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烟熏避疫方的用药规律研究

 负鹏载舟 2020-02-02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第9期CJTCMP,September2015,Vol.30,No.9

中国古代烟熏避疫方的用药规律研究

丁曼旎1,方晓阳1,朱建平2

(1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

摘要: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中烟熏避疫方药的用药规律,为现代卫生防疫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对民国以前文献中烟熏避疫的方药进行研究。结果:得到体现用药思想的5个聚类方与4个因子。结论:烟熏避疫法以祛风、杀虫、解毒、芳香避秽类药为主,可将苍术、川芎、芜荑、鬼箭羽、白芷、石菖蒲、白术、降香等视为中国古代烟熏避疫的主要药物。

关键词:烟熏避疫;方药规律;文献研究;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基金资助: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医药防控空气传播传染病的应用”项目(No.HWG0713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1120005)

中国古代疫病频发,古人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在疫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在中医药防控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方法中,烟熏法操作简单、作用范围广,它作为中医古代传统的空气消毒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2]。就笔者目力所及,现代中药烟熏法应用于空气消毒及抗菌的研究多局限于艾、苍术等单一药物及这些药物的简单配伍[3],没能充分发挥古代烟熏避疫法用药的多样性。本研究旨在搜集历代医家烟熏避疫方,并对古代烟熏避疫方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挖掘、整理及评价,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客观总结烟熏避疫方用药规律及主要药物,为临床应用或实验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文献资料

1.文献范围

通过前期文献[4]及专家咨询研究,确定“瘟疠”“疫疠”“瘟疫”“秽”“恶”等为古代传染病的范畴,“烧”“熏”“焚”等为烟熏法的重点词汇,并以此为关键词,以《中国基本古籍库》(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策划、总编纂、总监制,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及《中华医典》第五版为检索工具[5],对古籍文献中用于避疫的烟熏方药列入收集范围。

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先秦至明清时期中有关烟熏避疫的方剂;排除标准:不符合以上纳·3096·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第9期CJTCMP,September2015,Vol.30,No.9入标准的文献;重复引用的文献内容,仅取1篇,其余排除;方药排除:内服中药不予录取,佩戴、涂抹等外用法不予录取,对于未标明药剂量的方剂不予录取,无配伍意义的单方不予录取。

3.数据的规范化

对经过上述筛选的古籍条目记录以下指标:方名、年代、文献出处、组成、药量5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中医方剂大辞典》[7]为标准,对方名、药名、剂量等各类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将从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结果与纸质文献进行校对,确保关键信息没有差错。规范药物剂量单位,将所有药物剂量按不同时代相应的换算比例统一单位为克(g),然后在统计分析前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以排除各种因素对分析的影响[8]。

4.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的统计分析

本研究共搜集到古籍中烟熏避疫相关条文195条,经过上述筛选,共提取中药方剂98首,构建包含方名、年代、文献出处、药物组成、药物剂量等字段的方剂数据库。所有统计选用国际公认的权威分析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录入、管理和数据分析,对整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变量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研究结果

1.烟熏避疫方流源

本研究所涉及的98首烟熏避疫方,记载书籍年限起于东晋止于清朝末年,晋唐时期12首,宋朝12首,明朝28首,清朝46首。有些方剂被多个朝代多部古籍传载引用。其中,太乙流金方被古籍记载引用频次最高,被11部古籍记载。虎头杀鬼方和避瘟丹紧随其后,分别被8部和7部古籍记载。各时期主要代表著作简况见表1(其中35首方剂没有方名,仅有药物组成与剂量,虽未在表中列出,但仍属于本研究收录范围)。

2.药物频数分析

古代烟熏避疫方药中,共涉及用药110味,总使用频数938味次,平均每个方剂使用药物9.58味,平均每味药使用8.54味次。使用频次超过2的药物有85味,共出现914味次。用药频数居于前20位药物的累计频率已达63.04%,是构成烟熏避疫方的主要药物,见表2。

表1

烟熏避疫古代方剂各朝代记载概况

朝代

代表古籍

代表方剂名

晋《肘后备急方》太乙流金方、虎头杀鬼方

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乙流金散、杀鬼烧药方、虎头杀鬼丸、辟温杀鬼丸、雄黄丸、杀鬼丸、近效大麝香丸

宋《太平圣惠方》《伤寒总病论》《圣济总录》《妇人大全良方》《养生月览》流金散方、雌黄丸方、似辟瘟丹、雄黄丸、杀鬼丸、安息香丸、虎头杀鬼丸、鬼箭羽丸、雄黄散、弹鬼丸、大杀鬼丸方、杀鬼丸、辟温杀鬼丸、辟秽丹、大杀鬼丸

明《普济方》《医学正传》《古今医统大全》《痘疹世医心法》《万病回春》《证治准绳》《寿世保元》《济世全书》《济阳纲目》《万氏家传保命歌括》《古今医鉴》《温疫论》瘴疫方、雌黄丸、杀鬼烧药方、虎杖头杀鬼丸、辟瘟杀鬼丸、雄黄丸、杀鬼丸、安息香丸、虎头丸、鬼箭羽丸、雄黄散、辟秽丹、辟秽香、神圣避瘟丹、神圣辟瘟丹、避瘟丹、太仓公避瘟丹、辟邪丹、太仓公辟瘟丹、仓公散、赤散、避邪丹

清《串雅外编》《串雅内编》《惠直堂经验方》《兰台轨范》《杂病源流犀烛》《文堂集验方》《回生集》《寿世编》《古方汇精》《医学三字经》《齐氏医案》《经验良方全集》《外治寿世方》《医方简义》《鼠疫约编》《松峰说疫》《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种福堂公选良方》《奇方类编》《救生集》《奇效简便良方》《验方新编》平安丹、避瘟丹、李子建杀鬼丸、辟瘟丹、除秽靖瘟丹、苍降反魂香、灵宝避瘟丹、避瘟丹、避瘟杀鬼丸、太苍公避瘟丹、七物虎头丸、太乙流金散、太仓公辟瘟丹、回春辟邪丹、雄朱散、辟瘟丹、辟瘟神方

表2

烟熏避疫方前20味用药频数统计

药物名称

使用频数

使用频率(%)

累计频率(%)

雄黄61;7.91;7.91

朱砂39;5.06;12.97

雌黄38;4.93;17.90

虎骨35;4.54;22.44

八角莲29;3.76;26.20

皂荚29;3.76;29.96

苍术27;3.50;33.46

川芎27;3.50;36.96

芜荑27;3.50;40.47

羚羊角26;3.37;43.84

鬼箭羽24;3.11;46.95

附子21;2.72;49.68

藜芦15;1.95;51.62

细辛15;1.95;53.57

甘草14;1.82;55.38

白芷13;1.69;57.07

石菖蒲13;1.69;58.75

白术12;1.56;60.31

白矾11;1.43;61.74

降香10;1.30;63.04

注:使用频率(%)为药物使用频次与方剂总频次的比值。

3.药物聚类分析

本研究以药物作为变量聚类,所得结果是由配伍关系密切的药物组成的聚类方,它不是一个现成的方剂,而是在用药上关系密切的药物组合体。对高频药物进行R型聚类分析[9],形成5个聚类方,见表3。

表3

烟熏避疫方药物聚类分析表

类别

药物

C1细辛、甘草、附子、皂荚、白矾、乳香、鬼箭羽、芜荑、八角莲

C2白芷、降香、藜芦、川芎、石菖蒲、白术

C3羚羊角、虎骨

C4朱砂、雌黄、雄黄

C5苍术

4.药物因子分析

由于烟熏避疫方涉及药物种类较多,故利用因子分析的降维思想,将各药物加以综合分类简化,以便了解古代医家用药思想并运用中医学理论进一步分析。对使用频率≥1.0%的药物进行因子分析[10],归纳出4种以不同药物组成具有代表性的因子,见表4。

表4

烟熏避疫方药物因子分析表

类别

药物

F1朱砂、雌黄、芜荑

F2雄黄、八角莲、苍术

F3虎骨、川芎

F4皂荚

讨论

依据频数分析的结果,频数最高的3味药物“雄黄”“朱砂”“雌黄”均为矿物药,道家炼丹的常用药物。烟熏避疫法起源可追溯到道家,故道家的用药思想对后世相关方药的影响较大。在上述药物中,苍术、川芎、芜荑、鬼箭羽、白芷、石菖蒲、白术、降香,这些药物不仅是构成烟熏避疫方的主要药物,而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物的挥发油或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明显地抑制作用[11]。而雄黄、朱砂、雌黄、八角莲、皂荚、附子、藜芦、细辛、白矾虽然也为主要成分,但皆有毒[11],故在现代开发中草药空气消毒剂时,要慎重对待,趋利避害。

聚类分析得到由配伍关系密切的药物组成的聚类方5个。C1中,细辛祛风散寒,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乳香疗风水毒肿、去恶气,三药相伍,共达祛风之效;皂荚开窍通闭、杀虫散结;白矾祛痰燥湿、解毒杀虫;鬼箭羽解毒消肿、杀虫;芜荑消积杀虫,四药相合有解毒杀虫之功。甘草与八角莲皆有清热解毒之功效。C2白芷散风除湿;降香降气、辟秽;藜芦杀虫;川芎祛风燥湿;石菖蒲化湿行气、祛风利痹;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此配伍祛风燥湿,又可健脾益气。C3虎骨温疟、疗伤寒温气、治风邪,羚羊角清热解毒。C4中,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雌黄燥湿、杀虫、解毒;雄黄燥湿、杀虫、解毒,三药相伍可达解毒、杀虫、燥湿之效。C5苍术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聚类分析表明,烟熏避疫法以祛风、杀虫、解毒类药为主,主导思想是利用烟熏抑避疫气,不受其毒。其中祛风与中医“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的认识有关。风邪是外感六淫之首,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他邪多依附风邪侵犯人体而致病,其发病速度快,病情变化多。风,流动的空气。病邪乃至疫邪在流动的空气中(风邪)传播而致病,与现代空气传播传染病的认识吻合。因此,中医应用祛风方药防控空气传播传染病是有其中医理论依据的。

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F1由朱砂、雌黄、芜荑组成,皆有杀虫功效,提示通过杀灭虫类而抑制由虫类直接传播或虫类携带病原微生物传播疾病的机制特点;F2由雄黄、八角莲、苍术组成,提示清热解毒的机制特点,F3由虎骨、川芎组成,提示祛风燥湿的机制特点;F4由皂荚组成,提示杀虫的机制特点。由因子分析结果可知,古代医家认识到瘟疫病机是虫媒或与不洁空气有关,故杀虫祛风是其要点。本研究所运用的统计学方法在研究古方用药配伍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尚需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其结果将另行撰文。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古人烟熏避疫的思想源自于防止人畜被污秽之气或毒气所感染,其防疫思想与药物配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以现代抗菌试验作为科学评价目标对上述组方进行研究,拟在避免中草药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造成二次污染[12]的前提下,设法提取上述烟熏法主要药物的有效杀菌抑菌成分,开发成新型空气消毒剂,为防控经空气传播的疾病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孙关龙.中国历史大疫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6):123-128[2]周静仪.重要空气消毒剂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12-1813

[3]郭艳玲,刘亚茹.中药苍术、艾叶烟熏用于室内空气消毒的效果观察与分析.中国疗养医学,2013,19(3):259-260

[4]彭鑫.中医学“疫病”概念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2(6):609-611

[5]王大盈.《中国基本古籍库》和《瀚堂典藏》两大古籍数据库比较研究.情报杂志,2011,30(6):157-158,161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7]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8]梁润英,黄金娜,赵文峰,等.金元以前中风外治方药规律的文献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0):1332-1334

[9]王彤.医学统计学与SPSS软件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253-271

[10]张怡,于明薇,王笑民,等.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肺癌方药规律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750-3752

[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2]黄茶熙,赵百孝,刘平,等.京津地区艾灸场所夏季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及微观形貌分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2):3104-3108(收稿日期:2014年7月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