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农炮是一种弹道低平的火炮,炮身较长,口径倍数比较大,可直瞄射击,炮弹膛口速度高,射击仰角一般小于45度。主要用于射击垂直目标、装甲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对装甲目标和垂直目标,多用直接瞄淮射击;对远距离目标,则用间接瞄准射击。主要由炮身、炮架、瞄准装置等部件组成。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和海岸炮也属加农炮类型。 美国M107式175毫米自行加农炮 加农炮起源于14世纪,是由一位德国僧侣发明,早期的加农炮利用火药发射石块或铁球,使用大量的火药,精确度极差,而且初速也极低。16世纪时,欧洲人便把身管长为16~22倍口径的火炮称作加农炮。17世纪70年代,将重量在1800~3630千克的火炮称作加农炮。17世纪末,把射程大且弹道低伸的火炮称作加农炮。18世纪,把身管长为22~26倍口径的火炮称作加农炮。 15世纪的小型加农炮和火铳(中间) 17世纪传入明朝的红衣大炮就是一种舰载加农炮 19世纪中期,加农炮改用球形爆炸霰弹。以后,又采用线膛式后装炮,发射尖头圆柱形长弹,射程、射速和射击精度都有明显提高。尤其是法国人研制的1897式75毫米野战加农炮,这是世界上第一门现代化加农炮,是世界上最早的弹性炮架火炮。这是一种速射后膛加农炮,每分钟可以喷出十五发炮弹、极限状态可达到三十发的惊人火力,是当时射速最快,性能最好的加农炮,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法国M1897型75mm火炮 李云龙的【意大利炮】其实是法国1897型75mm步兵炮 第二次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08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以迅速发展,炮身长一般为30-52倍口径,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30公里。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大口径加农炮,如法国施耐德M1932式155毫米加农炮最大射程27.5千米,弹丸重量50千克,身管长55倍口径,牵引全重16600千克; 法国施耐德M1932式155毫米加农炮 瑞典博福斯M37式152毫米加农炮,口径152.4毫米,最大射程23千米,初速825米/秒,弹丸重量46千克,身管长 43倍口径,牵引全重14800千克; 瑞典博福斯M37式152毫米加农炮 苏联M1935 Br-2 152毫米加农炮,口径152.4毫米,最大射程27千米,初速880米/秒,弹丸重量49千克,身管长7米 46倍口径,牵引全重19500千克,战斗全重18200千克; 苏联M1935 Br-2 152毫米加农炮 德国的k18 150毫米加农炮,口径149.1毫米,最大射程24.5千米,初速865米/秒,身管长8.195米 55倍口径,战斗全重12460千克,运输全重18600千克。 现代的大口径加农炮辉煌阶段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进行地面火力突击的主要火炮。主要特点是身管长(一般为口径的40-80倍)、初速大(通常在700米/秒以上)、射程远(如152-155毫米加农炮的最大射程可达22-35公里)。 例如中国的59式130毫米加农炮,身管长6850毫米,口径130毫米,初速:930米/秒,最大射程27千米。59式加农炮的原型也是苏式武器,原型是苏联军队的M46型加农炮。我国在1959年成功仿制,全重8.5吨,炮班9人,六轮卡车牵引,射速6-8发/分。最大射程27千米。 59式130毫米加农炮 此后结合了122毫米加农炮和152毫米加榴炮的炮架和结构设计,使得59式的全重减轻了2.1吨,射速提高到8-10发/分,命名为59-1式。该炮在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表现出来的性能非常优越,火力猛、射程远、命中精度高、使用可靠,受到参战官兵的赞誉。进入80年代,我军又为130毫米加农炮研制了底排弹、底凹弹、子母弹等多种新弹种,最大射程增加到38千米。 59式130毫米加农炮 20世纪70年代,有的自行加农炮装有自动装填机构,装弹、送弹全部自动化,明显提高了射速和机动能力。例如前苏联203毫米M1975式自行加农炮,70年代中期研制定型的203毫米自行火炮,1977年装备部队,使用履带式专用底盘车,配有输弹机,射速快,有履带式弹药车伴随行动。 前苏联203毫米M1975式自行加农炮 20世纪80年代,中国研制了威力强大的83式152毫米加农炮,是我国第一代大口径自行炮,是解放军主要装备之一。83式152毫米加农炮主要技术特点:初速高,达到了每秒955米;射程远,最大射程达到30公里,这已经超出了中国以往火炮的射程;射速快,每分钟为3~4发,在当时的大口径火炮中,这样的射速已是比较快的了。但83式的全重高达10吨,行军状态长10米,机动性很差,没有大规模装备。 83式152毫米加农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开始将榴弹炮的炮管延长以达到更远射程,榴弹炮的性能有了显著提高,能遂行同口径加农炮的任务, 这逐渐模糊了加农炮和榴弹炮之间的差距,于是有了新的称呼加榴炮。加榴炮兼有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弹道特性,同时保留了加农炮和榴弹炮的优点。而纯加农炮,由于缺点太多,逐步被淘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