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方言里“蝙蝠”的说法

 随缘济世李浚铭 2020-02-08

己亥猪年末,庚子鼠岁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全国流行,甚至蔓延全球,据说与蝙蝠有关。

说起蝙蝠,在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里,这可是个吉祥物的符号,多见于一些吉祥图案里。如蝙蝠和寿桃组合的寓意福寿双全的图案,石榴与蝙蝠组合的寓意多子多福的图案,蝙蝠、梅花鹿、寿桃三物组合在一起的寓意福、禄、寿的图案。今天留存的许多古老建筑物以及一些砖刻、石刻中也可以见到蝙蝠的图案。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人的语言文化和类比思维方式,即“蝠”与“福”同音!正好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过大年贴春联,而春联上大家见到最多的吉祥语也要数“福”了,如“春满乾坤福满门”“五福临门”“迎春接福”等。

光绪矾红石榴蝙蝠纹多子多福小碟


历史上关于蝙蝠及其文化的记载就有不少。汉代焦赣《易林·豫之小蓄》里有“蝙蝠夜藏,不敢昼行”的句子。东晋道士葛洪的《抱朴子》中记载:“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说“蝙蝠,一名仙鼠,一名飞鼠。”《抱朴子》里说的千年的白色蝙蝠,能让人长寿,这未免有些神话,但也说明道家对蝙蝠的重视。不过,蝙蝠身上的确有一种东西可以入药,那就是它的粪便,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夜明砂”,具有清肝明目、消积散瘀的功效和作用。除药用外,还有食补的功用,怪不得今天有好多地方的人还把蝙蝠作为一种美味来食用!这一吃,庚子岁的大年,全国人民都被“蝠”在了家里,都被“伏”在了楼里,都心悦诚“服”了。

古往今来,蝙蝠有许多别名,如天鼠、伏翼、挂鼠、天蝠、老鼠皮翼、仙鼠、飞鼠、燕别故、蜜符、盐老鼠等。这些别名在古籍里都有记载,如《李氏本草》里就叫“天鼠”,《唐本草》叫“伏翼”,《抱朴子》《水经》里都记作“蝙蝠”。由其称名可以看出人们对蝙蝠的认识。今天我们根据动物学的常识,都知道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形状似鼠,前后肢有薄膜与身体相连,夜间飞翔,捕食蚊蚁等小昆虫。但民间各地老百姓对蝙蝠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这可从蝙蝠的种种称名上看出一些名堂。下面,我们就从语言学的角度谈谈甘肃方言里蝙蝠的称名及其由来。

根据我们的调查,甘肃方言里蝙蝠有“夜蝙蝠”“夜蝙虎”(“虎”有写“胡”的)“夜别虎”“夜别虎儿”“夜别虫儿”(“别”有写“鳖”的)“夜老鼠”“夜蛾子”“檐蝙蝠”“盐蝙蝠”“燕蝙虎”“列蝙蝠”“列别虎”“列别蜂”等十几种说法。从这些说法里,可以看出甘肃人对蝙蝠的命名文化习俗。

人类对所认识的事物的命名,反映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水平。事物的名称,就是事物的符号。人类对事物的命名是有一定的理据的,通俗说就是命名法,从语言学的角度说就叫造词法。

甘肃方言里的这些表示蝙蝠名称的词都是合成词,由至少两个语素构成,大部分是复合式的,如“夜蝙蝠”就是“夜”加“蝙蝠”构成,也有附加式的,如“夜别虎儿”就是“夜别虎”加“儿”后缀构成。复合式的说法都是定中型的合成词。甘肃方言里蝙蝠的名称从打头的字的角度可以分为“夜xx”盐/檐/燕xx”“列xx”三类。第一类的“夜”字突出蝙蝠活动的时间,多在夜间。第二类的“盐/檐/燕”三个字,声韵母相同,只是“燕”字的声调与前二字不同,我们认为是一个字,后面再说理由。如果分开谈,从民间俗说角度也可以讲出一点理由。一些地方的人认为蝙蝠是老鼠吃了食盐变成的,所以叫“盐蝙蝠”;有些地方的人认为蝙蝠多倒挂栖居于房檐下,所以叫“檐蝙蝠”;还有些地方的人认为蝙蝠有翅膀像燕子一样,所以叫“燕蝙蝠”。第三类的“列”字,就我们的调查,还没有找出这些说法的理据。根据前两类构词法的规律,我们认为打头的字都是起修饰限定的作用的语素,其后的“蝙蝠”“蝙虎”“别虎”“别虎儿”“别虫儿”“老鼠”“蛾子”等是每个词的核心成分,是词根语素。所以,我们初步认为“列”字也是一个起修饰限定的作用的语素,“列”是某个语素自身的音变造成的。

刘奎龄作品

根据文献的记载,“蝙蝠”在古代应该是个通用的名称,如《易林》《抱朴子》《水经》里的记录。以上所列的其他说法,可能都有一点地域的特色。这就是方言之所以是方言的一个原因。对于一个常见的事物的表达,在不同的地方,可能用通语里的说法,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文化理解而创造一个说法。通语里的说法用不同的方言语音表达,极有可能发生一些与共同语的音变规律不同的现象。只不过这种音变既有古今语音历史演变的原因,也有某个时间阶段某个语音环境里的变化。甘肃方言里“蝙虎”就是“蝙蝠”的音变造成的说法。“蝠”和“虎”的音是不同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拿扬雄《方言》卷八:“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一条来证明。扬雄《方言》里这一条的意思就是说陈魏宋楚之间把“老虎”叫“李父”,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虎”与“父”在古代是同音的,“父”又和“蝠”同音。准此,我们认为甘肃方言里把“蝙蝠”叫“蝙虎”,犹如把“李父”拿来称“老虎”(至于“老”和“李”同音的问题暂且不谈)。今湖南、福建、甘肃等地的方言里都有把f声母的字读成h声母或把h声母的字读成f声母的现象,如“福建”说“胡建”、“飞机”说“灰机”、“湖南”说“福南”等等,足可证明“蝠”与“虎”音相同或接近。这个现象可能是甘肃方言里早期说法的保留。一般来说,一些专名的说法的继承性都是比较强的。

屈兆麟作品

解决了“蝙虎”就是“蝙蝠”的问题,再说“夜别虎”的问题。这完全是某个时间阶段某个语音环境里字音的变化问题。“夜别虎”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是“夜蝙虎”变来的。夜蝙虎”的读音就是一个具体的读音环境,在这个环境里“蝙”字的韵母受前面的“夜”字的韵母影响,“蝙”的鼻韵母ian或鼻化韵母iɛ̃/iæ̃丢掉鼻音而变得和“夜”的韵母相同了,这样“蝙”pianpiɛ̃/piæ̃就听着跟“别”的音相同了。这是说“夜别虎的方言的人们在意识里强调夜的时间特点而重读“夜”并感染影响“蝙”字音的结果。如果写成公式就是:夜蝙虎꜄꜀piæ̃xupiɛxu夜别虎(公式里的注音是国际音标,“”表示后者由前者变来)。

某个时间阶段某个语音环境里字音的变化有多种情形。第二类的“盐蝙蝠”等说法与第一类比,属于另外的情形。具体就是“夜”字受后面“蝙”字的影响,“夜”的韵母由非鼻音韵母变成了鼻韵母ian或鼻化韵母iɛ̃/iæ̃,写成公式为:夜蝙蝠꜄꜀piæ̃fu→꜁iæ̃piæ̃fu盐蝙蝠。为什么“夜”会受后字影响而变,我们分析认为,这些说法里,“蝙蝠”是词义的核心,“夜”属于修饰限定成分,可能由于表达的重心和韵律的原因而轻化,这样就容易被“蝙”影响而发生趋同的变化。由此我们认为“盐蝙蝠”也是由“夜蝙蝠”的说法变来的。这样就促使我们对民间俗说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即“盐”“檐”“燕”都是附会的说法。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蝙蝠是老鼠吃了食盐变成的生物科学上的依据。“盐”和“檐”都是阳平字,与去声的“燕”不同。“夜”字变如“盐”和“檐”这样的阳平字,与甘肃方言里的连读变调规律有关,不具述。“夜”与“燕”同为去声,就更不需多说了。

高剑父作品

上个世纪中期,甘肃有个叫李鼎超的学者,写了一本汇释甘肃武威方言词语的著作,叫《陇右方言》,后由其胞弟李鼎文先生校对整理,于1988年在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李鼎文先生是我读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时的一位老师,蒙先生厚爱,惠赐《陇右方言》一本。书中第九卷《释动物》有“今呼蝙蝠為‘夜蝙蝠’,音近‘列鳖户’。”一条。“列鳖户”,我们写为“列别虎”,实际也是“夜别虎”说法的另一种音变。这可能与上古音有些关系。甘肃方言词语的语音形式,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大部分很符合中古音演变为今音的语音规律,但也有少数不甚合乎规律,除了外族语的影响之外,很有可能是上古音的不同演变方向造成的说法。如“孵小鸡”甘肃方言说“菢鸡娃”,“菢”就是“伏”字的上古音的说法,声母是“b”;“女孩”临夏一带的方言说“妮哈”,“妮”就是“女”的上古音;“城里、乡里”说“城唻、乡唻”,“唻”就是“里”的上古音。“列别虎”的“列”可能是“夜”的上古音的说法演变后的留存。“夜”字,上古音是餘母铎部,郭锡良按王力先生的体系,拟音为[ʎiɑk][ʎ]是个舌面中部位的边音,与舌尖边音[l]音接近。当然由于今天方言音系的制约,“列”字上古音读音的声母[ʎ]演变成了[l],主要元音[ɑ]受前面[i]的影响而高化为],即lie[l]“列别蜂”我们认为是由“列蝙蝠”一步一步变来的。“蝠”的韵母受前字“蝙”鼻韵母影响变为鼻韵母feng(为什么没有变为其他的鼻韵母,这就是音系里声韵配合关系的制约造成的,这里不细说)。而“蝙”又受“夜”或“列”的影响变为“别”。这种音变是不同时间层次说法的固化叠置形成的。

陈摩作品

方言词语的研究,在古代就有一些学者非常重视,如汉代的扬雄、晋代的郭璞、清代的钱大昕乃至民国的章太炎等,他们都有相关的著作。章太炎的《新方言》就很著名,影响了后来的许多学人,甘肃武威李鼎超的《陇右方言》和甘谷李恭的《陇右方言发微》深受启发,对甘肃方言词语的探析就很有见地。这些著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用方法皆为传统“小学”的训诂方法,都是依据汉文字记录的材料进行分析考证,博引文献例证,皆能做到自圆其说。但往往会望字生训,牵强附会,影响方言词语源的探讨。方言词语是方言词汇的成员,老百姓都是口耳相传的,其语音形式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听话的人也是通过语音形式来接收信息的。但由于语言或方言的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词语的语音很容易发生由细微到巨大的变化,甚至面目全非。好在词语所表达的概念的内容即词义,古今基本一致,这对我们探讨某个词语的地域变异即方言里的说法就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我们的研究就是依据有明确语义来源的词的语音形式来探求甘肃方言里“蝙蝠”的多种说法的理据的。


今天对汉语方言词语的一些考释,大多都会要求依据传世和出土文献作为证据,但除了历代语言里都要用的基本词汇里的成员,大多数的一般词汇,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地域变异和社会变异,文献里压根儿就没有记录,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如甘肃方言里的“夜蝙蝠”“列蝙虎”等说法,在文献里很不容易找见,但不能否认它在方言区的老百姓口语中的存在!汉字不是表音文字,用汉字转写有声语言里的词语,往往会遮蔽语言声音现象的实质,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我们对甘肃方言里“蝙蝠”的说法的探究,就是不完全依据文字的读音而联系活的方言口语的说法的一种尝试。这对方言词语的语源及其流变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庚子岁元宵节

//////////

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