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开口说话后,常常让事情变得更糟?|《高难度谈话》极简12条

 晓拙君 2020-01-29

说明:平日以客观、真诚、善良自诩,因而读《高难度谈话》时更是羞愧难当。所有的优点,都是自以为是,尤其在沟通中。这本书是“哈佛谈判研究小组”15年工作的成果,揭示了几乎所有常犯的致命错误,也给出了实用的建议。推荐给所有希望把善良真正转化成良好沟通成果的朋友。

作者 | 康至军,《德鲁克论管理》译者

- 1 -

“我是对的,错的是你。”

沟通中,我们所有的观点和情绪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我是正确的,错的是你。因此,所有人在沟通中都是理直气壮。给我们带来无尽麻烦的,就是这个简单但我们从未去验证过的假设。

 - 2 -

重要的是感受,不是事实。

执着于对错无益。即使你是对的,矛盾也不会因此而化解。在自己的感受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之前,人们几乎不会做出任何改变。

- 3 -

仅仅澄清自己的善意不够,更要关注对方。

有人发现,每次自己澄清自己的良好动机时,对方总是要推翻他的说法。问题的根源在于,当他澄清了自己的动机之后,他认为事情就应该到此结束了。结果,他根本没有花时间去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

- 4 -

指责,让对方成为极力自我辩护的“被告”。

当指责大行其道时,你可以预计到的结果除了防卫和抵抗,大概就只有激动的情绪和接连被打断的谈话了。当我们指责他人时,我们为对方提供的角色只有一个“被告”,所以,他们的反应自然也就和法庭上指控的被告一样:竭尽所能地为自己辩护。

- 5 -

两项高难度任务:表达情绪,聆听。

当人们遇到聆听障碍时,往往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一旦我们将心中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我们的聆听能力就会在瞬间突飞猛进。当然,表达情绪不等于情绪化。

- 6 -

聆听他们的诉说,他们才会听你说。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方不愿意听你说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固执,而是因为他们觉得你并没有把他们的话听进去。所以,他们的对策跟你如出一辙: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话,提高音量,等等。

- 7 -

如果你觉得了解了对方,那一定是错觉。

作为一项任务,了解对方往往比看起来的要困难得多。你应当谨记,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对方的感受,并且也知道他们想要说什么,那一定是错觉。

- 8 -

永远不要说“我真的很懂你”。

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人。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与相信对方已经彻底了解自己相比,更能吸引人们兴趣和注意力的,是他人正试图与我们建立情感交流——他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我们的感受和观点。

- 9 -

先施善手,但不要有立竿见影的期待。

在双方的交流中,真正的相互理解是一个有反复的过程。如果将获得对方的理解作为终点,清楚明了地说出自己的故事不过是迈出了第一步。所以,此时的你不应该有任何“立竿见影”的期待。

- 10 -

善于聆听,才是真正的主动之道。

除非对方觉得你听到并理解了他们所说的话,不然,你根本无法改变或影响谈话的方向。同样的,除非你真的敞开心扉、聆听对方说话,否则对方也不会认为你听到并理解了他们所说的话。

通常认为,在谈话中听众是个被动的角色。事实却并非如此。你可以通过聆听来引导谈话的方向。

- 11 -

时刻谨记,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我们所有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会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做事方式才是“正确的”方法。受这一倾向性的影响,我们往往会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他们的做事方式”有问题,然后,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行为模式提出一个“解决之法”:“只要你稍作改变,一切问题便都可以迎刃而解。”

- 12 -

成功的沟通,一定是双行道。

尽管我们有时候会用诸多借口来掩饰,但是,我们发起谈话的最初目的,通常都是为了向对方证实自己的观点,并让他接受这一观点,或是让对方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又或是为了让我们的想法成为现实。换言之,我们谈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单向传递信息。

掌握了本书中提供的建议和技巧,你将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只是一味地想要说服他人,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和方法。现在的你考虑的是如何从对方的角度来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该如何向对方解释你的观点。此外,你还想与对方一同分享和了解双方的情绪,共同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良策。

不久,你很有可能会发现,之前那个“拼死抵抗的敌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愿意敞开心扉、接受你的观点的谈话对象;而另一方面,你看待问题的方式也因为你通过谈话所了解到的信息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转变谈话姿态意味着邀请他人加入到我们的谈话中来,帮我们找出解决问题的良策。如果我们想实现自己的沟通目的,那么,我们和我们沟通的对象都必须互相学习。我们必须开展一次学习型谈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