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舅舅是做线下服装销售的,同一类型的衣服总要进3样, 一个高价一个低价,一个中间价。
他说中间价那个的销量是高价低价的好几倍,另外两个价位的东西只是为了衬托这个中间价位的。
我们公司最近就面临这样的产品定价的问题,虽然是首创,到模仿者蜂拥而来,虽然核心技术难以超越,但是价格上的悬殊实在是挺让营销烦心的。
根据锚定理论,丰富产品线,阶梯式推出了几款有价差的新品,一款以低价格低参数,在线上专卖用来堵截线上跟风者,一款以高价略高参数来烘托主打款的性价比。
结果是中秋大卖主打款,线上的销售情况也是主打款热卖。
有一种锚定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有一种锚定叫做“第几名”;
有一种锚定叫做“你看谁谁谁,今年赚了多少”;
有一种锚定叫做“他们公司的福利”;
有一种锚定叫做“他们的工资”;
有一种锚定叫做“他们的价格”;
有一种锚定叫做“他们的品牌”;
有一种锚定叫做“他们的老公(婆)”;
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商场,谁都在下锚,对比与评判无任何压力,但给人带来无尽的压力!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锚定,去重新定位锚点,去改锚、换锚!
下次我们应该回应:
“我们家的孩子”
“跟上次比,进步了多少”
“通过努力,我们今年赚了多少,旅游犒劳一下”
“我的工资是不是对应了责任”;
“我们的价格是高,我们品牌售后好,终身维修”
“我的老公(婆)” ,不要生活中别人眼中,生活在自己的努力下。
谈到锚定效应,我认为港澳游的路线绝对是一个经典案例:第一天到达的购物店是珠宝城,价格超级高,但不买就必须呆够三四个小时才能走。
好不容易出来了,到达第二个店,还是珠宝店,一看,这首饰这么大个儿,痛哭流涕,妈呀,刚刚幸好没买。四五百的大镯子,买了一通。其实这个店里的才是水货,不值钱。
以及后来一系列的购物店,都是运用了各种套路,方法。原来以为只是操盘者的心计,现在才知道,每件事情背后必有道理。
锚定。晚上下班,路过楼下的小摊,由于去得晚,老板已经没什么货了。
有比较大的虾再卖,要五十元。我觉得有些贵,老板马上说,今天180元的都卖完了,就剩这些了。
老板这个小技巧就是用180元作为锚定物,希望能让现在这个虾产生比较优势。我还是没买,因为我的心里账户就是30元,这是个长期买虾的经验价格。
老板没有别的技巧能打破我的心里账户了。我有朋友听我这样说,就说, 我也是做销售的,一般我遇到你这样的客户真的聊。
第一步,聊房价上涨,热门话题,引发情感话题共 鸣,做伏笔。
第二步,聊生意难做,说以前,这虾卖30,还有钱赚,现在物价上涨,卖50也没以前赚的多,现在超市都卖60元了,今天这批虾还算便宜,明天进货,也要卖60元了,我今天给亲戚留了些,给老街坊留了些,趁今天进货便宜,晚上给我老婆和孩子座点。
第三步,要不哥,你看看的别的,这个鱼,什么的,这断时间,不会涨价,营养虽然部如虾,但性价比高。
呵呵,如果,你今天真的想吃虾,我不信你不中招。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小故事,飞人乔丹所在的公牛队赢得了许多场比赛,他的每一个队友都很积极地配合他传球助攻,有个记者就不明白了,他跑去问那些队员,
他说,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进攻的机会都交给他呢?他得了那么多分,他所获得的报酬比你们高多了。
他的队友回答,我不在乎乔丹得了多少钱,我只在乎自己得了多少钱。也就是说他们把进球的机会交给了乔丹,整个球队赢得胜利的概率就会增加,这样每个队员所得到的报酬也就会相应地增加。
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记者的问题就在于他把锚点错误地设在乔丹身上。其他的队员,把锚点设在自己身上,这样得出的结论就完全不同。
终于明白为什么某些网站上搞促销搞特价的商品,旁边要留一个原价的商品链接,还要搞一个倒计时,每次看到心理都暗示这个便宜,再不买就错过了,原来一切都是套路。
在药房里有一款某某颗粒,分两个规格,90袋装售价398,30袋装售价168,90袋刚好为一疗程。
知道为什么药厂会做两个规格了,该产品每个月在药房的销量90袋装占85%,而30袋装只占15%。 其实锚定效应在股市里最明显。
一个股票10元启动,翻倍涨到20元觉得贵,庄家再翻倍涨到40元,下跌以后到20元,就会觉得很便宜了,40元就是你心中的那个锚。
如果,A,其他人一年挣6万,你挣7万;B,其他人一年挣9万,你挣8万,
你会怎么选择?
其实这是一个很经典的问题,正应了中国一句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这个别人是固定的,并且A和B两种方案我只能知道一种,我选择A,因为任何人和确定的对方做比较时,都希望自己更突出,或者说收入更可观。
如果A和B两种方案同时摆在我面前,我会选择B,因为作为一个实体的人,除了与身边的人做比较以外,更重要的是生活,而B的收入绝对值明显具有优势。
最后,如果那个别人是不固定的,我也会选B,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几乎都是别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无论如何总会有比自己赚的多的人,因而为那些许的差距感到不平衡显然没有必要。
有句话说得好:“有钱人,就是年收入比他的妹夫多100美元的人。”
人的幸福感,满足感通常是通过比较获得的。
人与人不同之处关键在于选择怎样的参照物(参照系):最简单明确的参照物是身边的人(同事、朋友、亲人),眼光放远一点,参照物可以是你同行业的前辈精英,但从个人成长角度看,参照物也可以是昨天的自己、去年的自己。
问题中的两个选项我选择哪一个,关键看“其他人”是谁?
如果其他人是我的同事,那我会选择A,因为在同一套评价体系内,说明我做得更好,在相同的生活水平里,我会比同事多出一些消费能力。
如果其他人跟我没有利害关系,不在同一套评价体系里,比如其他人是美国人,那我会选择B,这样我虽然比其他人获得的少,但并不影响我的生活水平,从绝对值上我的收入还增加了,何乐而不为呢? 。
锚定效应,建立参考系,改变用户的认知。可以设锚、去锚、变锚等方式解决。我们作为消费者要做的就是先通过了解,确定价值,在自己心里设锚,防止其他锚对你的影响。日常消费、商业谈判都能用到,商业谈判先出一个比较大的要求,做不到,那大家谈,然后有所让步,大家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