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求(4)丨各有各的小算盘?有关系,做事真方便?

 特里日记 2020-01-19

文/李添

王老师驱车到杨姐家中。

在碧桂园,杨姐住的是独栋别墅,比我想象中小一点,但还是有独立的花园,小鱼塘,还有几棵树。

我从是这个时候才对碧桂园有深入的了解,这个碧桂园悍然成为一个小城市,里面有医院,有学校、会所,有楼巴来回穿梭,里面上车都是免费的。

我在想,碧桂园咋就能拿到这么大的一块地呢?

查了一下,碧桂园,是中国最大的新型城镇化住宅开发商!

这种属于打造绿色生态智慧城市的做法,简直就是森林城市。进入了碧桂园,去会所的路上,第一感觉就是绿化做得太好了。

碧桂园确实做到了城市亮丽风景线和名片,园林景观、生活广场使人们流连忘返,会所、物业服务令人生活舒适、安全……

还有一点让我很深刻,就是在大门我看到一句广告语,“碧桂园——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

这句广告,有打动我的瞬间,给你五星级的家,很牛的广告语。我在想,那也需要有钱才能住得起啊!

这句广告语,为后面故事埋在了伏笔,这儿暂时不讲。

因为王老师对碧桂园里的路不熟悉,在碧桂园大门的时候,杨姐开了车和路姐在等我们了。

然后,杨姐车在前带着王老师往会所的方向走。

到了会所,终于见到了杨姐经常提及的“彩虹格”酒庄了,装饰还是挺精致的,确实小了点,恰好赵辉也在。

我和赵辉见过,第一次杨姐来公司咨询催眠课时,过来带的就是赵辉,老实人,太谦卑了,服务意识很强,我们和杨姐交流时,全程服务我们。

杨姐,邀请王老师做客,是有目的的。

她是想让王老师可以接触和观察一下她大儿子,然后可以做一个方案,帮助她大儿子可以恢复“正常”。所谓,正常就是,按她的意思,是可以主动能和别人交流,生活习惯能自律一些,为酒庄的红酒市场做策划,再者就是适当找女朋友了。

杨姐发现她大儿子,都不想女朋友的事情,平时基本两点一线,酒庄和家。

王老师呢,心里也有算盘。

他已经为杨姐做好一个学习方案了,先是学习催眠课程,然后学习NLP课程,再学习萨提亚课程,都是实用心理学课程。

催眠,能够提升人的觉知能力,如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甚至到临在的状态。

NLP,中文是神经语言程序学,NLP被解释为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专注于修正和重似脑的设计思想模式,以求更大的灵活和能力。

通俗讲,就是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有很多效果强大、快速和含蓄的技巧,能够在人类的行为和能力方面做成广泛和长久的改变。它的方向更多是当下和未来的。

为啥王老师推荐杨姐学习萨提亚课程?

萨提亚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或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世界上极负盛名的家庭治疗流派,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加“人性化”,最终的目标是帮助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其实,很多成年人在个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都不是成年后的生存环境造成,而是来源于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和限制。

也就是说,真正困扰我们的并不是我们成年后遭遇的环境和事件,而更多的是在成年后遇到人、事、物时,大多数人仍旧使用幼年时学会的,那些固有的习惯应对方法和模式。

萨提亚模式带给我们一个机会,可以重新检视童年经历对现在生活的影响,帮助我们真正放下过去,转化创伤,面向未来,重塑一个独立的、充满爱的、更健康的自己。

在萨提亚的模式里,你可以学会逐步放下恐惧,懂得如何付出一份成熟的爱并接受这样的爱,完成生命中那些最艰难、最痛苦的转变,与真我相逢。

但从,这几个推荐来说,王老师倒是蛮专业的。

但我的观点是,这些课程其实适合任何人参加,它们像保健品一样,都是非必须的,但是学了,会更好。

在我看来,杨姐是注重自我的人,催眠和萨提亚课程倒挺适合,NLP相对而言有点偏思维的课程了,不是很适合,当然了能学是最好的。

这几个课程算是咱公司几个大课了,王老师是个精明的人,他不会算错的。

王老师心中的想法不仅由此,他推荐的方案里,还有路姐、赵辉一起来学习NLP课程。

路姐,离婚了,交了一个小男朋友,属于半盲的人,是按摩时认识的,为此路姐还资助了另外一个盲人按摩师,小男朋友的朋友。

按王老师的说法,就是最好的改变,就是身边一群人都去学习一个课程,有共同的思维,并且NLP课程确实是一门好学问,帮助人们快乐成功。

方案,做了,杨姐挺满意的。

经过好几次的交流,杨姐也被王老师的学识折服了。

王老师,中文系专业毕业,王老师大学过得并不好。他不知为何选专业时,选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属于理科。

他最讨厌的就是工业制图,这门专业第一学期他就挂科了,郁闷,越想越气,在农村老家,王老师读书可以是数一数二的,怎么考上重点大学,第一学期就挂科了呢?

主要原因他不喜欢这个专业,相反他爱看书,对人文感兴趣。

到了第二学期,越发受不了,于是,向学院提出转专业。据说他一共跑了学院办公室不下五十余次,还是收到拒绝转专业的申请。

学院的态度是,少他一个不少,其他专业,多他一个不多,都没有问题,愿意接收就行。

实则如何?

是领导查了王老师,发现啥背景都没有,于是没有批。

到了大二时,王老师甚至萌发了退学的念头。

从大一就泡图书馆,读了不少的书,本专业就不管了。恰好,他读的学校中文系,有一位出过书的教授,还挺有名,有一本书叫《沧海一粟》,书的后面有邮箱。

《沧海一粟》写的就是一名浪子绝处逢生,后来走向人生辉煌的励志之书,王老师看了不下3遍,特别有感触,一想到自己的处境,黯然神伤。

百般无奈之下,王老师写了一封邮件给那位教授,先是表达了敬仰之情,分享阅读《沧海一粟》的感悟,然后提及专业的苦恼,申请转专业,一直没有下落,产生退学的念头。、

那位教授,也难得有这么忠实的粉丝,同时觉得王老师写这封信的文笔都不错的,萌发想帮王老师的念头。

一本书,一封信,就帮王老师解决了问题。

那位教授,把《沧海一粟》这本书,还有一封短短的推荐信送给中文系的院长。有了这层关系,不久王老师就接到中文系可以接收他的通知函了。

看来,靠关系做事的传统还是保持得挺好的。

为此,王老师更加感激那位教授了,因为这个缘故,王老师工作后,捐赠过一批书给中文系,拜访了那位教授。

自从转到中文系了,王老师在看书方面一发不可收拾了。

听他说,大学四年,他分门别类的阅读书籍,数量达到一千多本,一开始我以为他是吹牛的,但他在几次公开场合,也分享过转专业的故事,自豪说阅读一千多本书的经历,这事应该不假。

但是,我还是保留意见。大学四年,一年365天,四年就是接近1500多天,那么平均一天半阅读一本书?我觉得不太可能。

我自己看书,小说类,半个月是需要的。

王老师,是个文人,也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他有“知识分子”的味道,他崇拜的偶像都是像韩寒、余杰、李敖这样的“敢于呐喊”的人。

在阅读和思想训练上做了大量准备,选择了心理学培养行业,也是想往“知识分子”的工作靠拢,通过思想来改变他人,提升意识水平。

同时,王老师也有一份清高。他对大学校园里被称为知识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导、教授、博士研究生、学科带头人——十分不屑。

他的观点是,几乎没有感受到这个群体对社会、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力!甚至连“关注”都淡不上,他们似乎只剩下一种叫作“传播知识”的功能。

而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知识电子化并网络化,随时随地可以精准查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只是在“传播知识”的知识分子,其价值是越来越低了。

他心中有这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从关注个人、家庭到关注公司;从关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价值。人生意义;从关注行业、社会到关注民族、国家……

接触了NLP,参加各种身心灵工作坊,进入培训这个领域,王老师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慢慢地,王老师开始把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写成文字,分享出来,从句话一篇文章到一本书,从一本到两本、三本,从分享感悟、技巧到整合思想、理论与技巧的创新,从课程的研发到学问体系的创立,从研发到传播、传承…

王老师自个儿感觉这越来越像是做一个知识分子的事情。

在我心中,王老师也是偶像,哈!

这也难怪,杨姐遇到了王老师,也被折服了,王老师身上确实有那股劲儿,也有那份热情。

只是王老师也有商人那份精明,算盘算得准儿!

这次,王老师过来也想把推荐给杨姐的方案能够落实下来,这不都见到路姐,赵辉一行人了么?

我自然更高兴了,我是王老师的助理,这些客户都算我的,我自然很卖力。

不说,杨姐对我也有打算。

因为我和她大儿子一样大,她心里想,咋差别这么对呢?

眼前这小子,做事这么认真,细心,热情?我的儿子有一半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她也想我能够和她大儿子接触,希望都是同龄人,能够多交流,让我也可以多影响她大儿子。

虽然,各怀有各的小算盘,但是并不影响我们交流。

红酒庄,旁边就是一个西餐厅,我们一行人就在西餐厅聊了起来,这次听的是路姐的故事……(待续)

备注:文章非纪实体,有虚有实,我不一定是我,所以,切莫对号入座!

今日讨论:你大学专业是什么呢?如今做的工作和大学专业相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