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腎氣丸原方
【組成】金贵肾气丸原方用量是地黄8两、山药4两、山茱萸4两、泽泻3两、牡丹皮3两、茯苓3两、桂枝1两、附子1两。
干地黃八兩(240g)、山药四兩(120g)、山茱萸四兩(120g)、泽泻三兩(90g)、茯苓三兩(90g)、牡丹皮三兩(90g)、桂枝一兩(30g)、附子(炮)一兩(30g)。
【用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6g),加至25丸(10g),酒送下,每日2次。亦可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補腎助陽。
【主治】
腎陽不足證。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泄,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胞等。
【註】
谨慎易混淆肾气丸方剂
古方 金匮肾气丸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 /
肾气丸
处方: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
阴阳同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恶寒肢冷,易燥易怒等。
金匮肾气丸/ 桂附地黄丸/ 八味地黄丸
宋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味丸
将古方金匮肾气丸
中桂枝改为肉桂,干地黄改为熟地,且加大肉桂及制附子的用量
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肉桂、附子(炮)
主要用于肾气虚乏
古方 济生肾气丸
南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加味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加
川牛膝(去芦,酒浸) 车前子(酒蒸),山药(炒用)
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肉桂、附子(炮)、川牛膝(去芦,酒浸)、车前子(酒蒸)
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今方 金匮肾气丸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金匮肾气丸
与八味药组成的古方金匮肾气丸处方组成已大不相同,与古方济生肾气丸较接近些。
处方:生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等。
今方 桂附地黄丸
《中国药典》2005年版:桂附地黄丸
与宋代金匮肾气丸方基本相同,惟肉桂、制附子用量减半(与仲景肾气丸方相近)。
处方: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今方 济生肾气丸
《中国药典》2005年版:济生肾气丸
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倍用茯苓、同时加入牛膝、车前子两味药组成。与今方金匮肾气丸比较,今方济生肾气丸用熟地而不用生地,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车前子不经过盐炙,而且各味药的剂量组成有显著不同,而与古方济生肾气丸比较,在药味炮制及剂量上差异更大。
处方: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牛膝、车前子
具有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功,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
六味地黄丸
宋代太医钱乙针《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 减 附子、肉桂
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
用于儿科“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
白”,即小儿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