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疫”思考|给房企精装研发的11条建议

 老张的菜地 2020-02-05

此次肺炎疫情导致全民“禁足”,不少业主24小时待在家中,对社区服务、户型产品及装修配置有更高的需求。从房地产发展角度来看,此次疫情给下阶段的产品打造提出了更多的命题,针对未来的精装产品的研发,锐理数据整理了11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1
新风系统要求全屋空气净化

当前新风系统基本是精装修房屋的标配,但是能够达到“真”新风的还是少数。未来市场对新风系统的标准要求会越来越高,全屋空气净化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精装房的标配产品。

2
中央空调升级杀菌杀毒灭毒功能

在病毒传播期间,中央空调有可能导致病毒在室内的广泛传播,原因是许多建筑目前仍旧采用传统中央新风系统,采用新风与回风 3:7的比例进行混合。面对严重的病毒,很有可能出现“一人生病,全楼感染”的情况。





2月2日,成都市住建局出台了《关于做好写字楼物业管理区域回蓉返岗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为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疫情期间写字楼中央空调和办公配套公共空间(如会议室、餐厅、图书馆、游泳池、健身房等)建议暂不开放。





未来具备杀菌杀毒灭毒的中央空调系统装置将获得市场青睐,作为冬季取暖装置,地暖、暖气片等取暖设备在南方将会获得更广泛的使用。

3
厨卫消毒设备会更广泛应用

厨卫消毒功能在现有精装中体现较少,更多的是厨卫品牌作为营销措施。此次肺炎疫情,房屋消毒受到每个家庭的高度重视。今后的精装修,尤其要关注厨房的消毒设备以及厨卫的下水装置。

举个例子,小编所在的小区,有业主将家里的地漏也进行了暂时封闭,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气体会通过地漏、管道等传播,但业主的安全防护意识在不断提升,未来的产品可以在这方面做更多人性化考虑。

4
家庭医疗设备的安装及使用

此次疫情下,家庭医疗设备的关注度大幅度提高。在精装修方面,开发商要重视家庭医疗设备的安装及使用,如体温、血压、血氧等常规检测都是新的产品刺激点。

5

远程医疗问诊入户

今后的精装修,开发商应该考虑通过与社区医疗机构及合作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通过集成至入户的智能设备当中,为购房者提供远程医疗问诊等增值服务。不过该服务难度较高,中大型房企较有优势,可通过规模化应用降低开发成本。

6
家庭健康医生入户

此次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家庭健康医生的重要性。如果有家庭医生能够对健身运动、营养膳食搭配、季节疾病等给予专业的提醒和建议,将更能保障业主的健康和安全,但这一项的实施难度同样很大,需要中大型房企通过规模化的应用降低开发成本。

7
家庭办公设备安装与空间使用

当前疫情还未完全受到控制,很多企业都在实施居家办公。因为家中除了电脑一无所有,很多人抱怨居家办公效率并不高。今后的精装房,家庭办公的设备安装与空间使用的考量将尤为重要。如果有一套完整的办公系统引入家庭,将会是一个新的精装变革,房企可以针对性开展产品设计。

8
家庭教育设备的使用

受疫情影响,学校全部延迟开学,而孩子的教育辅导问题,除了家长,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参与。虽然目前有众多网络课程,在线教育也逐渐成熟,但对于孩子而言,长时间的注视屏幕、手机对眼睛伤害很大,以及不能收到老师的及时反馈。


开发商做精装,可以考虑在家中使用高清投影等护眼的屏幕和智能摄像头等设备,形成家校互动模式,学校可以在家及时跟进学习进度,进行课外辅导等。

9
室内运动、娱乐设施的安装

目前户型多采用横厅设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客户欢迎。横厅有更大的空间,便于居家时灵活的使用空间,甚至可以摆放乒乓球桌、跑步机,方便业主居家运动。

而VR设施的研发,帮助居民可以在家“宅得住”。例如川渝两地喜欢的VR麻将,在家就可以和亲朋好友身临其境的打起来。

10
智能管家的运用

疫情导致很多小区实施全封闭式管理,买菜都由物业人员分送到家。如果智能管家得到广泛运用,足不出户就能满足业主生活需求,例如菜米油盐配送、家政服务、快递服务等。

11
业主会议与独居看护系统

疫情特殊时期,业主需要快速与物业人员进行沟通,需要进行小区的业主会议等。开发商做精装修时,可考虑通过家庭智能设备与社区服务软件连接完成。特别是针对老人及儿童,可以个性化的提供更全面的生活、医疗等配套设施管理。

总结起来,经过此次疫情,开发商需要更多地考虑室内通风、环保、消毒等设备及设施,尝试性的与5G融合,为客户提供家庭医疗、办公、教育等服务,提升社区物业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文/qiu
出品/锐理数据总部解决方案中心 、锐理数据总部新媒体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