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瑜:宋代还是“羽扇纶巾”的英雄,到了明代为何会被气死?

 史家之韵 2020-02-08

周瑜(175年-210年),三国时期著名的东吴名将,但是,因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描写,人们一提起周瑜,大多会想到“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类的字眼,并且,还因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而笑话周瑜。

在《三国演义》里,周瑜是一位“胸藏纬地经天之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的军事统帅,他相貌英俊、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但却气量狭小、冲动急躁,最终竟因斗不过诸葛亮而被活活气死。

在小说中,身为东吴都督的周瑜,在孙、刘联合抗曹的关键时刻,却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一再搞窝里斗。

赤壁大战时,他一方面指挥东吴军队与曹军作战,另一方面则挖空心思地想谋害“见识胜吾十倍”的诸葛亮。

大战开始之际,他做的第一件事竟是命令丁奉、徐盛二将, “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见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赤壁之战后,周瑜又费尽心思争夺荆州,结果就有了诸葛亮的“三气周瑜”。周瑜一次次设计,一次次破产,一次次“怒气填胸,坠于马下”。

最后,周瑜只得仰天长叹: “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终年只有36岁。气量狭窄成为周瑜的致命伤,连他的好友鲁肃都认为: “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竟然会被活活气死!这自然会使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同时也难免让后人为之惋惜、感叹。

但是,我们只要翻一下《三国志》就会发现,小说中所写的这一切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周瑜都沾不上边。

首先,历史上的周瑜绝非气量狭窄之辈,恰恰相反,他不仅“胆略兼人”,而且宽宏大度, 《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也就是胸襟广阔。

这从他处理和程普的关系这件事上就可略见一斑:程普早年就追随孙坚,战功赫赫,是东吴资格最老的战将之一。在孙权时代,周瑜颇受重用,程普觉得周瑜资历太浅,地位却在自己之上,心里就有几分不服,于是经常凌辱周瑜。

面对程普的挑战,周瑜折节容下,始终不与他计较。最后程普终于折服于周瑜的才能与器量,对人夸赞说: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膠,不觉自醉。” (《三国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其次, “三气周瑜”的情节也都出自小说虚构。赤壁之战后,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又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刘表旧部多归附了刘备。

为了进一步扩大地盘,刘备亲自到京口去见孙权,请求孙权把南郡借给他,以便控制荆州全局。敏锐的周瑜看出了刘备的野心,就劝孙权不要答应刘备的请求。

然而,孙权却认为曹操在北方势力太大,应该与天下英雄共同抗衡,而刘备又是不会轻易制服之人,因此,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

周瑜扼制刘备的计谋未被采用,很不甘心,不久之后,又向孙权献上另一计策:刘璋任益州牧,据守汉中的张鲁不断生事滋扰。如今曹操新败,又有内乱,暂时无暇来和东吴为敌。要求孙权派自己和孙瑜(孙权之弟)带兵去攻蜀,得蜀之后顺势吞并张鲁,然后留下孙瑜坚守蜀地,并与马超结成同盟。自己回来与孙权一起据守襄阳,抵抗曹操。

这一计划很有战略眼光,孙权当即表示同意。周瑜立刻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没想到,走在半路上染病,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由此可见周瑜是由于“暴疾”而病逝,而绝对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同时代的人物对周瑜的评价也很高。例如,蒋干赞周瑜有“雅量高致”;王朗说他“谋无不成,规无不细”;陈寿对他的评价也是“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而刘备对这个对手似乎颇为忌惮,曾别有用心地对孙权说: “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但不论别人如何说,孙权对周瑜始终信任如初,并且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当周瑜病逝后,孙权亲自穿上丧服为他“举哀”;周瑜的灵枢运回吴郡时,孙权还亲自到芜湖迎接。

总之,历史上的周瑜征战一生,他与孙策联手开创东吴霸业,在孙策遇刺身亡后,又率先向孙权表忠心,安定了人心慌乱的东吴局势。之后,当曹操率大军南侵时,周瑜坚决反对投降,而是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那么,这样一个英姿飒爽的英雄,为什么会被罗贯中塑造成一个心胸狭窄的艺术形象呢?

要知道,在宋代时,人们还非常敬仰周瑜的。大文豪苏东坡在那首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热情地赞美了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南宋的范成大也称赞周瑜乃是“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自古以来的统兵将帅,很少有不自视甚高,嫉妒超过自己的人的,但“孙吴四英将”,即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不是这样的人,周瑜极力推荐鲁肃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宋代的这些文学大家均如此点评周瑜,说明在宋代之前,周瑜还是一位大英雄,根本没有一点嫉贤妒能的影子。

没想到的是,到了元代,在一些流传的三国故事里,周瑜的形象却越来越糟。

如在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两军师隔江斗智》中,周瑜都极为心高气傲,不仅把赤壁之战杀败百万雄兵的功劳全归自己,而且还忌才妒贤,一再因斗智斗不过诸葛亮而气急败坏。

在《隔江斗智》中,周瑜因受了诸葛亮的耍弄,错将坐在翠鸾车里的张飞当作孙夫人跪了一场,发现上当后顿时箭疮迸发,气倒在地。

到了《三国志平话》(元代讲史话本)中,周瑜器量狭窄的性格特点就已基本定型,作品中的周瑜好妒忌、爱生气,一次次因诡计破产而大骂大叫,最后终于被诸葛亮气死。

于是,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气量狭小的周瑜就是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为了宣扬刘备集团的正统地位,为了突出“智谋超绝”的诸葛亮,周瑜只好做了牺牲品,“心胸狭窄”的他被诸葛亮三气而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