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孩子2岁时突然开始叛逆?科学解释来了

 肯定式教养 2020-01-17

养过孩子的父母都有这种感觉,当孩子到了2、3岁时,孩子突然开始变得非常叛逆,不听话,脾气也大,动不动就发火。

逛街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要,不给买就满地打滚;自己穿袜子穿不上,也哇哇大哭;不开心了就喜欢咬人打人,扔东西……总之,2岁叛逆期的孩子可以说是每个父母都要经历的梦魇,会把父母折磨的苦不堪言。

那么为什么孩子在两岁左右突然开始变得叛逆呢?

2岁叛逆期是儿童成长发育的结果

1、独立意识觉醒是叛逆的基础条件

首先,2岁叛逆的起源是孩子智力的发育。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0-2岁的孩子处于感觉运动阶段,他们主要通过先天的条件反射和动作来感知世界,大脑更多的是处理生理本能,努力让自己生存下来,因此2岁前的孩子大脑是浑浑噩噩的,并没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但到2岁左右时,孩子的大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育,进入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第二个阶段——前运算阶段,开始产生清醒的自我意识,有意识到表达自我意志和想法。

有一个简单的实验,父母可以测试自己的孩子是否具备了自我意识。

在孩子的鼻子上点上一个红点,然后把他们放到镜子前。如果孩子有自我认知能力,能区分自己,他会认出镜子中的自己,并会注意到鼻子上的红点,并尝试擦掉。

经过测验,比较小的婴儿是无法自我识别的,大部分的婴儿18-24个月大时,才会明显意识到自己脸上的红点,并去触摸它。

在具备了自我意识后,同时智力的发育使得2岁孩子掌握了语言功能。语言能力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它是用符号来表征具体事物。而正是因为孩子可以用符号来表征具体事物,孩子的思维有了巨大的进步,可以在大脑中进行思维加工,产生了明确的行为动机和想法。他们开始明确自我想法“我想干什么”、“我要干什么”,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行为动机,想要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儿童的行为本能是叛逆的直接原因

有了独立意识,但不一定就代表叛逆啊?我们成人也有独立意识,为什么并没有感到特别叛逆呢?

这牵扯到2岁儿童的行为准则。

对于2岁的孩子来说,他们与其说是人,但在行为方式上更接近于动物,因为他们此时并没有受过后天的教育,并不懂得各种规则道德,他们的行完全遵循自己的本能,追逐快乐,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欲望。

举个例子,我们成人看到喜欢的东西,也想拥有,但是我们遵循社会的规则,懂得用金钱来购买。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懂得这种物品归属权的规则,他们想要就会明明白白,简单的直接的拿过来,占为己有。而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简单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又哭又闹。

同时,他们因为年龄的关系,又不懂的道理,所以父母的讲道理方式并不能让孩子听话,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于是孩子就显得叛逆了。

3、情绪脑率先发育,因此孩子显得特别暴躁,加剧了孩子叛逆

2岁叛逆期孩子的一个特点就是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哭闹,生气。这是因为2岁左右的孩子情感能力迅速发育的结果。

看下图,边缘系统和额叶的对比发育,边缘系统包含了海马体、杏仁体、丘脑、下丘脑等大脑结构,管控着人的情绪、欲望,而额叶则是控制人的逻辑、理智等高级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2岁左右时人的边缘系统已经发育到30%,而额叶才10%左右,因此孩子的理智还不足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孩子更容易陷入情绪控制中,就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动不动就生气、哭闹。

比如孩子穿不好袜子,这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但是这种失败带来的挫败感、无能感让孩子很无助,而他又缺乏这种情绪处理能力,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开始又哭又叫,只是因为穿不好袜子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而父母想通过让孩子恢复理智来控制他们自己,不要再哭、再闹也是很难的,因为代表理智的额叶发育的还远远不够。这就使得父母特别焦虑烦躁,归其原因,是父母过高的估计了孩子的理智控制能力,父母在用成年人的控制能力衡量孩子。

2岁叛逆期,父母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现在我们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在2岁时特别容易叛逆,脾气暴躁,不听话,那么父母在面对孩子时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出现叛逆行为呢?

1、尽量满足孩子避免孩子叛逆

如果父母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按照孩子的意愿来形式,孩子当然也就不会表现出叛逆了。

当然,有时候孩子行为是错误的,比如影响到别人或者伤害到自己身体健康,这种行为父母是有必要制止了。但是大多数时候孩子的行为都是可以满足的,只是父母嫌麻烦或者过度担心而禁止孩子,导致孩子叛逆。

比如孩子总想光脚在地上跑,但是父母又担心地上凉,对孩子身体不好,于是就禁止孩子,孩子又不听,于是孩子就显的叛逆了。父母完全可以买一些塑料踏板或者铺个木地板让孩子在上面跑,这样既满足了孩子要求,又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2、转移孩子注意力避免孩子叛逆

当孩子要进行不良行为时,父母可以用转移孩子注意力方式,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假想满足游戏”,可以很好的转移孩子注意力。

什么是“用假想满足孩子”,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晚上10点多了,孩子突然想吃香蕉,但是这么晚了去哪里买香蕉?你也不愿意去找,那么怎么办呢?你就可以假装穿上衣服,然后敞开门出去,接着回来,然后跟孩子说“香蕉买来了!”手里假装拿着个香蕉,假装剥开,送到孩子嘴边,孩子可能还比较懵,不知道你在干啥?这时就需要你演戏了,“不吃啊,不吃我可吃了?”然后送到自己嘴里假装吃,样子姿态夸张一点,引得孩子发笑。这时候孩子就会瞬间转移兴奋点,感觉你在跟他做游戏,于是也就不哭着要香蕉了,跟你互动游戏起来。

3、少讲道理,和善而坚定的制止孩子的叛逆行为

当父母用了所有的方法,但是依然无法制止孩子的叛逆行为时,父母就有必要采取必要的行为坚决制止了。要让孩子知道行为的界限,不能让孩子为所欲为。孩子肯定会为此又哭又闹,但父母必须要坚守自己的底线。

比如孩子去超市,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非要不可,不给买就趴在地上打滚。父母千万不能觉得丢人就给孩子买了,那么孩子下一次遇到喜欢的东西还会这样做。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可以站在旁边看,直到孩子自己哭够闹够,或者父母也可以直接抱起孩子带到无人的地方,让他哭闹。在这个过程,父母无需对孩子又打又骂,只需要保持平常心。等孩子哭够闹够之后,父母再跟他解释为什么不能买,或者什么时候可以买,让他知道父母这么做的原因。那么孩子就懂得父母界限,如此几次之后,孩子就不会再做出这种无理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制止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孩子的叛逆行为发火,要保持和善,表达意思是:我只是不同意你的行为,但我依然爱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