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毒疫情为何发生如此频繁?

 无知一熊 2020-02-01

        武汉疫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这种冠状病毒除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外,还可感染人类,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初期可能寄宿于野生动物,并从野生动物到人类,适应人体后进而从人传人,引发大面积疫情。随着病毒学、流行病学等专家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病毒寄宿方式、致病机理和传播途径等将会大白于天下。

        病毒作怪仅仅是一个方面,关键还是人类活动给病毒传播到人开通了便捷通道。回顾2000年后的3次病毒疫情,便会看到,从2003年的SARS病毒疫情,到2012年的MERS病毒疫情(沙特),再到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前后2次的间隔都不到十年。如此高的发生频率说明,存在病毒传播的便捷通道。这个便捷通道是人类自身开通的:人类的不当活动导致病毒、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生态关系失衡,便于病毒可以更容易地感染动物和人类。

        防控病毒疫情的有效措施便是堵住这个便捷通道。具体措施如下:     

        一要筑起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安全防护距离。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大肆开发,不断开疆拓土,快速而大幅压缩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了种群间的分布链和安全防护距离,导致生态关系失衡。一些种群繁衍成灾,一些种群绝代消失,种群交错而厝,远离人类的生物出现在了人类身边。于是,原有的野生动物—驯化动物—人类分布链消失了,病毒和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出现在了房前屋后,甚至一些稀奇古怪的动物成为了人类的宠物。必须树立对自然生态的敬畏心,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适度开发,控制城镇化布局,控制城市规模和功能布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筑起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安全防护距离,是防控病毒疫情的治本之道。

        二要管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心理。就在这次疫情严峻期间(1月29日),广州市白云区江村农贸批发市场,竟然有人还敢出售、购买野生动物,可见贪财贪食心理何等强烈,真可谓到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地步。这种贪婪心源自贩卖者的贪财和侥幸心理,也源自食野味者的猎奇、炫耀和进补心理,也可能源自个别购买者借野味进行权钱交易的心理。除心理因素外,还有传统文化因素,虽然蝙蝠长成恐怖模样,却因“蝠”“福”同音,仍遭人猎捕而食,这就是受“图吉利”文化驱使所致。”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名利观和饮食文化,去除“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图吉利”这类文化流毒,禁止野生动物运输贩卖,坚决打击农贸市场出售野生动物行为,严惩购买、食用野生动物行为,拔除野生动物消费市场。

        三要扫除城乡卫生死角。这些年努力使得城乡环境卫生水平大为提升,人群活动场所已经不见“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现象,但一些农贸市场、城中村和乡村仍存在卫生死角,如农贸市场排水沟、摊位下面和垃圾收集站(点)、村居住区较偏僻处、民居间狭窄过道和无人居住民宅附近等存在不少卫生死角,积存污水垃圾、动物尸骸、粪便,这些卫生死角阴暗潮湿和杂草丛生,成为蚊虫、老鼠、蛇等生物d滋生繁衍场所,是病毒传播到人的便捷通道。必须紧急行动,清除这些卫生死角。

      四要加强生态环境互联互通对人类影响的研究。互联互通不仅是个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也是个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互联互通问题,重视生物与生态环境污染物的扩散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要知道人类能对互联互通的生态环境保护做些什么,也要知道生态环境的互联互通会对人类做些什么,尽可能减少互联互通项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现有研究偏重回答“我们能对互联互通的生态环境保护做些什么”,而较少涉及“生态环境的互联互通将会对我们做些什么”。要加强研究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心理、行为与生态环境文化的影响,帮助树立互联互通区域生态环境文化连通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互联互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既回答我们能做什么问题,也回答我们如何面对生态环境互联互通对我们做些什么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