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制挖鼻综合征:经常挖鼻孔的人,可能得遭受3大后果

 阿布的书柜 2020-01-30

丫丫喜欢挖鼻孔。上课的时候挖,写作业的时候挖,走路上的时候挖,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也挖……

不过最近,丫丫的鼻子越来越不舒服,又干又痒实在让人想打喷嚏。妈妈以为她感冒了,带她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后对丫丫说:“以后别再挖鼻孔了!”

强制挖鼻综合征:经常挖鼻孔的人,可能得遭受3大后果

总忍不住挖鼻孔?这是病,得治!

挖鼻孔嘛,几乎每个人都会挖,但有的人挖鼻孔挖得十分频繁,几乎忍不住不挖,每天都要挖很多次。你说这没事老爱挖鼻孔的人是怎么回事呢?像丫丫这么个挖法,也没那么多鼻屎让她挖不是吗?

医学上,这种有点强迫症的行为还是有名头的,就叫Rhinotillexomania。看到“rhino”有些英语好的人可能会想到犀牛,但其实它和犀牛没有关系,这个复杂名词应该翻译为强制性挖鼻综合征。

强制挖鼻综合征:经常挖鼻孔的人,可能得遭受3大后果

这个词最早出现两位神经学教授James W. Jefferson和Trevor D. Thompson的一篇论文里,而这篇论文主要就是讨论挖鼻孔这回事到底是一种习惯,还是一种精神疾病。在他们的调查问卷中有91%的人表示有挖鼻孔的习惯,而其中1.2%的人表示挖鼻孔的频率相当高。他们猜想这种“清洁行为”给挖鼻孔的人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

后来,印度神经科学方面的博士Chittaranjan Andrade和Srihari继续这样研究。他们发现鼻孔里的秽物会对鼻粘膜产生刺激,使其有瘙痒的感觉,或者会影响鼻孔通气。这些信号传达给大脑,使得人们不自觉地挖起了鼻孔。而这个动作使人的心理会得到某种需求得以满足的感觉,从而激励了这种行为的频繁发生。

这两位印度学者的调查更为细致,他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小孩和青少年群体中有更多爱挖鼻孔的人。有些人挖鼻孔的行为也相当奇特,有的喜欢用钳子,有的喜欢用铅笔,有的喜欢把鼻毛拔得一根不剩,有人因为太爱挖鼻孔,挖到鼻中隔都给挖穿了。

强制挖鼻综合征:经常挖鼻孔的人,可能得遭受3大后果

手指停不下来,麻烦找上门

不是说只要不把鼻子挖穿,频繁挖鼻孔就是一件无伤大雅的事情,它会带来很多疾病和卫生上的问题。

2006年,荷兰的研究人员发现爱挖鼻孔的人比不爱挖鼻孔的人更容易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细菌容易破坏人体肠道,使人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强制挖鼻综合征:经常挖鼻孔的人,可能得遭受3大后果

再者,人的鼻腔内有一层很薄的粘膜,粘膜以下有十分丰富的毛细血管。如果经常挖鼻孔,就会损害毛细血管,甚至出现流血现象。

粘膜受损也会使鼻子的自我防御功能减弱,并可能导致干燥性鼻炎等鼻腔炎症发作。

所以,如果你挖鼻孔太过频繁,可要戒咯。

强制挖鼻综合征:经常挖鼻孔的人,可能得遭受3大后果

清理鼻腔好方法,减少“鼻子病”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之所以用手挖鼻孔是因为懒。当你要清理鼻孔的时候,身边不一定有合适的东西帮到你,但手指却有十根任你挑。

那么不懒又健康的做法是什么呢?

1. 用流水冲洗鼻腔

每天早上或晚上,可以用温水来冲洗鼻子。这么做,不是为了把鼻屎冲出来,而是保持鼻孔湿润。

具体方法是低下头,将鼻孔浸泡于水中,然后鼻子轻轻地吸气,再把水从鼻孔呼出,重复几次。鼻孔吸水的力度不要太大,小心水进到更深的部位。

当然你也可以用专门的吸鼻器,可能更加方便些。

强制挖鼻综合征:经常挖鼻孔的人,可能得遭受3大后果

2. 用棉签或纸巾清理鼻孔

清理鼻孔时使用棉签或者纸巾,可以起到有效预防感染的作用,还可能避免手指甲划伤鼻腔引起的炎症。

如果是用棉签的话,先用温水蘸湿,再把水甩干,然后伸入鼻腔将鼻屎缓慢脱出。如果是用纸巾,应将纸巾搓成小条,塞入鼻腔再缓慢旋转拖出秽物。切忌不要太用力,以免破坏鼻腔内黏膜!

最后小九想说,也许挖鼻孔真的能给你带来“爽感”,但长此以往引起的鼻腔疾病,如鼻炎,会让以后的生活变得“痛苦”,所以这个习惯,该改还是得改!

说一说,你有挖鼻孔的爱好吗!?#清风计划##把健康带回家#

参考资料:

[1].Jefferson J W, Thompson T D. Rhinotillexomania: psychiatric disorder or habit?.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1995

[2].Gupta A, Dhingra A. Chronic Rhinotillexomania Leading to Unilateral External Nare Stenosis. Cureus, 2018, 10(8)

[3].Wertheim H F L, Van Kleef M, Vos M C, et al. Nose picking and nasal carriag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Control & Hospital Epidemiology, 2006, 2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