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知道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从业务和财务上判断优劣)

 漫步之心情 2020-02-04

最近,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的一句话引人深思:“贷款发工资撑不过3个月,关键时刻呼吁国家要托底“,餐饮业受这次疫情的影响最深,特别是那些开设分店速度过快的餐饮企业应该都会面临类似的压力,显然是快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才会这么呼吁,但国家也不是什么底都会托的,这么多企业哪都管得过来,只有企业自己做好风险控制才是最可靠的。

这个现象不管是对于企业经营者还是对于投资者都有警示作用,很多企业死掉并不是因为业务不好,也不是因为管理者能力不够,而是死于现金流枯竭。

过高的有息负债率,过度的规模扩张,在行业顺风顺水时不会暴露出现金流的问题,一旦碰到行业寒冬或者黑天鹅事件,财务上入不敷出,又要支付大额的利息费用,企业就会面临生死存亡,即便不死掉,对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者也是毁灭性的打击,这方面的案例太多了,比如乐视网,又比如前些年非常火热的工程类公司如东方园林、三聚环保等,都曾经是大牛股,也成就了很多基金经理,但这几年信贷收紧导致企业融资困难,而它们的业务又都是垫资经营,业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就难免了,高位接盘的投资者恐怕三、五年是不可能解套的。

这就是我一直不喜欢现金流差的公司的原因,在看公司的财务指标时,我第一个看的是ROE,第二个看的就是现金流相关的指标。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判断一家企业的现金流好坏呢?

可以从业务和财务两方面去判断,业务方面的了解很直观,举个例子,白酒生产企业的现金流肯定要比建筑公司的现金流要好,这是基本的商业常识,因为白酒是消费品,而且经销商需是预付货款给厂家,而中国的小建筑公司基本都是自己先垫钱去施工,所以,不同的付款方式就决定了生意的优劣。

一、业务层面

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业务信息,如:生产模式、销售模式、营收确认标准、回款账期、资本性支出的金额、规模扩张的速度等,通过了解这些方面就可以大致判断出生意模式的好坏,其实这些信息在招股说明书里都会披露,良心的企业在年报里也会披露,并非难以获取,也有些人通过和行业内从业人员交流或者调研来获取这些信息。

1、生产模式

对于制造业来说,生产模式主要有三种:个性化定制生产、以销定产、企业自定生产计划。

一般情况下,这三种生产模式的现金流情况应该是由好到坏,个性化定制生产的现金流应该是最好的,就是按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生产产品,一般会要求客户预付一定比例的定金,家居行业用这种生产模式比较多,这种模式下存货中产成品比较少,存货周转率会比较高,这种生产模式的生意一般是To C端。

其次是以销定产,也就是接到客户订单后开始生产,这种方式就要看企业在下游客户面前话语权强不强,如果强的话可以在收到订单时,要求客户先预付一定金额的货款,那现金流一般就还不错。但如果无法要求客户预付货款的话,现金流一般就不会太好,尤其是在一些科技行业,生产线经常需要根据下游客户的要求而不断更新,比如,如果苹果和华为使用了一个什么新技术,其零件供货商就要新建新的生产线,因此资本性支出很大,往往现金流就不太好。也就是邱国鹭先生说的“给LV包提供包包上面的拉链的公司”,其话语权其实是不强的。

企业自定生产就是企业自己来判断未来市场趋势来安排产能,这种模式风险比较大,如果对市场有误判,就会积压产成品,占用资金,带来经营风险。

最后,有一种生产模式是凌驾于这三种模式之上的,就是垄断性商品或者供不应求的商品,怎么生产都行,反正不愁销路。

2、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包括经销和直销,不管是直销还是经销,最好的当然是预付款制了,经销商需要提前打款订货,高端白酒企业、格力、海天味业等都是这种模式。

经销里面有一种叫买断式销售,就是说经销商需要先把厂家的货买下来,再自己往下级经销商或者终端用户销售,而且非质量问题一般不退货,这种模式也非常好,基本等同于货到付款,说明产品非常畅销。

最差的就是赊销了,货先发出去,隔一段时间才能回款。

3、营收确认方法

按照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条件的定义,是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这个模糊的定义就为企业提供了操作的空间,尤其是一些出口企业,因为外贸业务的方式很多,规则也比较复杂。这里举两个例子,就是我以前分析过的两家物联网公司移为通信和广和通,它们对于销售收入的确认标准就很不一样。

移为通信的描述如下:

“一般对于首次合作的客户,公司在发货之前一般采取全额预收款或者收取部分预收款方式以控制收款风险;而对于合作良好的重要客户,根据其过往的回款情况通常给予一定的账期。

外销收入,以报关出口并取得货运提单的日期,为收入确认时间。内销收入,根据公司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及约定,由客户自提或公司负责将货物运送到约定的交货地点,经客户验收,收款或取得收款权力时确认销售收入。”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移为的收入确认是非常严格的,新客户要全额或者部分预收款,而出口业务,则要以取得货运提单的日期为收入确认时间,这个货运提单是个啥玩意?我查了下,它是表示收货方确认收到了货物后由承运人签发的一种凭证。而内销要以客户验完货后,收了款或者取得收款权力才确认。

再看广和通的描述:

“外销部分,直销时在办理完毕报关和商检手续时确认收入;在代理销售模式下,按销售合同约定的时间将产品运送至代理商,待代理商最终销售给客户后确认销售收入。内销部分,产品已经发出并取得买方签收的送货单或托运单时,凭相关单据确认收入。”

这个标准就松了许多,出口业务在办理报关和商检手续时就确认,我不管你收没收到货,反正我发出去了就算营收了,内销也是如此,看到托运单就确认收入了。

4、回款账期

这个简单,就是企业允许客户支付货款的期限,比如一个月、两个月、半年等,一般情况下,账期超过4个月的公司,也就是应收账款周期天数在120天以上,我就不太喜欢了。

二、财务层面

财务方面的指标其实很简单,很多财务分析的书里都讲过了,我就再啰嗦一次。

1、应收账款周期天数= (平均应收账款 /销售收入)×365天=平均应收账款/平均日销售额

这是一个粗略指标,可以连续看几年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来大致了解一家企业的回款趋势。

2、收现比=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收,这个比值接近1为优秀,越高越好。

3、净现比= 经营现金流净额/净利润,这个比值接近1为优秀,越高越好。

4、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这个在财务分析上没有专门的指标,但我比较在意这个比值,它是衡量一个会计期间回款情况的最直接的数据。

在看这些财务指标时不能死套公式,要先搞清楚业务模式,再去验证财务数据,比如有些公司是集中在年底回款,那么前三季度的现金流可能会很差,但在年报时会突然大幅好转(比如海康威视就是这种情况)。

有些公司的经营活动会跨越几个自然年度,比如金融行业和一些工程类公司,一项业务可能几年后才能确认收入,比如保险公司收到的保费收入,虽然收到钱了,但这笔保费并不能在当年产生净利润,而要按照保险行业的一些法规在后面慢慢释放成利润,这种情况下看上面这些指标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在看金融企业的财报时,一般不太强调现金流指标。

总之,业务是关键,财务是佐证,两者互相呼应,就好比我们在评判一个学生的成绩好坏时,即要看其表现,也要看成绩单。

光说自己多聪明、智商多高,结果每次考试分数都不高,这样的学生你会相信他的智商真的很高吗?

另一方面,如果每次考试分数都很高,但从不见他认真学习,我们就要怀疑他考试是否作弊了(天才除外)。

文:爱上西瓜说

免责声明: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对任何一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保护:著作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并注明出处。

arro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