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鲜人的铁路,以及铁路边儿上发生的那些事

 新一壶春秋 2020-01-28

朝鲜旅游,最好的方式是坐火车。

从北京到平壤,1954年就开通了国际通勤列车,车次为K27/28,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和朝鲜铁道省轮流担当执勤。很多聪明的游客会选择朝鲜乘务员担当的时候买票,因为一路上可以和朝鲜美女乘务员搭讪。但该趟列车上,大叔级乘务员也非常多。

朝鲜乘务员担当的时候,不仅仅是一票难求,车厢内更是到处堆放着大包小包,这些东西,都是做贸易的朝鲜人来北京上货。而乘务员见怪不怪,也不使劲管理,因为货物中,也有他们自己捎带的紧俏商品。

据说,为了能在这趟车上当班,需要提前走后门,找关系,做足文章。

北京到平壤,全长1364公里,使用的车辆均为25T型客车,但是,朝鲜人在这个车型上简单改了一下,把车身腰线涂成蓝本,就成了他们自己研发的31型客车。

话说这趟车绝对慢,全程下来24小时。更让人无奈的是,朝鲜境内220公里的路程,由于是单轨、沿途车站又多,火车随时让车、停车,竟然跑了5个多小时。

从丹东过友谊桥跨鸭绿江,就来到了朝鲜的土地上。

第一站新义州,这是朝鲜的第四大城市,也是朝鲜人的脸面,我们看到,新义州车站规模不大,但打理得整整齐齐,特别是面朝车厢的墙面,刷成了白色、灰色相间的色彩,显得清新靓丽。

后来我们发现,粉刷干净的不仅仅是新义州站,一路小车站很多,这些车站虽然仅仅是低矮的平房,但绝对打理得整洁,配合着衣着皱皱巴巴、面色黝黑的站台工作人员,显得格外有剧感。

从新义州到平壤,火车一直穿行在农村之间。不时掠过窗外的是山间的农田、农房,偶尔还有骑车经过的当地农民。有了这种新鲜的景致,我们也不感觉行程单调了。

我们发现,这一路的电线杆都陈旧了,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设的那批。但是,农家院子里却没有电线垂下来,这说明很多地方没用上电。

农家住宅面冲着铁路线的一面,粉刷成了白色,醒目鲜亮,这应该是为外国游客准备的形象工程。

朝鲜乘务员介绍说,铁路线附近的村庄都很富裕,农民可以乘火车外出进货,然后在农村大集销售。

她这句话也提醒了一下我们:朝鲜农村山地多,平地少,乡村公路更是稀少,村村通是遥远的事情。很多农民一辈子没走出过自己的村子。火车一定意义上,充当了长途公交车的作用。

大同江把平壤一分为二,整个朝鲜最高大上的建筑都在江边展开,这一带也是导游后来带我们游览的。

列车驶过大同江,我们眼前豁然开朗,来到了朝鲜首都平壤。对于这座有些神秘味道的城市,很多人充满憧憬,迫不及待开始我们的旅游行程。

火车终于停下来,到站了。

这是平壤站,朝鲜最好的火车站。它最初开通于1906年,目前的主体建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外观厚重、对称造型,带有浓郁的苏式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在建设初期不洋气,但几十年过去了,也不显落后。

1954年,北京到平壤开通了国际通勤列车,终点就是这里。1980年的时候,平壤也开通了到北京的专列,这里是起点。

中国游客乘坐火车来朝鲜,都要在这里下车的。给人印象深刻的有三个小细节:

一个是站台的地面,水泥抹的,常年摩擦,都出现了包浆的色彩。我们一方面感叹朝鲜水泥质量好,一方面也纳闷怎么不翻新呢?

一个是候车室被里里外外粉刷的一干二净,不放过每个角落。

最后一个就是在平壤站前广场上,一流并排很多出租车,都是中国造,格外亲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