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人出生后到童年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儿童似乎不费任何力气就能掌握母语。相反,大部分青春期的学习者很难熟练地掌握第二语言,即使他们付出很多的努力去学习。 针对这一现象,美国神经心理学家于1959年指出,婴儿出生时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具有固定的功能,其中,有一块皮层主要负责语言和感觉。在早期可以运用这片皮层进行语言学习,几种语言可以轻易地被同时习得。因此,4~8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起始年龄。 1967年,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概括。他认为自然语言习得只能发生在关键期,即2岁到青春期之前,在这段时间学习一门语言,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在关键期之后,由于大脑左半球功能的单侧化从而可塑性降低,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更高的动机。 Bornstein认为,严格定义上的关键期既包括起始阶段,也包括结束阶段。对于关键期的敏感性,很多研究者注意到,婴儿出生仅几个小时就能够区分ba和pa,据此,似乎可以推论出,关键期的起始阶段从人们出生时就开始了。Pinker认为,人类从出生开始到6岁左右是关键期敏感性最强的阶段,然后敏感度逐渐下降,这个下降过程一直延续到青春期,也就是关键期的结束时期。 也有很多研究者谈到,在4~7岁这个年龄阶段内学习一门语言,不管是母语还是二语,是可以很成功的。 至于关键期的结束阶段,Johnson和Newport指出,语言的关键期在人类的认知神经机制发育成熟的时候也就相应地结束了,时间大约是十几岁的后半阶段。虽然关键期假设有很多种版本,但是其共同点在于,所有的版本都承认,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年龄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包括一个起始时期和一个结束时期。 根据这一时间限制性,二语习得至少要满足以下两个假设: 1.对于在关键期结束时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二语的熟练程度应该会比较低。 2.在关键期结束以后才开始学习二语的学习者,应该无法达到母语者的水平。 我相信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有疑问:明明很多人在成年之后仍然可以达到接近母语的水平,比如国外留学或移民等。 其实不少研究者发现,在合适的条件下,成人的二语习得也可以接近母语水平。一些研究者专门调查了青春期后到达二语国家的移民的二语语音水平。他们认为,如果这些移民的语音能接近或达到母语者水平,那么就能证明关键期的说法是错误的。其中一项研究采集了240名在加拿大定居的意大利移民者的口语发音,这些人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时间为2到23岁不等。将这240名移民者的发音材料与24名英语母语者的发音材料混合,然后让10位英语母语者对这些发音进行打分。结果发现,在120名从12岁以后开始学习英语的移民者中,有6%移民者口语的纯正程度达到了母语者的水平。这一结果显然否认了关键期的存在,表明即使过了关键期以后才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者,也有可能达到母语者的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