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妖少女,浪漫莱茵

 风吟楼 2020-02-04

海涅于1824年创作了诗歌《罗累莱》,讲述了坐在莱茵河岸崖畔的少女罗累莱一边用黄金梳子梳理金黄色的头发,一边唱着哀婉的歌曲,而沉迷在歌声中的船夫,便在莱茵河的波涛中殒命。

纽约市的罗累莱(Lorelei)纪念碑 

(图源:Schreibkraft)

罗累莱为莱茵河上一岩石名,是在圣哥阿斯豪森市附近岸边一几乎垂直的陡壁山崖。崖高132米、宽90米,陡峭的岩壁像一个美丽的少女亭亭屹立于莱茵河的弯角处。而妖化少女罗累莱的栖身之地——莱茵,有别于华夏文明用‘母亲’去定义的河流,其属性是‘阳性’。莱茵(Rhine)一词来源于高卢语Rēnos(原凯尔特语或前凯尔特语),这个词在凯尔特语、德语、荷兰语和法语中都是阳性的。

罗累莱岩

(图源:www.visitworldheritage.com)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东南部的格劳宾登州,经由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荷兰,最终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莱茵河是中欧和西欧第二长的河流(仅次于多瑙河),长约1,230公里,平均流量约为2,900立方米/秒。莱茵河是德国民族主义的象征,被称为德国的“父亲河”,它流经的最大的城市是德国科隆,其他重要城市还包括杜塞尔多夫,鹿特丹,斯特拉斯堡和巴塞尔。

(图源:WWasser)

莱茵河掠影

(图源:www. visitworldheritage.com)

河畔夜光

(图源:www. visitworldheritage.com)

莱茵河沿其流域被分成了阿尔卑斯莱茵河(Alpine Rhine)、高莱茵河(High Rhine)、上莱茵河(Upper Rhine)、中莱茵河(Middle Rhine)、下莱茵河(Lower Rhine)和莱茵-默兹-谢尔德三角洲(Rhine–Meuse–Scheldt delta)。

(图源:Ulamm)

莱茵河秋景

(图源:www. visitworldheritage.com)

阿尔卑斯莱茵河

发源于上阿尔卑斯隘口(Oberalp Pass)的前莱茵河(Anterior Rhine)和发源于帕拉迪丝冰川(Paradies Glacier)的后莱茵河(Posterior Rhine)在赖舍瑙(Reichenau)附近汇聚成阿尔卑斯莱茵河。该部分长约86公里,沿流域海拔从599m下降到396m,流经宽广的冰川阿尔卑斯山谷——莱茵河谷(德语:Rheintal)。阿尔卑斯莱茵河始于瑞士格劳宾登州的最西端,随后成为瑞士与列支敦士登,奥地利的东西边界。

自南俯瞰莱茵河谷

(图源:Hansueli Krapf)

莱茵河入博登湖(德语:Bodensee; 英语:Lake Constance)的河口形成一个内陆三角洲。大部分三角洲是自然保护区和鸟类保护区。莱茵河最初至少自然地分支成两臂,并通过沉淀沉积物形成小岛。

博登湖畔阿尔卑斯莱茵河三角洲

(图源:MatthiasKabel)

高莱茵河

莱茵河从博登湖涌出,大体上向西流动,经过莱茵河瀑布(Rhine Falls),与其主要支流阿雷河(Aare)汇合,成为高莱茵河。阿雷河将莱茵河的排水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平均值达到近1,000立方米/秒,提供了荷兰边境五分之一的排水量。高莱茵河流向西部,流域海拔从395m下降到252m。

莱茵河瀑布

(图源:Earth explorer)

上莱茵河

高莱茵河在巴塞尔(Basel)中心转弯,此处被称为“莱茵膝(Rhine Knee)”,自此莱茵河的总体方向从西向北变化,成为上莱茵河。上莱茵河向北流经上游莱茵河平原,流向上游,上游约300公里,宽达40公里。上莱茵河的南部是法国和德国的边界,是中世纪以来中欧的重要文化景观。

上莱茵河·巴塞尔掠影

(图源:www.upperrhinevalley.com)

上莱茵河·木屋

(图源:www.upperrhinevalley.com)

上莱茵河·余晖

(图源:Jens Wahnes)

中莱茵河

德国宾根(Bengen)和波恩(Bonn)之间的莱茵河被称作中莱茵河(德国:Mittelrhein),中莱茵河流经莱茵河峡谷(Rhine Gorge),该峡谷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形成速度与区域隆升速率相当。该峡谷非常深,从岩石顶部到平均水线约130米。中莱茵河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边界和桥梁,其流域拥有众多杰出的古迹。遍布葡萄树的山丘、河岸别致的居民区以及山顶上排成一排的城堡十分有特色,此区因而被认为是莱茵河浪漫主义的缩影。

中莱茵河河畔

(图源:www.expedia.com)

河岸城堡

(图源:Alexander Hoernigk)

下莱茵河

莱茵河进入北德平原成为下莱茵河下游,其海拔从50m下降到12m。下莱茵河蜿蜒曲折,河床坚实。河两岸城市人口稠密,尤其是科隆(Cologne),杜塞尔多夫(Düsseldorf)和鲁尔(Ruhr)地区。

下莱茵河河畔

(图源:Raimond Spekking)

莱茵-默兹-谢尔德三角洲

莱茵-默兹-谢尔德三角洲是由莱茵河,默兹河和谢尔德河汇合而成,具有许多岛屿和支流。莱茵-默兹-谢尔德河三角洲面积为25,347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三角洲。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为这三条河流都是重要的通航水道。三角洲的主要港口是鹿特丹(Rotterdam),安特卫普(Antwerp),弗里辛根(Vlissingen),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和根特(Ghent)。

莱茵-默兹-谢尔德三角洲

(图源:NASA World Wind)

莱茵河地质历史

莱茵河从阿尔卑斯山流向北海盆地。自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开始以来,莱茵河流域的地理和地质一直在发展。从始新世开始,阿尔卑斯的造山作用产生了一个南北向裂谷系统。该裂谷系统主要是由德国西南部的上部莱茵河地堑(Upper Rhine Graben)和法国东部的下部莱茵河港湾(Lower Rhine Embayment)组成。中新世时期,上部莱茵河地堑发育了一支向北延伸的河流系统,被认为是第一条莱茵河。

如今莱茵河的分水岭在阿尔卑斯山,但它形成时并不是这样。中新世时期,莱茵河的分水岭仅到达阿尔卑斯山以北约450公里的埃菲尔山(Eifel)和韦斯特瓦尔德山(Westerwald)。通过河流捕获,莱茵河将分水岭向南延伸。到上新世时期,莱茵河已经捕获了到孚日山脉的河流,包括美因河(Main)和内卡河(Neckar)。到了早更新世,莱茵河已从罗纳河(Rhône)夺取了当时大部分的阿尔卑斯流域。

在更新世早期,莱茵河沿着现在的北海向西北走。然而冰河化作用导致北海北部被冰阻塞,形成了一个大湖,湖水溢流使得莱茵河改道通过英吉利海峡。从22,000年前开始,北欧逐渐升温,冻土和冰川开始融化,绿植不断蔓延,距今9000年前,欧洲已完全被森林覆盖。随着全球冰盖面积的缩小,海水水位上升,英吉利海峡和北海再次被淹没。自7500年前以来,潮汐,洋流和地形的状况一直与现在相似。

上部莱茵河地堑剖面示意图

(图源:Seb Turner)

沿河而居

(图源:www.moonhoneytravel.com)

德国父亲河莱茵与母亲河摩泽尔(Moselle)相遇之处

(图源:www. visitworldheritage.com)

结语

诗人们为莱茵河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建筑学家们也为莱茵河畔建造了坚固的城堡,音乐家舒曼亦谱曲了经典的《莱茵河交响曲》。传说中魅惑的少女曾在这激流中歌唱,梦境中旖旎的光晕曾在这河水中流淌,莱茵河的浪漫从未停步,等归人,也等过客。

美编:张   岳

校对:张腾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