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瘟疫论》方剂

 小药仙的中医 2020-02-04

《广瘟疫论》又名《瘟疫明辨》。清代戴天章撰,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本书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主要论述病发于里的温热病的辨证论治,对伏气温病的脉因证治的阐发有突出贡献。书中着重研究伤寒与瘟疫的辨证,特别是早期症状的鉴别,不仅提出瘟疫早期诊断要点,并详述常见证、疑似证、危重证、后遗证、兼夹证,对每证的病理、鉴别、主治方药均作了比较精确的分析。证之临床,多切实用。论瘟疫病机与兼夹诸证较吴氏详备,概括治瘟疫五法亦较《温疫论》明晰。

内容简介

在《广瘟疫论》中,戴氏从病邪性质、受邪途径、传变等方面详述了温热与风寒不同。他认为风寒冷而不热,郁而不宣,初受在表,宜温散;温热由伏气而成,热而不冷,初起即宜凉解。并认为:风寒从表入里,故汗不厌早、下不厌迟;温热由里出表,故下不厌早、汗不厌迟。至于传变,戴氏认为:风寒从表入里,故多从太阳而阳明而少阳而入胃;温热本从里出表,故见表证时,未有不兼见里证者。

在辨证方面,戴氏总结了瘟疫患者的特点,提出了瘟疫早期与伤寒鉴别诊断的独到见解,认为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是辨别伤寒与是温疫的“大纲”;在治法方面,总结出汗法、下法、清法、和法、补法是治疗温疫的基本大法。此外,又提出了五兼证、十夹证的具体治法,充实了吴有性温疫学说的内容。



大青龙汤

麻黄 桂枝 杏仁 石膏 甘草(炙)

加姜、枣煎。

六神通解散(捶法,有川芎、羌活、细辛。)

麻黄(一钱) 甘草(一钱) 黄芩(二钱) 苍术(二钱) 石膏(一钱半)滑石(一钱半) 豆豉(十粒)

加葱、姜煎。

九味羌活汤

羌活(一钱半) 防风(一钱半) 细辛(五分) 苍术(二钱半) 白芷(一钱) 川芎(一钱) 黄芩(一钱) 生地(一钱) 甘草(一钱)

加生姜、葱白煎。

葳蕤汤(一方有干葛,无菊花。)

葳蕤(二钱半) 麻黄(五分) 白薇(五分) 青木香(五分) 羌活(五分) 杏仁(五分) 川芎(五分) 甘草(五分) 石膏(一钱半) 菊花(一钱半)

白水煎。

大羌活汤

羌活 防风 细辛 苍术 白术 川芎 黄芩 生地 甘草 防己 知母 独活 黄连

白水煎。

人参败毒散

人参 茯苓 甘草 枳壳 桔梗 柴胡 前胡 羌活 独活 川芎 薄荷

加生姜煎。

吴氏达原饮

槟榔(二钱) 浓朴(一钱) 草果仁(五分) 知母(一钱) 黄芩(一钱)芍药(一钱) 甘草(五分)

白水煎。

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甘草

加生姜、大枣煎。

炙甘草汤

人参 甘草(炙) 桂枝 阿胶(蛤粉炒) 麦冬 生地 大麻仁

加生姜、大枣、水酒各半煎。

柴胡四物汤

柴胡 半夏 人参 黄芩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加姜、枣煎。

参胡三白汤

人参(一钱半) 白术(一钱半) 柴胡(二钱) 白芍(一钱半) 白茯苓(一钱半)

白水煎。若脉微弱,口渴心烦,加麦冬、五味子。若烦,口苦,心下痞,加黄连、枳实。若不眠,加竹茹。

清脾饮

青皮 柴胡 浓朴 黄芩 半夏 甘草 茯苓 白术 草果

加生姜煎。

大承气汤

大黄(四钱,酒洗) 芒硝(二钱) 浓朴(二钱) 枳实(一钱)

白水煎。

小承气汤

大黄(四钱) 浓朴(一钱) 枳实(一钱)

白水煎。

调胃承气汤

大黄(三钱,酒浸) 芒硝(二钱) 甘草(一钱)

白水煎。

人参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甘草 人参

加粳米煎。

黄龙汤

大黄(三钱) 芒硝(二钱) 浓朴(一钱半) 枳实(一钱) 甘草(一钱)人参(一钱半) 当归(二钱)

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

六味地黄汤

熟地 山药 山萸肉 茯苓 丹皮 泽泻

新汲井水煎。

生脉散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白水煎。

四物汤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新汲井水煎。

越婢汤

麻黄 石膏 甘草

加生姜、大枣煎。

阳旦汤

桂枝 芍药 甘草 黄芩

加生姜、大枣煎。

黄芩汤

黄芩 芍药 甘草

加大枣煎。

栀子豉汤

栀子 香豉

先煮栀子,后入香豉,白水煎。

黄连解毒汤

黄连 黄柏 黄芩 栀子(等分)

白水煎。

小陷胸汤

黄连 半夏 栝蒌实

先煎栝蒌实,后内二味,白水煎。

导赤泻心汤

黄连(酒洗) 黄芩(酒洗) 山栀(姜汁炒黑) 滑石(飞) 知母(盐酒拌)犀角(镑) 甘草(生) 人参 麦冬(去心) 茯苓(各一钱)

加灯心、生姜、大枣煎。

猪苓汤

猪苓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各一两)

白水煎。

天水散(加朱砂,名益元散。)

滑石(六钱) 甘草(一钱)

研细末,井水或灯心汤调。

柴葛解肌汤(捶法,加石膏一钱。)

柴胡 葛根 甘草 黄芩 芍药 羌活 白芷 桔梗

加姜、枣煎。

吴氏三消饮

槟榔 浓朴 草果 知母 葛根 芍药 甘草 羌活 黄芩 柴胡 大黄

加姜、枣煎。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陈皮 半夏

加姜、枣煎。

归脾汤(一方无白芍。)

人参 白术 黄 茯神 枣仁 远志 木香 当归 白芍 炙甘草

加桂元肉、姜、枣煎。

清燥汤

苍术(一钱,炒) 白术(五分,炒) 黄 (一钱半) 人参(三分) 茯苓(三分) 黄连(一分,炒) 黄柏(二分,酒炒) 甘草(二分) 陈皮(五分) 猪苓(二分) 泽泻(五分) 升麻(二分) 柴胡(一分) 五味子(九粒) 神曲(二分,炒) 麦冬(二分)当归(二分,酒洗) 生地黄(二分)

白水煎。

大柴胡汤

柴胡(一钱) 大黄(二钱) 枳实(一钱) 黄芩(一钱) 半夏(一钱) 白芍(一钱)

加生姜三钱,大枣一钱煎。

吴氏清燥养荣汤

知母 天花粉 当归身 白芍 甘草 生地(汁) 陈皮

加灯心煎。

补中益气汤

人参 白术(炒) 黄 (蜜炙) 炙草 陈皮 当归 升麻(蜜炙) 柴胡(炒)

加姜、枣煎。

三黄石膏汤

黄柏 黄芩 黄连 栀子 淡豆豉 麻黄 石膏

加生姜、大枣、细茶煎。热服。

防风通圣散(又名双解散。)

防风 大黄 当归 芍药 芒硝 荆芥 麻黄 栀子 连翘 甘草 桔梗 石膏 滑石 薄荷 黄芩 白术 川芎

加生姜、葱白煎。

逍遥散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甘草 薄荷

加煨姜煎。

瓜蒂散

甜瓜蒂(炒黄) 赤小豆

共为末,熟水或韭水调。量虚实服,或用搐鼻。

葛根葱白汤

葛根 芍药 知母 川芎

加葱白、生姜煎。

平胃散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加姜、枣煎。

吴氏承气养荣汤

知母 当归 芍药 生地黄 大黄 枳实 浓朴

加姜煎。

凉膈散

芒硝 大黄(酒浸) 山栀 连翘 黄芩(酒炒) 甘草 薄荷

加竹叶,蜜煎。

四苓散(吴氏有陈皮,无白术,亦名四苓散。)

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白水煎。

桃仁承气汤

大黄 芒硝 甘草 桃仁 桂枝

白水煎。

茵陈蒿汤

茵陈 大黄 栀子

白水煎。

吴氏举斑汤

白芍(一钱) 当归(一钱) 升麻(五分) 白芷(七分) 柴胡(七分) 穿山甲(二钱,炙黄)

加姜煎。

犀角地黄汤

犀角 生地 丹皮 芍药

白水煎。

三黄泻心汤(《汤液论》有黄芩,《保命集》有甘草。)

大黄 川黄连

以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滓,温服。

藿香正气散

大腹皮 紫苏 藿香 甘草 桔梗 陈皮 茯苓 苍术 浓朴 半夏曲 白芷

加姜、枣。

桔皮半夏汤

陈皮 半夏

加生姜煎。

竹叶石膏汤

人参 半夏 麦冬 甘草 竹叶 石膏

加粳米、生姜煎。

大半夏汤

半夏 人参 白蜜

以水和药,蜜扬之二百四十遍,再煎。

理中汤

人参 白术 炒干姜 炙甘草

白水煎。

十枣汤

芫花(熬) 甘遂 大戟(等分)

大枣十枚,煮汤。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

二陈汤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甘草

加粳米。

白虎加苍术汤

即白虎汤加苍术

白虎举斑汤

石膏 知母 甘草 人参

白水煎。

大陷胸汤

大黄(二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为末)

先煮大黄,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

大陷胸丸

大黄(八两) 芒硝 葶苈(炒) 杏仁(去皮尖,各半升)

合研取弹大一丸,别捣甘遂末一钱,白蜜二合,煮服。

抵当汤

水蛭(三十,猪脂熬黑) 虻虫(三十,去头、足、翅) 桃仁(三十,去皮尖,研) 大黄(四两,酒浸)

白水煎。

八珍汤

人参 茯苓 当归 熟地 白术 甘草 白芍 川芎

加姜、枣煎。

葛根芩连汤

葛根 黄连 黄芩 甘草

白水煎。

麻仁丸

麻仁(二升) 芍药(半升) 大黄(一斤,去皮) 枳实(一斤) 浓朴(一尺,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炼蜜丸。

天王补心丹(一方有石菖蒲四钱,无五味子。一方有甘草。)

生地(四两,酒洗) 人参(五钱) 元参(五钱,炒) 丹参(五钱,炒)茯神(五钱) 桔梗(五钱) 远志(五钱,去心,炒) 枣仁(一两,炒) 五味子(一两,炒) 天冬(一两,去心,炒) 麦冬(一两,去心,炒) 当归(一两,酒洗) 柏子仁(一两,炒去油)

蜜丸,朱砂为衣,灯心汤下。

荆防败毒散

荆芥 防风 柴胡 羌活 独活 前胡 川芎 枳壳 人参 甘草 桔梗 茯苓(等分)

加薄荷叶煎。

仓廪汤

人参 茯苓 甘草 前胡 柴胡 羌活 独活 桔梗 枳壳 川芎

加陈仓米、生姜煎。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加姜、枣煎。

异功散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加姜、枣煎。

附子汤

附子 白术 白茯苓 白芍 人参

白水煎。

吴氏安神养血汤

茯神 枣仁 当归 远志 桔梗 芍药 地黄 陈皮 甘草

加龙眼肉煎。

建中汤(此小建中汤。)

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大枣、饴糖煎。

普济消毒饮

黄芩 黄连 人参 桔红 元参 甘草 桔梗 柴胡 薄荷 连翘 鼠粘子 板蓝根 马屁勃 白僵蚕 升麻

白水煎。

吴氏蒌贝养荣汤

知母 花粉 贝母 栝蒌实 桔红 白芍 当归 紫苏子

白水煎。

吴氏柴胡养荣汤

柴胡 黄芩 陈皮 甘草 花粉 当归 白芍 生地 知母

加生姜、大枣煎。

吴氏柴胡清燥汤

柴胡 黄芩 陈皮 甘草 花粉 知母

加生姜、大枣煎。

吴氏人参养荣汤

人参 麦冬 辽五味 地黄 归身 白芍 知母 陈皮 甘草

白水煎。

吴氏参附养荣汤

当归(一钱) 白芍(一钱) 生地(三钱) 人参(一钱) 附子(七分,炮) 炒干姜(一钱)

白水煎。

犀角大青汤

犀角(上) 大青(中) 元参(中) 甘草(下) 升麻(中) 黄连(中)黄芩(中) 黄柏(下) 山栀(中)

水二钟,煎一钟。

柴葛五苓散

柴胡 葛根 茯苓 泽泻 猪苓 白术 桂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