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历史】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唯独漏掉一人,此人将他后人赶尽杀绝了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0-01-29

漏掉了一个人,就是这漏掉的一个人日后夺取了他的江山。


建隆二年,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在这次的酒宴中,赵匡胤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先是感激自己的江山是靠着他们
成语“兔死狗烹”和“鸟尽弓藏”是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演化而来,这句话起源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一朝灭吴之后的事情,范蠡和文种都是越国的大臣,跟随战败后的越王勾践不离不弃,只可惜勾践灭吴称霸后,志得意满,范蠡看出自己不能以复国功臣的身份久留,所以已经功成名就的范蠡急流勇退,隐姓埋名于乡野村间,通过自己的智慧成为巨富。可惜文种不能看透事情的本质,当初范蠡劝他离开之时,他无法相信勾践会加害于他,只犹豫了些,结果被勾践赐死。


由此可见,统治者大多都是心性凉薄之人,当他们打江山之时,无论文臣武将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或许他们当时会感激不尽,铭记于心,但时间一久,这种情绪就会逐渐消散,对于他们的奔走效劳就会认为是理所当然。尤其成为了真正的上位者,也就是开国皇帝,这时他们就不会将原来的部下看作是可以出生入死的兄弟了,因为皇帝只有一个,他们需要巩固皇权,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样一来,诸位开国功臣显然会影响到皇帝的权力,所以每位皇帝都会在建国不久后进行清算,杀掉一部分功臣。

但享受过权力所带来的巨大好处的人怎么会甘愿将权力交出去呢?况且这权力是他们应得的,他们曾经出生入死,曾经流血受伤,在这样的心思下,几乎没有人愿意舍弃地位和权力。这时就需要皇帝动心思了,软硬兼施,必须要将权力收回到手中,有些皇帝的手段太过明显强硬,迫害开国功臣,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薄情残忍的名声,比如几乎屠杀了所有开国功臣的朱元璋。当然也有皇帝留下了美名,比如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几乎没有流血事件,被视为宽和的典范,时常被后世人所称道。

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几乎将曾经拥立他有功的武将都贬了,此后兵权也没有再授给其他人,因为赵匡胤知道手握重兵的武将人会有多么大的影响力,毕竟战功赫赫的他就是仗着兵权才有了“陈桥兵变”,嬴得众人支持,轻而易举地当上皇帝,所以当上皇帝的赵匡胤一直在提防武将,才有了宋朝一直施行的“重文轻武”政策。赵匡胤以为将所有的威胁都清除掉了,自己的皇位以后就稳了,但他还是打下来的,又是表明他当这个皇帝也不容易,当初被强逼着黄袍加身,如今看来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赵匡胤的这句话可让一众大将听得心慌不已,他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皇上的疑心,皇上这是在警告他们,于是诸位大将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皇上给一条明路。于是这宋太祖开始了真正的劝告,他便说在家享乐的日子不好吗?荣华富贵,美女歌舞,儿孙满堂。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大家也都明白了,原来皇上这是让他们卸甲归田,此时赵匡胤已经控制了中央禁军,他们没有反抗的可能。

第二天,这些大将便上书称自己抱恙,要回到老家颐养天年,于是赵匡胤就将他们安排回了地方任职,做个地方上的官员。这么一来,赵匡胤就收回了兵权,但百密一疏,他漏掉了一个人,让这个人的野心渐渐膨胀,最终危及了他自身以及他的后代子孙。

赵匡胤只顾着收回异姓人手中的兵权,却忘了自家人,比如他的弟弟赵光义,而且赵匡胤还一直在加强弟弟的权势,最终赵光义的地位列于宰相之上,由此看来赵匡胤对于赵光义可是没有一点的防备之心,但这就让赵光义有机可趁了。开宝九年,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第二天清晨,就传来赵匡胤忽然驾崩的噩耗,紧接着晋王赵光义立马即位,是为宋太宗。

可赵匡胤是有儿子的,为何他要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呢?根据赵光义的说法,赵匡胤生前曾与杜太后说过,若是他死,那么皇位就传给他的弟弟赵光义,可问题这个遗言并未被世人所知,直到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凭借这个理由即位,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遗书的真实性了,所以一直有猜测说是赵光义谋害赵匡胤。

当初赵匡胤漏掉了弟弟赵光义,所以才有了他日后的离奇死亡,性命和江山都被弟弟夺走了,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家贼难防,内乱的威胁远甚于外乱,因为离皇位越近,人性的贪婪体现得就越淋漓尽致,也就越危险。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