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镜诚《何以为家》 如果你问我,2019年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这部黎巴嫩影片的名字一一《何以为家》。 这部影片于2019年4月29日在我国上映,口碑经过近七个月时间的发酵,豆瓣评分高达9.1分。 影片除了《何以为家》这个中文译名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一一《迦百农》。 迦百农,本是圣经里的地名,位于如今以色列的加利利海附近,现已成为一片废墟,而在英语和法语中,“迦百农”(Capernaum)又有“物品杂乱无章地堆积”的含义。 杂乱无章,一片废墟,正是这部影片发生的社会背景也是主人公赞恩的精神内核。 8个小孩挤在一起睡 故事发生在距离我们直线距离约6974公里的中东国家黎巴嫩,12岁的赞恩同7个兄弟姐妹还有父母,一家人挤在一间狭小的阁楼内生活。 恶劣的生存空间滋生了无尽的谩骂和抱怨,本应上学的年纪,赞恩却被迫承担起赚钱贴补家用的责任。这还不算,父母拿不出房租只好将赞恩年满11岁的妹妹萨哈“嫁”给房东一一那个满脸油腻的中年人。 而嫁妆,就是房东手里象征性地拎了几只鸡。 影片的转折发生在妹妹因怀孕惨死,赞恩难掩内心的愤怒,不顾软弱父母的劝阻,拔刀冲向了房东…… 最终,赞恩因故意伤人获刑5年,在狱中他通过电话热线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并通过援助律师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理由很简单:你生了我,为什么不养我? 就像影片开头赞恩在法庭上的自述一般: 我想起诉我父母 为什么要起诉父母? 因为他们生了我 01生而不养,可怜的是孩子,可悲的是父母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10万个弃婴惨遭父母抛弃,而抛弃的理由多是因为孩子自身存在生理缺陷或是带有遗传病。 这些小孩大多是因为生理上的残缺而被父母遗弃,但生活中不少父母也因为自身的问题,对孩子采取“生而不养”的教育方法。 就像影片中赞恩的父母,两个成年人在家除了指使自己的孩子去街上贩卖果汁、运送货物养活一家,就是巴结房东,将自己女儿作为利益交换送给对方当老婆。 赞恩的父亲在面对控诉时表达出的观点那么无知,却又让人脊背发凉: “我有什么错?我也是这么被生出来,也是这么长大的。” 因为你的爷爷奶奶是这么对我的,所以我这样对你天经地义,这样的话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熟悉? 主人公赞恩虽然年龄尚小,但心智确很成熟,可以说在这个九口之家,他活得最清醒,但也最痛苦。 当他瘦小的身躯拖着煤气罐,奔走在大街小巷之间时,有谁问过他这个小孩需不需要上学? 当他发现妹妹萨哈突然而至的初潮,连忙叮嘱对方要保护好自己,防止她因为具备生育能力而被父母像动物一样卖掉,有谁问过这个哥哥对父母有多失望? 当赞恩想要离开这个地狱般的家,父母嘲笑他“看啊,他想用成人的方式和我们对着干”,所有的委屈、无奈和悲愤都化作了他那句“生活是一堆垃圾,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 影片似乎揭示不少家长对于教育子女的理解:我生下你,就拥有支配你人生的权利。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因为我的父母也是这样对我的。 赞恩往家拉煤气罐,他的身后是校车 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失败的父母指望下一代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他们眼中,男孩是工具,可以分担家庭负担,女孩是商品,可以卖了换钱。 把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无力感投射到子女身上,当孩子稍有反抗,这一刻的父母像极了一个“能够掌控自己人生的人”,抡起自己的“鞭子”吓唬道一一这就是你应该承受的人生。 凭什么? 02成长是一个轮回,我们身上最终还是带着父母的影子如果原生家庭不幸,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逃离,能跑多远跑多远,最好不要再回来。 但身体是逃离了,心理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 主人公赞恩,无疑对父母将妹妹嫁给房东的行为是不满的,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今后也会做出类似的事情。 在离家出走途中,赞恩有幸被非法移民拉希尔领养,拉希尔是一位单亲妈妈,平日里在饭店打工挣着微薄的薪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和自己的儿子尤纳斯,取得合法移民的身份。 但就是这么一张薄薄的证件,好像比唐僧取经还要难。 饶是如此,拉希尔还是给了赞恩家的温暖,在拉希尔身边,赞恩终于绽放出了孩童的笑容。 然而生活就是不肯轻易放过赞恩,拉希尔因为非法移民被拘,面临遣返回国的困境,赞恩失去庇佑的同时还要肩负起照顾尤纳斯的重任。 为了回报拉希尔,他使尽浑身解数养活尤纳斯,又是做药水又是卖饮料,但别忘了,赞恩还只是个孩子,在这个有时候成人都搞不定的社会,你指望一个孩子能创造什么奇迹呢? 终于,因为交不起房租,他和尤纳斯被赶了出来,身无分文的他只好将尤纳斯交给人贩。 赞恩已经尽力了,但拿着人贩子给自己钱去理发时,他还是难掩内心的羞耻和内疚,任自己怎么擦拭,泪水仍是止不住地夺眶而出。 很多人都讨厌自己父母身上的一些陋习,他们在和父母对抗时言之凿凿一一“将来我一定不会成为你那个样子!” 多年过后的某一天,当自己的孩子指着自己说出相同的话,我们仿佛明白了,自己还是没有逃脱那个轮回,我们身上到底还是带着父母的影子。 这种现象如果单单用遗传学来解释,仿佛显得过于草率,但毫无疑问,正确认识问题本身,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我们之所以讨厌父母身上的某些行为习惯,是因为对照周围人的表现,我们发现换一种方式可以做得更妥帖,更合理。 但浸润在这种环境中,再加上遗传的因素,我们的思维早已被影响。虽然在理智层面判断像父母那样做是错的,但潜意识里还是倾向于效仿父母的行为。 如果想要改变这种困境,我建议跳出原本的环境,找一个对象进行模仿,不仅是模仿他的行为处事,更要模仿他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大放异彩的法国球员姆巴佩,他的偶像葡萄牙足球巨星C罗。姆巴佩的家里贴满了C罗的海报,并以C罗的成就为目标,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 超乎常人的天赋加上对于目标执行日积月累的坚持,姆巴佩在世界杯的赛场一飞冲天。 03如果清醒会导致痛苦,你是否会混沌地活着?鲁迅曾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反而是幸福的。 整部影片看下来,赞恩就是梦醒之人,而他的父母则一直在逼着自己做梦。 赞恩的父母因为岁月的侵蚀,思维已经固化。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孩子就应该过和自己一样不堪的生活。就像赞恩的母亲说得那般:“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还敢批评我?” 身为父母,承认自己无能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觉得这份无能理所当然,甚至如果自己的下一代延续这种悲哀,在他眼里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叫可悲。 因为赞恩的父母从小就是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长大,纵使他们刚开始怀有改变命运的初衷,随着日月的侵蚀和生活的打磨,他们的思维已然混沌。 他们何尝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宛如人间炼狱。但如果保持清醒,意味着要承受无尽的痛苦和折磨,于是他们只好通过疲劳来麻痹自己,用长辈的身份来压迫子女。 毕竟,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在谩骂中得到释放,但无论如何他们终归还是要活着,即使活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他们也会习以为常,变得钝化。 而相比较钝化,清醒地感受痛苦显然要艰难许多,更何况他们连感受痛苦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改变这种痛苦? 但赞恩受不了。 或许他年纪还小,思维还在成长进化中,他的内心实际是渴望更好的生活,更温馨的家庭,但父母的做法和他的想法相悖,这种矛盾起初演化成恨,最后干脆变成蔑视,被他在法庭上宣泄出来。 这时,问题就被抛了出来——面对困境,我们是选择混沌地避让还是清醒地迎击? 就像赞恩面对此等恶劣环境,他尽自己最大可能做到了该做的: 当父母让他挣钱养家时,他和兄弟姐妹去街边兜售饮料; 当拉希尔被拘,他又尽一切可能照顾她的孩子尤纳斯; 当自己因为替妹妹报仇而被捕入狱后,他又借用监狱的电话热线将父母告上法庭。 他在用尽全力挣脱自己身上的锁链,即使明知不能,但却屡败屡战。 试问和赞恩的生存环境相比,我们的处境还能更恶劣么?他身上的这份勇气和果敢,是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的东西。 毕竟,混沌的避让只能将自己的人生拱手让人,多舛的命运在岁月的长河中只会令我们愈发痛苦;而清醒地迎击虽然痛苦在前,但这份痛苦是短暂的,不是不可战胜的。 至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那一刹那,“命运的不可战胜”这一命题就已经画了问号。 最后,我想用这部影片的编剧之一Mousanar 说得话作为结尾: “即使你深知你改变不了任何事,但你还是可以梦想你做得到;人类的进步靠的是梦想,而不是犬儒主义。” 在我看来,所有因为抗争困境而做出的努力,都是值得尊敬的。而这一点,也正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