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谈及这一点,永远都不能绕过一个人——董卿。 提到董卿,我们会想到她的端庄优雅,学识渊博,说话大气。 有时候,她的形象甚至超越了一个主持人,代表了东方女性的美。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一种气质,和一种难以言说的文化内涵。 董卿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她的学业非常关注,董卿还小的时候,她的爸爸妈妈就督促她每天朗读诗词、抄写诗词。 随着年龄的增长,董卿每年寒假和暑假都会拿到父母给自己列的“书单”,要求她认真地读完这些书。 董卿的父亲教导女儿阅读,近乎到了一种严厉的状态,他甚至对董卿说:“马铃薯再怎么打扮也是土豆。” 意在说明:没有学识,外表再怎么美丽都是肤浅的。 成年后董卿谈起这段岁月,对父亲还是充满了感谢。 在接受《环球人物》专访的时候董卿说: 我基本上保持每天睡之前1个小时阅读,雷打不动的,很多人问我是怎么坚持的。无所谓坚持不坚持,这是一个习惯了。 阅读早已成为了董卿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到底为什么要读书呢?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有这样一段热文:
你看,一个人读的书越多他懂也就越多,生活当然就可以过的更加多姿多彩。 就像电影《罗马假日》里说的 “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直译是“要么旅行,要么读书”,更常用的翻译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人生是一场修行,身体和灵魂,共同前行太奢侈。 很少有人具备时时旅行的条件,但读书可以让灵魂先行一步。那些爱读书的人,势必在修行的路上走的更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