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2学生花光4000元学费后跳河自杀,都是父母过度疼爱惹的祸

 肯定式教养 2020-01-17

刚看到一个视频,12月6日,河南新乡19岁的大学生小史跳河自杀。视频中小史的父母痛哭流涕、悲痛万分,一度哭晕过去,看着挺心痛的。

孩子之所以跳河,据说是因为孩子喜欢购买潮牌服装和球鞋,经常买三五百元的衣服和鞋子,结果把父母给的4000元学费给花光了。而学校又一直催缴学费,再不交费就不让上学,孩子又不好意思向家人开口要,于是一时想不开就跳河自杀了。

年级轻轻的大学生,就因为4000元跳河自杀,实在是匪夷所思,为了4000元值得吗?人命就这么不值钱?这其中反映出来的家庭教育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日益扭曲的消费观念

父母肯定是给了生活费的,但是孩子肯定是觉得不够,于是把父母给的4000元的学费花光了,买潮牌的衣服鞋子去了,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孩子的消费观念比较超前,不懂的节制,而这必然与父母早年的养育方式脱不了干系。

如果父母从小教育孩子勤俭节约,让孩子懂得珍惜,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孩子肯定不会乱花钱。想想我们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每个月才500-600元。就这点钱还包括上网、买东西,钱有时候也不够,那自己宁愿少吃几顿饭,少买几件衣服,也绝不会明知道钱不够,还要买各种高档名牌鞋子。这是因为早年我们这代人从小就跟父母在地里干活,知道钱来的不容易。

相反,如果父母从小就宠爱孩子,抱着“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孩子吃苦”的心态,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最终结果就是养成了孩子高消费的习惯。而孩子一旦养成了高消费习惯,那就很难改变了。一旦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消费水平日益增高,父母无法支撑孩子的高消费了,孩子就容易走上外门斜路,结果就是孩子忍不住就把学费给花了。所以,孩子花4000学费,归根结底还是父母的原因。

而这种宠爱孩子,培养孩子高消费习惯的父母却日益普遍。

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孩子又越来越少,所以父母普遍在养育孩子上舍得花钱。且不说各种动辄上万的高价培训班,就在吃吃喝喝上,父母也是用尽了心思。

喝奶粉就喝进口的,国产的一律不喝,因为进口的营养更加全面,安全性更高;穿衣服就穿天然的、纯棉的,可以保护孩子稚嫩的皮肤;玩具也买进口环保材料的,避免毒害孩子身体……总之,父母都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

这本来没有问题,为了孩子安全确实应该提供最好的。但是这种心态却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个副作用:父母什么都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想要玩具,就要买最好的;想要鞋子,就要买最好的;想要衣服,就要买最好的……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高消费的生活习惯,拿钱不当钱,对于几块、几十块的东西看不在眼里。当孩子还在童年时,孩子的愿望还容易满足,毕竟小孩子的欲望是有限的。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大,这时候父母可能就会觉得孩子的消费水平太高了,承受不起了。而孩子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他们只能从别的方面搞钱来满足的自己的消费欲望。

看看这几年因为“校园贷”引发的悲剧,裸贷、跳楼,屡见不鲜,为什么这种事情会越来越多?归根结底,是父母给的钱满足不了他们的消费欲望,他们只能靠贷款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然后拆东墙补西墙,当雪球滚得越来越大,他们承受不住时,他们就裸贷,就跳楼自杀了。

而他们这种不符合自己现实情况的消费欲望来源于哪?

恰恰来源于父母早年不当养育方式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越是爱孩子,反而越容易坑了自己孩子。

父母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

父母一定要认清这个问题:我们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养育孩子,而是根据孩子的未来来养育孩子。

其实太多的父母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养育孩子。因为他们太爱孩子了,所以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害了孩子。如果父母有这个实力,可以一直给孩子提供最好的,那我们没话可说。比如马云、王健林的孩子,他们有这本事,可以随便孩子糟蹋。但如果父母没有这本事,早年坚持给孩子最好的,但是随着孩子欲望的增长,父母满足不了,于是又不得不逼着孩子降低生活标准,这就是在坑孩子,习惯能说改就改?吃惯了白馒头,再让你去吃糠,你愿意?所以父母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实力,明白自己的养育目的。

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呢?

1、不要给孩子灌输品牌、价格

给孩子灌输品牌、价格其实就是在从侧面的给孩子树立高消费认知。

试想,妈妈花了800多块钱给孩子买了一件耐克,然后回来告诉孩子“这鞋子是耐克,800多呢!”一次两次,孩子没感觉,但是时间久了,孩子便会建立品牌、价格认知,觉得自己就应该穿耐克的,800买个鞋子是很正常的。

这样孩子长大了,他就会建立以品牌、价格为标准的选择体系,非品牌不穿,低于800多元的便宜的衣服鞋子他们更看不在眼里。而且小时候都穿800多的鞋子了,现在长大了不应该穿的更好点吗?这是正常人的思维,他们肯定会有这样的想法。

正应了那句古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父母一旦经常给孩子灌输品牌、价格,那么孩子必然会形成品牌、价格习惯,再想给孩子买100多的鞋子,孩子可能就会接受不了。

所以,父母给孩子买贵的东西没错,但不要特意给孩子强调品牌价格,而应该强调舒适、美观,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这样孩子长大了,哪怕衣服、鞋子便宜,但是穿着舒适、看着漂亮,他们也会选择的。

2、不要跟别的孩子攀比

孩子爱慕虚荣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攀比。“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这种思想很危险,一旦陷入这个陷阱,多少钱也是填不满的,因为对比是无处不在的。它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高消费,因为欲望太多。

很多时候,父母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在引导孩子攀比,比如“我给你买了个漂亮的鞋子,别的小朋友可没有额!”父母的本意是让孩子喜欢上新买的鞋子,但是却用了对比的方式,孩子穿上后就很可能去跟人家炫耀“你没有”。而一旦别的孩子有的,他没有,他自然也会心生不满,也会让父母给自己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尽量不要把孩子跟别的孩子对比,而是引导孩子多关注自己,比如告诉孩子“你穿上这鞋子看起来更漂亮了”。

写在最好

现在的父母都疼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吃苦,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但是过度的疼爱不仅没有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反而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最终害了孩子。

这需要父母好好反思下自己的教养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爱”成了孩子成长的障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