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敏性鼻炎——麻黄附子细辛汤

 竺言小聚 2020-02-02

要诀:麻黄二两细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始得少阴反发热,脉沉的证奏奇功。

用法:麻黄(去节)二两,细辛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附子,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适用人群:助阳解表。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轻,蜷卧,苔白,脉不浮反沉者。

(用于阳虚体质之感冒,阳虚或衰弱小儿稚麻疹,寒人少阴之咳嗽幼肺炎,嗜睡,月经期前后或泄精前后之受寒,大寒犯肾之脑或齿痛,暴哑声不出之咽痛,寒伏少阴之皮下青色血斑,产后水肿,肾病水肿,阳虚寒凝脉迟缓等;亦可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心功能不全、脱疽、阴疽、血管性头痛、易疲劳症、发热急性喉炎、肺炎、急性肾炎、高血压病、遗尿症、尿毒症、荨麻疹、带状疮疹、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慢性胃炎、黄疸、风湿性炎关节炎、睾丸冷痛、嗜睡暴盲、暴聋、暴哑、涕泪时出不止等病症而见本方证者。

药物的作用原理: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以鼓邪外出,良药相合,温散寒邪而恢复阳气,共为主药;辅佐细辛外解太阳之表,内散少阴之寒,既能珠麻黄发汗解表,又助附子温经散寒。三药合用,补散兼施,可使外感寒邪从表散,又可因护其阳,使里寒为之散逐,共奏助阳解表之功。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肾强心,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

 

 复制网上的,自己未试过: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10g,制附子15g(一定要先煎30分钟以上),细辛3g一天一付(2块钱不到),小孩药量减半平日如果心跳比较快的人(90次以上),或汗出比较多的人另加 炙甘草3g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用如果体质很差的人,喝完药后感觉口麻,恶心等症状,说明附子煎的时间不够,是附子中毒的迹象速服蜂蜜或绿豆汤,立解

  此方对付过敏性鼻炎效果很好,一般1-2付见效,坚持10付以上,应该一般情况下能治愈,但不能保证在某种条件下不复发

  愈后,最好能整点灵芝,黄芪熬粥喝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没有灵芝单用黄芪也行

  鼻炎的根本在于肾虚,体寒,正气不足中医没有过敏之类的说法,所谓的过敏性鼻炎其实就是寒凉引起的,所以保暖很重要尤其是腰部和足部的保暖平时手脚凉,腰膝凉的人基本都有鼻炎

  现在的附子药性远不如以前了,而且制过之后一般也没剩多少毒性了,以前一般要求煎50分钟以上的(文火),现在30-40分钟基本差不多了别的药下去再文火煎20分钟即可

  一般来说1-2付见效,最快的服药2个小时鼻塞症状就开始减轻了

  当然,病重的话,可能见效稍慢,但2付一般会有好转坚持服用即可

  所以,平时尽量不要吃寒凉性的东西,比如海鲜,冷饮等等西药也不能乱吃,那玩意只有害处多吃炖菜,多喝热白开水,停止喝绿茶菊花茶等凉性茶

  当然,要想完全根治鼻炎而不复发的办法只有一个: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别无他法

  附子先煎,然后下麻黄细辛这三味药都有毒,附子的毒性久煎可以分解 伤寒论 原本要求 麻黄也先煎去沫,但现在的麻黄质量远不如以前,用药量也小,这一步就不必要了

  附子先煎也是为安全着想,其实现在的附子质量也很一般,15g制过的附子的毒性几乎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因为是在网上,所以我把用药禁忌和不良反应及解救办法写得很清晰了,就是以防万一我给四周朋友用,一般都没有先煎,没出现过任何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主任  余国俊):某男,62岁。患者周身恶寒,背部尤甚,困倦欲眠,但卧床又难成寐,已历3日。其人形瘦色苍,嗜烟多年,宿患肺气肿。3年前曾摄胸片发现肺部有一阴影,初疑为肿瘤,经抗炎治疗后阴影消失。但3年来每年均发病3~4次,每次症状均以恶寒思睡为主,且必须住院0.5~1个月,叠经输液(药用抗生素、维生素、肌苷等)、输血方能渐渐缓解。

恶寒,困倦思睡,脉沉细,显系寒邪直中少阴,可以用此方,但虑其年老体虚,且发病已3日,恐汗多伤正,故不用生麻黄而用炙麻黄,再加炙甘草以匡扶正气。处方:炙麻黄10g,熟附片15g(先煎半小时),北细辛6g,炙甘草6g。服1剂,并无汗出,但周身恶寒,困倦欲眠等症渐渐消失,精神转佳。随访1年未复发。

另一例:患者女,44,右膝关节疼痛多年(有右膝外伤史10余年),经X光摄片,诊断为“右副韧带损伤伴胫骨上端轻度骨质增生”。该市一医院曾动员其手术治疗,但患者已44岁,估计手术效果欠佳,便予以封闭治疗。因经常复发,特函诊求服中药。笔者读信数遍,茫然无从下手,连拟数方,皆不中意。不得已勉力从俗,寄去习用治疗久痹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加活血通络药物;并告以四诊资料不全,无法推求病机以明确中医诊断,希望补充云云。范氏于10月13日来信说:眼药6剂乏效。患者双下肢酸重,局部肿胀,压痛明显,右膝肌肉轻度萎缩,近2天因参加田间劳动,顿觉行走不便……中医四诊:面色少华,舌淡红,根部有少量白苔,脉濡缓,痛处喜温怕冷。笔者据此推求其病机可能属于阳虚寒凝,遂寄去重剂麻黄附子细卒汤加味:生麻黄30g,熟附片50g(先煎1小时),北细辛20g,熟地60g。嘱服6,范氏于12月30日来信说,“您寄给我的处方,我爱人服后效果很好!共服6剂,右膝疼痛全部消失,同原来一样。经剧烈的体力活动,或劳动亦无任何不适”。又说“经多次病例验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对治疗腰腿痛病例有特效”。

 

回忆30年前,笔者在成都读书时,我校刘教授颇善医道,惟自身常年失眠一证,遍用诸方,疗效平平,深以为苦。因闻城里一老中医一年四季治病,无论男女老幼,亦无论所患何病,开手便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竟尔门庭若市,门诊人次逾百,且经年不衰,于是“火神菩萨”声名鹊起,便往一试之。既至,老医令其伸舌,随口吟曰“麻黄附子细辛汤”。助手立即抄方与之。刘教授悻悻然,又转思不姑妄从之,遂抓药2剂。不意服完l剂,当夜竟然安睡!笔者因讶其异,曾访问过一些病者。据说此老中医经年累月如此开方,债事者偶尔有之,但有效率仍然很高。至于其观舌之“诀窍”则是:凡舌质不现明显热象者,便一律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此与明代张介宾治病,凡无热象者便赏用温补药物,岂非如出一辙?笔者附记及此,绝非欣赏这种置四诊八纲的简单化、公式化的所谓“绝招”,只不过是说明麻黄附子细辛汤适应范围广,运用机会多而已。若能讲究临证思维方法,其效必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更多
    热门阅读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