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

 wunianyi 2020-02-06

孔祥泽先生走了,2020年1月26日逝世于北京。这世上人们所知亲眼见过《废艺斋集稿》的人,如今一个都没了。

不,海外或许还有,可能就在日本。孔老生前,一直没放弃这个希望。人生坎坷数十载,就算在必须忍辱含垢的日子里,他也仍把这簇希望的小火苗护在怀里,现在却不得不丢开了。这枚前途未卜的小小火种,如今只能靠更多的人,把它拾起,护在心中。

然而,学界对曹雪芹的一切都有争议,《废艺斋集稿》亦不例外。你可以说,空穴才容易来风。但,也唯有在证据不足之处,相信才有更可贵的价值。

以下内容,仅仅帮助你了解一些必要的信息。最终,信或不信,怀抱希望或拒绝希望,当然是每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读者的自由选择。

一、《废艺斋集稿》是什么?

是一部书,曹雪芹著,主题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共八册。

世人皆知《红楼梦》,鲜知《废艺斋集稿》。这部书不仅来历传奇,而且文本十分出色。它在70多年前昙花一现,又迅速沉潜无踪。它在上世纪70年代搅起轩然大波,却也是学界至今未有定论的一桩悬案。

从已故学者吴恩裕先生的《曹雪芹<废艺斋集稿>丛考》一书,可以了解到这部书发现与考证的详细经过。



二、为何很少有人知道它?

第一,因为它是曹公佚著,原稿已经遗失,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关于它的真实性,学界一直有争议。

第三,虽鲜为人知,但它影响很大。你熟悉的北京扎燕风筝,就来自于它。

三、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

挖掘出的事实很少,但质疑很多。如仅立足于事实,从这篇文章便可基本了解。如立足于反驳各种质疑,则猜测与争执永无尽头。

北京曹雪芹学会对此发表的意见是,综合学界当前掌握的各类资料来看,曹雪芹所著《废艺斋集稿》应确实存在。在未能充分证伪之前,当信其为真。

四、它怎么会丢失了?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替换为:《废艺斋集稿》是怎么被发现的?这还关乎另一个重要问题:孔祥泽是谁,和此书有什么关系?

1943年,《废艺斋集稿》曾在北京短暂面世。这是现代中国人第一次知道,除了《红楼梦》,曹雪芹还有另一部著作。

这一年,23岁的孔祥泽正在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日据时期的北京艺专)学习绘画和雕塑。有一日,他的老师高见嘉十通知他,有一套关于风筝制作工艺的书稿,让他速去阅看。孔祥泽闻讯赶去,与当时在场的多人一起,见到了曹雪芹所著《废艺斋集稿》的书稿。

这套书当时的主人,是在华日本商人金田氏,但在那次会面之前,金田氏也并不知道此书作者是中国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在金田氏条件苛刻的许可以及严密的监视下,孔祥泽等人用26天的时间,将《废艺斋集稿》的部分内容亲笔抄摹了下来,抄摹的重点是讲述风筝制作工艺的第二册——《南鹞北鸢考工志》。

很快,金田氏因急着返回日本,这套书稿便和它的持有者一同杳然无踪了。如今我们所知关于《废艺斋集稿》的一切信息,几乎都来自曾亲笔抄摹此书的孔祥泽先生的叙述。

在复制曹氏风筝的孔祥泽

五、哪些人亲眼见过《废艺斋集稿》?

经孔祥泽回忆,当时除了《废艺斋集稿》的持有者金田氏、国立艺专教师高见嘉十以外,和他一起对这部书进行鉴定和抄摹的还有赵雨山、关广志、金钟年、杨啸谷、金福忠等人。

我们对这些人的了解如下:

金田氏:上世纪40年代在华日本商人,《废艺斋集稿》书稿持有者,1943年离开中国后便杳无音讯了。

高见嘉十:日据时期北平国立艺专日籍教师,对中国风筝很感兴趣。孔祥泽在校念书时,曾从高见嘉十学雕塑。据说高见嘉十与金田氏在日本就是好友。

赵雨山:名锡沛,以号行世,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善风筝,孔祥泽先生尊其为师。

关广志(1896-1958):吉林人,毕业于吉林美专,1931年赴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回国后曾在燕京大学、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辅仁大学、清华大学等地任教,是中国最早且有影响的水彩画家。

杨啸谷(1885-1969):四川大邑人,四川武备学堂毕业,曾任北平国立艺专教授。民国初年,曾由日本汉学家邀请到日本做考古工作,与张大千是好友。解放初在四川省博物馆当研究员,后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儿子杨秀拔,画家,侨居美国。

金福忠(1885—1978):原名金毓棠,是曹雪芹好友敦诚、敦敏的叔伯弟弟的后代,家族四辈人为清内务府服务。北京风筝著名流派之一金氏风筝创始人。

如今,除了金田氏离开中国后便一直杳无音讯之外,以上亲眼见过《废艺斋集稿》的人,已无一在世。

六、《废艺斋集稿》里都写了些什么?

据孔祥泽回忆,《废艺斋集稿》全书分八册,内容为金石、风筝、编织、脱胎、织染、刻竹、园林、烹调等八项传统手工艺教程,具体内容大致如下:

1. 金石

第一册关于金石印章,原名为《蔽芾馆鉴印章金石集》。“蔽芾”谐音即“弼废”,是帮助残疾人的意思。作者自云,写这些内容原为自己遣兴,后因接触到一些因残废而生活无着之人,才感到刻印图章也可成为他们谋生的一项技艺。书中讲如何选料、制纽、治印、刻边款,也讲章法、刀锋等等,还有彩绘图示。

2. 风筝

第二册原题为《南鹞北鸢考工志》,讲风筝扎、糊、绘、放的技艺,且附有许多珍贵的歌诀、图谱。在自序中,曹雪芹详述了著书原因:绝非要使人“玩物丧志”,而是为了帮助身患残疾的友人于叔度,使他能靠制作风筝卖钱,养活一家老小。据说,曹雪芹是第一个把南方软翅风筝介绍到北京来的人。

3. 编织

这册书是为盲人编写的,其中有各种图案花纹,按编织程序写成有韵律的歌诀,词句风格类似于棋谱术语。凭着口传心授、手扪指触,学会操作之后,由视力正常的人把染色的彩篾草条分组放在盲人两侧,盲人就按歌诀进行操作,织出图案精美的工艺品。

4. 脱胎

把人或物塑成之后,制成阴阳模子,让盲人用纸浆按这些模子做成各式各样的脱胎,再由有眼人来彩绘,完成作品。孔祥泽曾按这册书中所教授的方法,摹制出用于制作风筝的脱胎苍鹰鹰头,形态十分逼真。

5. 织补印染

所谓“织补”,是以织为补。不是简单的“打补丁”,而是要补得和原来布料的纹理一模一样。《红楼梦》中写晴雯补雀金裘,用的就是以织为补的法子。经历了祖上三代江宁织造的耳濡目染,曹雪芹不能不懂织补和染色。据孔祥泽回忆,曹雪芹曾在书中提到,他还保存着曹家“家藏”的《织造色谱》。

6. 刻竹

这册书有关雕刻竹制器皿和扇股。竹产南方,刻竹工艺也以南方为盛。刻扇股原是旧时文人一种多半是为了消遣的玩艺,但也有人以此为业;雕刻竹制器皿,则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7. 园林

据孔祥泽回忆,关于园林的一册名为《岫里湖中琐艺》,书中除文字外,还有彩色图录,其中有曹雪芹设计的81例园林景观,均精妙绝伦。

8. 烹调

第八册原名为《斯园膏脂摘录》。“斯园”是“思源”之代语,“膏脂”指民脂民膏。曹雪芹意在表达,“饫甘餍肥”之徒应当饮水思源,知果其口腹者,皆民脂民膏也。曹雪芹祖父曹寅曾写《居常饮馔录》,可见其精于此道;曹雪芹本人也擅长烹调,他所做的江南菜肴“老蚌怀珠”曾为众友人盛赞不已。

七、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部书?

古代文人常说“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曹雪芹为什么要花时间和精力写一部内容详尽的手工艺教程?

在《废艺斋集稿》第二册《南鹞北鸢考工志》的自序中,曹雪芹讲述了著书原因。他著此书绝非要使人“玩物丧志”,而是为了帮助一位名叫于叔度的残疾友人,使他能靠制作风筝卖钱,养活一家老小。但经遇此事之后,曹雪芹极为感慨:世上还有非常多的残疾人,如何让他们脱离生活的困顿,使他们不至于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转乎沟壑”?

于是,曹雪芹“集前人之成”,“启后学之思”,编写《废艺斋集稿》,为的是使“鳏寡孤独废疾者”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谋其有以自养之道”

八、还有哪些篇章被保留了下来?

孔祥泽等人当时抄摹的重点,是《废艺斋集稿》中专论风筝的第二册《南鹞北鸢考工志》,除风筝制作相关的歌诀和一些图稿外,比较完整保存下来的内容还有:

1.《南鹞北鸢考工志》曹雪芹自序。这篇自序详述了曹雪芹写作这部书的缘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