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高古玉‘游丝毛雕’工艺的研究

 钱首相小泉 2020-01-25

作者--陈希民

对高古玉‘游丝毛雕’工艺的研究

战汉玉器有一种技法.后人称为'游丝毛雕',也称'游丝刻'牛毛雕'或'游丝白描'等;指玉工以一类细若游丝的细阴刻线表现玉器纹饰形体.结构特征的治玉技法。

对高古玉‘游丝毛雕’工艺的研究

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战汉文献中有关'游丝毛雕'技法的记载,最早有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有记载(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对高古玉‘游丝毛雕’工艺的研究

按高濂书中记载.判断'游丝毛雕'技法应具备几个条件:1.线条为'双钩碾法'2.形构为'双钩阴刻线'3.阴刻线细如发丝.如'弧曲状'婉转流畅4.线条疏密均匀.精整清晰5.细阴线无阻滞.交接断续之处。

对高古玉‘游丝毛雕’工艺的研究

以上标准在战汉玉器中.能符合条件的极少见,笔者认为'游丝毛雕'只是对细若游丝阴刻线微雕技法的统称(应有单阴线.双阴线.短斜线.曲线.直线等多种形态),

对高古玉‘游丝毛雕’工艺的研究

这种细阴刻线是用一种非常尖细的坚硬器物在玉器上雕刻.若用力不均会出现叉道或'若断若续'的跳刀,

对高古玉‘游丝毛雕’工艺的研究

这种工痕据考古资料'雏形'见于春秋晚期.但当时线纹长度及连惯性不及战汉(主要表现在矩形绹索纹.网格纹以填补浮雕图案的空白处,工艺痕迹极细微.相互似连非连的浅砣工痕)。

对高古玉‘游丝毛雕’工艺的研究

'游丝毛雕'技法从目前考古资料看应专属于春秋.战国.汉代这三个时期,如根据线纹之形态可细分为1.细阴线较粗式:在六十倍的微痕下.阴线槽边沿规整.不见崩口.在拐弯处偶见歧出线纹(为多条短凹槽连接而成的阴线工痕)

对高古玉‘游丝毛雕’工艺的研究

每条皆作两头尖浅.中间宽深的枣核状(同条长线纹宽窄略不同)槽底有相连接又大致等长的弧形磨砂痕(这是典型微观砣痕),专家推测可能为小型勾砣以湿砂为介质砣出(先碾出多条短断线.再在间隙处补砣,接短成长而断续相连)。

对高古玉‘游丝毛雕’工艺的研究

2.细阴刻线较细式:在放大六十倍的工痕下.细阴线槽边有锯齿状崩口.且有不规则岐出的细毛刺,槽底深浅不一.有多道细丝状划痕,专家推测为硬度比玉高的金刚石.水晶或燧石等尖状刻具琢出.再加以修磨。

对高古玉‘游丝毛雕’工艺的研究

'游丝毛雕'技法在玉器表面打磨时用砣刀(旋转的轮子),轮子形成'中间深.两边浅'的痕迹,转弯时一下一下转.如果小转弯.线和线连成了弯.外面就会留下一道一道的岐出毛刺,所以转弯的地方称为'毛雕';

对高古玉‘游丝毛雕’工艺的研究

一砣一砣碾磨形成的细直线.是线条纤细连贯.犹如头发丝一样的痕迹称为'游丝'(视觉像游动的丝线),这两种工痕合称'游丝毛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