也。仁乃心之全德,存诸己而无假于人,所以担当是仁者,全在一心勇往,无所退避。盖仁者,人所同具之理,苟能用其力焉,则一日克复,天下归仁,又何所容其退避耶?
刘宗周曰: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此“当仁不让于师”之谓也。
程子曰:,便以道为事;言,便以圣为志。何让之有?
唐文治曰:此章夫子为门弟子而发,盖凡事宜承师命,若当仁则宜闻斯行之矣。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学案》《论语大义》《论语会笺》《癸巳论语解》《论语正义》《论语集释》《四书解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