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区方言图 一般说来,江苏启东、海门的沙地人对于伦理称呼分为直称、间称、他称。直称是当面称呼,间称指人前背后其他场合的间接性称呼,他称指外界对这个同一对象的不同称呼,这些称呼为人们增添过不少乐趣。 沙地人称父亲为爹爹、爸爸、阿爸,称母亲为“姆妈”(取其音)、妈妈;人前背后称我爷、我爸、我娘、我妈。对于后父,有的称伯,有的称叔,也有的称“寄爷”;后娘称呒妈、呒娘,人后称慢爷、慢娘、后娘。祖父称公公、爷爷,祖母称“婆哇”(也取其音)、亲婆;人后称亲公、亲婆、奶奶。 对于“爹”与“爷”的称呼,一般人的概念是父亲为爹、爸,祖父为爷,可也有另类的。启东有一杨姓人家养有四女,是1963年的迁移户,迁入之初,一天到晚管亲爸叫爷爷。他人好奇,杨女们挺身辩解说:“你们管"爷"叫"爹爹",我们叫"爷爷"有什么不对?” 父子关系在他称的场合下叫“爷父子”,与捕鱼人用食盐把潮鲻、乌鲻等海鱼、沟鱼腌起来的“腌乌鲻”叫法一模一样,等于天然润色,这就直接为爱说笑话的人提供说笑的题材。 更有意思的是,在公孙、父子同台赌博,抓牌、发牌的场合,这时候父子、公孙间全无伦理概念,开口闭口“对门、对门”,真个是“赌博台上无子父,对面一坐成陌路”,这也是伦理称呼中的一趣。 夫妻、公婆、公媳间的称呼也很有意思。以前,夫妻间很少称呼姓名,有事“喂喂喂”的好像打电话,还常常以“呒(你)”、“哦(我)”、“伊”代指,背后也不称名字,称他爸、他爹、他妈、他娘、“我家那个”。20世纪50年代以后,夫妻间才以名字呼之。这一方面得益于集体生产,出工记分首先要写名字,一方面也显示出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的普遍上升。 公媳、婆媳关系实际上是丈夫的父母与妻子之间的关系,但丈夫在表述时却比较独特,人前人后不以“媳妇”一词出口,倒是做父母的常把媳妇挂在嘴边。而这个做儿媳妇的,当面直叫爸爸、妈妈、爹爹、呒买,背后大都说“我家公”、“我家婆”,这是跟着孩子叫,也是相沿成俗的遗风,映出了早期沙地媳妇在家庭成员中的地位定格。 母亲的哥弟叫舅父,大多数直称娘舅、大娘舅、二娘舅,舅妈也依次称大舅妈、二舅妈,或者“大近妈”、“二近妈”。 母亲的嫡姊妹,按次序称大(音:度)姨、二姨、三姨,如果排行第四,避开“四”字称小姨,然后是五姨,也有统一称大(度)姨,然后在大姨前再加一个字,叫成“大大姨”、“腻大姨”,鄙人对母亲的亲姊姊就是这样叫的。 对于妻子的父母,当面称呼跟着妻子叫,书信语言尊为岳父、岳母,背后称丈人、泰山、丈呒,他称叫做翁婿、聋丈俩。“呒”与数字序列中的“五”谐音,间称、他称时又称丈五娘,一丈等于十尺,进而又称丈半娘,这是指婚后的称谓。 婚前,男女双方都称对方的父母为寄爷、寄娘,直到结婚才改口。可是现在不同了,有的青年只要双方相中、满意,第一次登门,见面便叫爸妈。这种闪电式的称呼令准公婆、准岳父母们措手不及,一边任凭尴尬、难堪的笑容流露无遗,一边也只好含糊其辞地应对着。 寄爷、寄娘的称谓不限于青年男女婚前的双方父母,还有姑母姑夫寄爷、舅父舅母寄爷、姨娘姨夫寄爷,以及生肖寄爷和邻舍寄爷。 按照想像,寄爷是爷,必然是男的,可沙地人的一声“寄爷”,把女性叫成男的了,还把小小年纪也叫老了。 比如谁家生了孩子,与父亲的姊妹是姑侄关系,他称的叫法是姑娘、姑母、朵朵、大朵朵、二朵朵。然而这时候的姑母,有的才一两岁或七八岁,有的才十几岁,根本没到结婚成家的地步,这“母”字加冕,似乎有点出口障碍,于是直称时改母为爷,称寄爷了。 这用一句沙地人的土话讲,叫做“人长理不长,那怕苏牙(胡须)长到八尺长”、“有苏牙叫呒苏牙的爷”,那个姑夫自然就是当之无愧的寄爷了。另外也有称姑妈为“姑爹”的,这也明显含有企盼男性的意思。 “生肖寄爷”则是由当地的风俗习惯引起的,依据的是生辰八字。父母们按照算命的指点,寻找一个与孩子生肖相合的人,称其为爷,并以寄爷的姓氏为姓氏,叫做“寄名出姓”。 当了生肖寄爷的,不但为寄子、寄女取名,还要买一个铅碗、汤匙之类的作为礼品赠与。据说这样做了,孩子会消灾避难、岁岁平安。 如果没有结婚的女青年被寄了生肖,孩子照样称其为寄爷,倘若已经结了婚,也以生肖的归属为准,对其夫妇统称寄爷;当然,如果生肖寄给男的,那么就叫女的为寄娘了。这样的寄爷娘一旦病危、逝去,在家的寄子、寄女都会上门送终、戴孝。 “邻居寄爷”大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有人觉得这个小孩乖巧、秀气、聪明、可爱,说一声“叫我寄爷吧”,现场拍板,便叫开了。也有跟风的,见大家都喊这个人寄爷,就跟着叫了。 不管哪一种,自此,有什么吃的、穿的,做寄爷、寄娘的常常想着寄子寄女,两家的关系会愈来愈密切,婚丧寿庆的“人情”也会超出一般。 让人一头雾水的是,姊夫称妻哥、妻弟为阿舅,称阿舅的妻子为“聚呒”(取其音),许多人说不清什么意思。所幸的是,人们利用这个“说不清”,经常不失时机的制造出一些笑料供人嬉耍。 如在生活中,人们对于拿“握枪”钉鱼时,遇到大鱼挣扎,将全身力气使在鱼枪的柄竿上不使逃脱的动作,沙地人称“聚”、“聚结”。膝盖跪着,沙地人的发音又称“其”,“聚”跟“其”又与骑马、骑在身上的“骑”同音。 另外,沙地人“你”字的发音为“呒”,于是,看到阿舅的妻子上门,不少人大做文章说:“看谁来了,骑你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有没有隐私,当事者的表情总会有些不自在。说的人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接着也会有更多人加入这个调笑的行列。另外还喜欢将“阿舅”冠予“乌(不聪明)阿舅”,来对付喜欢说笑占便宜的“平辈”人。 最吊人胃口的,要数亲兄弟娶姊妹俩、甥舅俩同娶姊妹俩,碰巧我那老家附近就有这样的特例。对于兄弟、姊妹、甥舅变成嫡连襟、嫡妯娌、上下辈,周围人关心的是那彼此间的称呼,真是所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人们风闻各类角色将于某月某日相聚,就早早地睁大眼睛、伸长脖子、掏空耳朵等着。当这种时刻终于出现了,结果是男归男叫,女归女叫,相互间秋毫无犯。 看着一个个“皇帝”满脸笑容、应对自如的样子,倒使得“太监”们有些难为情,只有掩着嘴巴各自嘀咕的份儿了。 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辈分排序的公认准则,由此而产生的称呼,无疑是维系宗亲关系、巩固宗族利益的公认符号,也是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的一面旗帜,对于那些初为长辈、人伦升级了的人来说,一声“呒买、爹爹”、一声“公公、婆哇”,早已喜形于色、心花怒放了。就是对于那些久别重逢的亲人,也只要一声哥弟、一声姊妹,也早已金口未开泪先流了,人伦称呼到这般地步,其价值意义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尽善尽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