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石头唱歌的人:近代印坛点将录丨新书照面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0-01-21

01.

“铁笔”之妙

书法与篆刻都是充满魅力的文化瑰宝,篆刻必先篆后刻,本身就是一种书法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从这个角度来说,书法是篆刻的基础,篆刻是书法的艺术承载,一个不懂书法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篆刻家的。

清代藏书家姜绍书曾用“铁笔之妙”来形容篆刻之精美,所以篆刻常被称作“铁笔”,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书法与篆刻的亲密关系。篆刻是创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现代篆刻艺术更加兼具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美好意境。

▲ 书法之美

02.

“绝世而独立”

在近现代世界格局中,西方文化一直处于强势的地位,但是西方却并没有形成类似中国篆刻的艺术。虽然在伊斯兰文化里,书法也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但伊斯兰书法和宗教生活关系密切。中国也有一些书法与宗教有关,但中国书法中非宗教的、日常生活的一面更加深厚,影响也更长远。

而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框架下的日本,汉字书法也享有很高的地位。但汉字书法的文化之根是从中国传来的,尽管日本书法自身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革新。

所以,在书法与篆刻文化发展过程中,受到来自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实很少,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完整保留了更纯粹的中华文化精髓。但是,当中国绘画界引进油画、雕塑界引进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的西方雕塑时,书法和篆刻却不能在技术层面上引进西方的艺术,这就引出一个更严肃的问题,即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在近代的变化是否会受到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

▲ 篆刻之美

03.

近代印人“点将”谱

这本《近代印坛点将录》是著名学者王家葵先生用前代“点将录”体例,对近两百名活动在二十世纪的篆刻家进行评论的文集。体例因旧,言语文白相间,辞采雅致有理趣。多涉及文献典章,虽是轶闻掌故亦有据可踪。月旦人物,观点贯穿始终,前后呼应,有如应响。整部书是有章法和妙得的。

其评点的二百余名艺术家中,出生最早的在1821年,去世最晚的在1999年,时间跨度近一百八十年。对中国而言,这是极为动荡的一百八十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十年浩劫,改革开放……称其为天翻地覆的时代,实不为过。由于可以同时取法三千余年来种种存世的文字资源,加上审美情趣上的差异,此时的艺术形式与风格,呈现出比以往历朝历代的书法篆刻更为驳杂多元的面目。

《近代印坛点将录》虽不是条分缕析的宏观论述,但是富有洞见的评论却不时予人可以反复玩味的启迪;其中的春秋笔法,也引导着人们深入思考近代书法篆刻家身世浮沉和这两门艺术历史变迁的种种政治、社会、文化的原因,正适合向读者呈现这个时代书法篆刻的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
《近代印坛点将录》序言:《天翻地覆时代的艺术》,白谦慎
《篆刻与书法、诗词关系之辩证》
《微谈书法与篆刻》,袁德川


王家葵字曼石,斋号玉吅,四川成都人。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药学会药学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本草、道教、书法论著多种,代表作有《神农本草经研究》《本草纲目图考》《陶弘景丛考》《养性延命录校注》《唐赵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鉴》《玉吅读碑》等。

·     ·     ·

☛ 当当购买

☛ 京东购买


 上期的幸运小伙伴 

请在后台留下邮寄地址和联系方式

我们将送您一本好书作为礼物

普及的未必是低级的,恰恰可能是至高至纯的

我在无光和有光的时空里都是美色

一座城池,七段人生,再现民国世事沧桑与人间传奇


撰文、排版: 李亚辉
初审:蔡曦
终审:周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