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会|阅读也有技巧(二)

 努力的阳光梅子 2020-01-31

我们的孩子,他们清亮好奇的双眼,自睁开的那一刻起,无时无地不在阅读。让儿童喜爱阅读、乐在阅读,或者仅仅阅读了一本好书,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意义非凡的大事。作为语文老师,如果孩子能因为你走入书的世界,那有多幸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带孩子进入书的世界,共同做一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

说明:本文约9000字,需要阅读30分钟。

(二)解读的阶段

当阅读准备度成熟时,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会开始拿起书籍阅读。阅读的时候,自然会想要了解书中单字以及内容,而这个阶段,我们称为解读的阶段。

解读是一种只要训练就可以提升的技能。一般而言,高学历的人解读能力比低学历的人较高。根据实验显示,有接受解读能力训练的人,比未接受解读能力训练的人其理解力较高。此外,低学历的人如果接受解读训练,解读能力也有可能会超越高学历的人。

可见解读能力与学历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解读是可以透过训练提升的技能,此技能不只会左右阅读能力,也会影响到学校教育。

解读能力的高低,和学校成绩的好坏也有关系。如果解读能力较高,那么就很容易了解课堂上老师所教的内容,阅读教科书后,知识会有效的记取在脑海里,因此各种考试的成绩都会很好。但是,如果解读能力很低,那么老师的解释与教科书的内容,就无法记取在脑海里。

儿童文学研究者桃乐丝·史提克兰德认为,阅读童书可以增进孩子的认知解读能力,这种能力大致上可以分为观察、分辨、预测、组织、应用、表达以及评断的能力,其实不需要刻意地去营造,孩子就会因着童书的互动而增进认知解读的能力。

解读能力可以细分为几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的阅读法都不同。

读者不会用同样的方法阅读每一本书,读教科书的时候、看漫画书的时候、看报纸的时候、看参考书的时候、念诗的时候,或是念童话书的时候,阅读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根据阅读的数据以及目的的不同,其阅读的方法就不一样。

1

故事内容的读法。

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阅读《龟兔赛跑》的故事后,问他们里面的内容是什么时,他们的回答一定是下列几个答案:

·兔子和乌龟比赛赛跑。

·兔子是用跑的,乌龟是用慢慢爬的。

·兔子午睡了,乌龟努力的爬。

·所以乌龟赢了。

这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大纲,解读的最基础能力便是读故事内容,而读内容是随着字句顺着读下去的一种解读方法。读者在读书的时候,会随著作家写的内容,按顺序读下去,并记取在头脑里,就好比串项链一般,把每一个字句串起来,藉以记取内容。透过这项动作,读者就会大概了解内容大纲。

但是,任何一个读者都无法将一百多甚至两百多个字句,一句不漏的全部了解或记取,而是从内容中选择取舍后,再去了解并记下。选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基准便是事件。

把重要的事件依顺序读下去的方法,就是读故事内容的方法,也就是将长的字句以故事的形态,简易的理解、记取的解读方法。

不过,读者记取在脑海里的内容顺序,不见得会与书上实际的内容顺序相同。就算书的内容顺序是以现在──大过去(非常遥远)──小过去(很遥远)──过去(遥远)──现在的方式呈现,但读者脑海里所记取储存的故事顺序,却会是大过去(非常遥远)──小过去(很遥远)──过去(遥远)──现在的方式。

也就是说,读故事内容的方法,是将书中内容的时间顺序,重新再排列的一种独特阅读方式,此法受到“原因和结果的法则”的支配,以维持因果关系的架构。

有故事内容的作品,含有能使我们快乐的某种要素。

当书中的故事一幕一幕进行时,我们就会做一种推测与确认的游戏。当故事进行的方向,与自己的推测一致时,就会感到喜悦;如果推测错误时,虽然会有些失望,但很快又会继续推测下一幕,专注于书中世界。

透过这种推测与确认所制造出来的故事,不是属于作家的,而是属于读者的。因此,阅读一本书时,读者们会透过完成的故事感到喜悦,这也是阅读给予我们的最初的快乐。

读故事内容所带来的快乐,会让读者感到幸福。找出作者在长长的字句中所隐藏的故事,并把它完成,读者所感受到的喜悦,和作家在完成一部作品之后的喜悦,是非常接近的。

这股创造的快乐,会引发对阅读的兴趣,从而获得持续阅读下去的动力。这样的快乐,不但能给予读者把厚厚一本书看到最后的耐力,也会成为想要再看其它书的动力。尤其对集中力较弱的小孩子,或解读能力较低的一般大众而言,这种快乐是必要的。

对初学的读者或幼小的读者来说,故事是必需的。因此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书里,为教育正直、爱国、同情心等品德,都会使用以故事内容表现的童话来教学。

不过,逐渐进入初中、高中、大学之后,书中故事的形态就会消失,改以说明文的形态呈现,那是因为读者的解读能力提升,不借故事的力量,也可以解读的原因。

再以另一个例子来说明,基督教的圣典《圣经》,之所以成为全世界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最多人阅读过、最畅销的书,就是因为,圣经是以宗教故事的形态来表现的。

以科学相关书籍来说,阅读率最高的法布尔的《昆虫记》,同样也是因为是以故事形态述说的原因。

如果《圣经》和《昆虫记》不是以故事内容为主的书籍,相信就不会拥有那么多的读者。

读故事内容的方法,对幼儿以及小学低年级生而言,是极重要的解读方法,想要让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的便看懂故事书,可以用下列的方式来训练:

《容易看懂故事的训练法》

(甲)给小孩看一些像图画书、神话故事、生活童话等,故事内容清楚的书,再让孩子把故事内容说出来。

(乙)如果孩子无法编故事或不够熟练时,就把书中的内容,以“什么时候、在哪里、谁、把什么、如何做、为什么”等方式提示,让孩子用手指出内容所在。

(丙)让孩子将书中的故事,用笔记本,依照顺序的以连续图画的方式表现。

(丁)让孩子依照时间的顺序,编造一个故事之后,再讲给别人听。

(戊)让孩子看做布偶的说明书或做面包的说明书之后,再让孩子依照顺序说出来,或画在笔记本里。(由于孩子们对说明书中的内容,不会像对童话书一样有兴趣,如果用强迫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们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此方式较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或是解读能力较好的孩子。)

2

要点的读法。

对看了同一部电影的人,提出“讲出电影内容”的相同问题时,有的人可以很正确且生动有趣的传达内容,有的人则是讲了老半天,到头来还是不知道他所传达的内容。

有些老师或是教授,他们可以将难度颇高的理论,讲得顺畅易懂,让学生很快了解,也有些老师或是教授,则是越讲越难,学生甚至听不懂,导致根本无法了解核心点。

观察这两种情形后,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差异在于他们是否有讲出重点。换句话说,讲出重点的人可以正确且生动有趣的传达内容,无法讲出重点的人,则会让内容乏味无趣。当然,是否能讲出重点,也是根据是否有能力看出重点来。如果说,读故事内容是把内容原封不动的,依内容的顺序来排定的方法,读要点则是读者本身选出重要的部分来读的方法。

如果用故事内容的读法,眼睛看到的是事件的陈列,但是,要点是眼睛看不到的,有些甚至是隐藏起来的,它可能是一个想法或是意图。

要点包括内容、主题、人物的个性等,只不过到底是不是要点,则是要靠读者自己的判断。

如果要点读法的能力不足,就算读了很长的时间,内容在脑海里还是无法整理出大纲来。如果让一个选择要点能力不足的人,讲出他所读的内容时,总是会前言不对后语,或是把不重要的部分说成重点,而且还会将不重要的部分说得冗长乏味。

像这样的孩子,通常无法区分重要与不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各种考试里,都无法获得好成绩。就算不出去玩,每天坐在书桌前面努力用功,成绩依然不理想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属于要点读法的能力不足型。

而字句的要点,会随着阅读的材料与阅读目的而改变。举例来说,在读教科书或说明书等时,其定义或规则是要点,在读文学书籍时主题会成为要点,在读伟人传的时候,成长的动机就成了要点。

要点的读法,是小学低年级时就应该要培养的解读基本能力。

《要点读法的训练》

(甲)让孩子从简短的故事内容中,选出不重要的单字或字句。

(乙)让孩子从简短的故事内容中,选出重要的单字或字句,并在字的下方做记号。

(丙)把选出来的要点写在笔记本中,并讲给他人听。

(丁)在一段说明文中,选出重要的名词或关键词(Key Word),并将名词连接,做成内容的重点。一般而言,成为要点的字句,如果是在字句的开头部分或结尾部分时,比较容易找出,如果是在中间就比较困难。(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

3

简略的读法。

搜集情报及信息的能力,在现在的社会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拥有许多具有价值的情报及信息的人,就是富有的人。

我们每天都要阅读各种文件、介绍书、说明书等,因此,随着必需要读的字句量的增加,我们势必需要培养一种,可以选择好的信息,以及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最正确的方法,就是简略的读法。

简略的读法不单对大人来说很重要,对小孩子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不过,此方式的阅读目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为了了解全部的内容是什么而简略的读法;另一种则是为了找出自己需要的目标数据而简略的读法。

像看报纸、杂志等时,比较适合使用单纯性的简略读法,而为了作业或写报告,而需要看参考书或百科全书等时,比较适合使用目标性的简略读法。

所谓获取信息,并不是单纯的把外面的信息,往脑海里移动,来增加信息的量,而是把已经拥有的信息与新的信息结合,然后再重新组职知识。

简略的读法可以扩充读者的知识体系。简略的读法是从小学一年级到成人,每个人都应该要具备的解读能力。训练简略的读法,有下列几种方式:

看报纸或杂志时

·以名词为中心,让眼球以跳跃的方式来读。

·以要点为主,进行快速读法。

·让眼球停留在新奇的或是第一次看到的内容。

·让眼球停留在有价值之情报或信息内容上。

·读的过程中,在不了解的部分做标示。

看参考书或百科全书时

·确认自己想要知道的种类与范围。

·正确查出可以成为信息来源的图书。

·发现有两、三种不同信息时,信息的取舍选择,再寻求其它书籍。

·在众多信息中选出正确的,并制造出新的信息。

看其它书籍时

·看书名并思考是有关哪一方面的书。

·看目录猜测内容。

·看书封面的宣传字句。

·快速翻阅,并跳跃式的阅读内容。

4

浓缩法。

所谓理解字句,指的便是可以把一篇内容,浓缩成一句,或是几个词句。如果看过一串长字句之后,无法把它缩减成一句要点,就不能算完全的了解内容。

问一个刚看完一本书的人书的内容,如果他无法用一句话回答,还需要讲很长很长的内容,那么这个人便是一个浓缩能力不足的人。尤其在看童话书、小说类型的文学书籍时,更需要浓缩的技巧。

浓缩能力需要综合性的思考力,所谓综合性思考力是指,把陈列的或是对立的事物的概念统一,并将它整合成一个意义的能力。综合性思考力发达的人,可以把一本书简要成一句话。长久以来,透过口耳相传下来的俗语或格言,便是说明综合性思考的最好范例,因为在一句话中,便含有人生的真理。

读教科书的时候,大部分都会使用浓缩法。了解中心想法、寻找主题等的学习方法,都需要浓缩能力。学生们在默记的时候,如果想要将内容原封默记并不容易,但如果是浓缩成一句话来默记,不但很快就可以默记起来,而且还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

浓缩是一个将内容转换成核心单字,或是核心字句的动作,但不是自己擅自简要或缩短字句,而是把繁多的内容,整理成精简短句的意思。

原则上,要在维持内容原意的情况下,把字句缩短,且不可以加入自己的批评和意见。

浓缩法是从小学三年级到大人,每个人都需要的能力。

《浓缩法的训练》

(甲)想想看,是否充分了解看过的内容。

自我提问「这是有关哪一方面的内容」、「笔者在内容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等问题,之后再想内容的中心或主题。

(乙)思考主题的时候,在认为重要的单字或字句下方做标示,并思考主题与单字或字句的关连。

(丙)把内容类似的,或是属于相同范围的集中在一起,统合起来。这样的统合,可以用字句为单位,也可以用段落为单位。

(丁)删减不必要的内容,忽视以不同方法表现的相似内容。

(戊)如此继续下去,只会剩下重要的内容,把剩余的重要内容写在笔记簿中。

5

分析式的读法。

就好比每一栋房子都需要骨架一样,每一本书的封面和封底之间,都藏有大纲。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找出隐藏的大纲,才能算是完整的阅读。

读者为了找出大纲,如果不用像X光一样的透视眼看书是不行的,此时需要的就是分析式的阅读方法。

在我们看的书中,有一些是无法浓缩成一句话,或是一个段落来简单了解的种类。

像说明书或历史传记此类根据事实写成的知识书籍,并不是只以一个主题为主,而是将一个个分散的知识或事实聚集在一起。像这样的内容,便需要运用分析式的思考方法,才能对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所谓分析式思考,便是把看起来像统一的概念或事物,分解成不同属性或要素后再去理解的一种思考方式。我们看内容,是想要知道内容中所写的主题,不过主题并不是那么容易呈现在读者面前,为了知道主题,我们需要把内容分成好几个部分后再去了解。这种阅读法,我们称为分析式读法。

举例来说,当我们在看某篇谈孝顺父母的文章时,不是单纯的以﹁哦,这内容是说要孝顺父母﹂的角度去了解就好,而是要先了解孝顺父母的理由、孝顺父母的方法、孝顺在历史上的变迁、孝顺的结果等的方式,来了解内容的全部。

为此,有下列几种方式:

第一,了解作品的概要。可以参考题目、序论等。

第二,了解作品的编制。以序论、本文、结论的方式来了解,是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内容的种类,细分为起、承、转、合,或是利用演绎式、归纳式来分析。

第三,了解作品的情节。了解情节是指知道事件的因果关系。例如,看完《白雪公主》之后,知道“皇后不幸过世,所以国王娶了新皇后,新皇后讨厌白雪公主长得比她漂亮,所以想要把无罪的白雪公主害死,结果新皇后遭天谴,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的内容,表示该读者使用分析式读法的能力很优秀。

第四,了解作者的意图。要了解作者的意图,要注意作者在内容中所使用的语词。除了要注意作者经常使用哪些语词外,也要知道要点意义是在哪一句句子中。如此分析,自然就会了解文章内容的“核心单字”是哪一个、“作品核心”在哪里,也可以更接近作家的意图。

《分析式读法的训练》

(甲)阅读时,经常在脑海里想象内容概要。

(乙)找出作家经常使用的语词,并注意是用在什么样的意思中。

(丙)区别文坛中的中心作品以及非中心作品。

(丁)从作品内容中分别出中心段落以及非中心段落。

(戊)了解全部内容与各章节的关系。

(己)边阅读,边在脑海里想象内容情节。

6

关连读法。

所谓关连读法是指边阅读,边整理内容中的构想,或重要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的一种解读方式。整理意义关系的意思,是指把直线型的内容,可视化为非线性的立体式图像。

美国的心理学家安德森曾说,人类记忆里所储藏的信息,并不是像文章一般,以线型式的方式,顺序的从左侧往右侧连续下去,而是呈现渔网型态(Network),彼此相互连接。

更详细的说,关连读法便是边阅读,边整理预示、特性、定义、类似、比较、顺序、因果关系等要项。

以比较方式举例,当读到“绒毛狗比牛头犬小”的句子时,读者脑海里,就会将绒毛狗与牛头犬的关连可视化。

绒毛狗小于牛头犬

但是,如果把关连弄错为──

绒毛狗大于牛头犬,解读就会出现问题。

另外,当我们读到﹁地球上的人种,根据肤色可分为黄种人、黑人以及白种人﹂的句子时,读者的脑海里,如果做出像下面这样的关连图型,就能正确的解读。

人种

 黄种人

 黑种人

白种人

如果做出像下面这样的图型,解读就会出现问题。

黄种人

人种

 黑种人

白种人

《关连读法的训练》

(甲)预示的读法──A是B的其中之一

杜鹃花是我国春季会开放的花的其中一种。

我国春季开的花B 

杜鹃花A 

(乙)分类的读法──A里面有a、b等种类

人类分为男人和女人。

人类A 

男人a

女人b

(丙)特性的读法──A是B的特性

勤奋是蜜蜂的特性。

蜜蜂A

勤奋B

(丁)定义的读法──A是B

外公是妈妈的父亲。

外公A = 等于妈妈的父亲B

(戊)类似的读法──A和B相似

韩国的传统画和中国画相似。

韩国的传统画A 类似 中国画B

(己)比较的读法──A比B大

大象比老鼠大。

大象A 大于 老鼠B

南韩的人口比北韩多。

南韩人口A 多于 北韩人口B

(庚)顺序的读法──A发生在B之前

先开花之后再结果。

先开花 A → 后结果B

(辛)因果关系的读法──A引起B

喝了工厂废水的鱼死掉了

喝了工厂废水A → 鱼死掉B

(壬)连接词的读法──A和B、A或是B、A然后B

他匆匆忙忙吃完饭,然后喝了水。

吃饭A 然后 喝水B

7

结构化读法。

人的想法是有结构的,知道字的意义,就是了解想法结构。如果看故事是把内容可视化,那么结构化便是将字的内容空间化。

首先,以文学书籍来说,是透过结构化,把内容里的复杂主题,明显的呈现出来。一般而言,文学书籍的结构,通常会使用两项对立结构,或是三项对立结构。

例如寓言故事中,常运用善和恶两项对立结构,因此阅读此书的读者,便可以了解作品的主题是劝善惩恶。

以三项对立结构出现的作品是《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将主角尚万强(Jean Vajean)引导至光明世界的人物是主教米礼爱(Myriel)和柯瑟(Cosette);也出现想把他拉进黑暗世界的贾维(Javert)警官和汤乃第(Thenardier),所以故事便是采用分为尚万强、光明的世界,以及黑暗的世界三个要素的三项对立结构。

而知识类的书籍,透过结构化,会更加容易了解。教材图书的知识体系粗略分为网状结构(Network Structure)连续结构(Chain Structure)和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三种体系。

举例来说,“狗具有勇猛、服从、敏捷、嗅觉发达等特性”这句话,是以网状结构来作说明。此时,如果阅读的人无法读出这网状结构,那么就无法作正确的解读。

又如表达青蛙成长过程的卵→蝌蚪→青蛙的知识结构,是属于连续结构,这种结构适合用来表达原因和结果、先和后的关系。

又如,政府组职分为立法部、司法部以及行政部,这种结构,便适合用等级构造来表达(俗称树枝结构)。

阅读的时候,如果可以将文章内容结构化及空间化,并能了如指掌,那么就算是复杂且困难的内容,依然可以容易且正确的了解。

要训练结构化读法,有下列几种方式:

阅读文学作品时

(甲)先想想看,此作品的大纲是否是两项对立。如果是两项对立,就将其分为善和恶、成功与失败、宽恕与报复等类型,并空间化。

(乙)想想看,此作品的大纲是否是三项对立。如果是三项对立时, A、B、C重要人物中,会有两个人物,相互为了把主角拉到另外一方,而把主角放在中间争论。

阅读知识书籍时

8

文章脉络的读法

一般来说,用来解释单字意思的描述,可分为字典式的描述,以及文章脉络式的描述两种。而单字真正的意义,常常是在文句传达的过程中才会出现。

一般而言,像说明书、论说文等内容,大部分都是用字典式的描述比较多,而像童话书或是诗集等文学类书籍,则大部分都用文章脉络式的描述,此时,如果还是用字典式的描述来理解内容时,就无法作正确的解读。

文章脉络的读法,分删节号读法和理清单字的意思两种。

删节号的读法,是读出以删节号省略掉的内容。

而以理清单字的意思为例:当我们看到可爱的小孩,有的时候会称他们是“小猪”或是“丑小鸭”,不过不可以把“猪”的单字,依照字典式的“肥胖”、 “贪吃食物”、“游手好闲”、“丑陋”、“贪心”等意思来解读;而是要以“可爱”或是“很漂亮又很可爱”等意思来解读。后者所陈述的方法,就是文章脉络的读法。

而观察那些文章脉络的读法不够熟练的小朋友,我们会发现,大部分是缺乏感知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小朋友。经常问东答西、讨厌念诗词等,属于此类型的小朋友,他们不知道阅读的乐趣,并认为阅读是一种酷刑。

《文章脉络读法的训练》

(甲)找出作者经常使用的单字或字句。

(乙)分析作者使用那个单字或字句,代表什么意义。

(丙)阅读童诗或童话书,并找出有哪些单字,在使用字典式的描述时,会感到不够自然。

(丁)利用其它意思来替代字典式描述的意思。

(戊)找出含有不错意义的作品来阅读。

(己)阅读长篇内容,并重复上述的训练。

9

快速读法。

解读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多的信息,以最正确的方式取得,因此我们必须作快速读法的训练。

所谓快速阅读,并不单纯指用眼睛快速的把字看完,而是脑部反应要快速。换句话说,阅读的时间要短暂,理解的速度也要很快。否则,不管读得再怎么快速,无法了解其内容也是没有用的。

通常无法快速阅读的小朋友,具有下列几项特色:

·语汇力不足的小朋友。

·阅读时需要念出声音,或是像喃喃自语一般,需要动嘴唇的小朋友。

·阅读时需要用手指着字句的小朋友。

·随着字句移动时,不是只移动眼神,甚至连头部都会跟着转动的小朋友。

·无法接受默读训练的小朋友。

·视力不佳,导致无法做眼球运动的小朋友。

·由于思考力不足,无法具有敏捷思考的小朋友。

·无法安定心灵,导致集中力不足的小朋友。

总而言之,影响快速阅读最主要的要素,便是辨读时间过长。

当字形透过眼睛的晶体到达视网膜时,就会和约七百万个阅读细胞接触。字形从那里传达到脑部之后,再进行识别、确认以及了解的步骤。

念出声音或是边思考发音边阅读的人,一秒钟大约可以识别五个单字,一分钟大约可以读三百个单字。不过只以单一字方式阅读时,则一秒钟大约可以识别十五个单一字,一分钟大约可以读九百个单一字。如果再以预测、简略、跳读的方式,那么一分钟大约可以读一千八百个单一字。不过小学时期不需要快速读法的训练,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初中以上的学生。

《快速阅读法的训练》

(甲)简略读法:在正式阅读之前,先简略看几个部分。将书名、目录、插画、最后章节等部分先略读一下,大概了解作品的内容与方向。

(乙)预测法:阅读是言语的推测游戏,在阅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做推测的动作。边预测后面的内容边继续阅读,如果把预测的动作变成习惯,阅读速度自然就会加快。预测法又分为看书名预测、看图预测、看内容对话预测等。

(丙)单字读法:是指把眼球停留在重要单字上的技巧,因此眼球不需要停留在连接词或语尾等部分。

(丁)句读法:整句的读法比用单字的读法更快速,不过整句读法需要具备较高的解读能力,因此较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生以上的小朋友。

(戊)跳读法:被称为Skipping Reading的这个方法,是快速阅读法的最后一个步骤。透过简略读法、预测法、单字读法以及句读法,再根据脑海里已形成的描述,可以了解重要与不重要的部分。此时,读者便可以大胆的进行跳读法。

不过,如果前述的步骤不够完整时,跳读法就不具任何效果,因此,此法较适用于初中以上的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