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意义上的免疫力(续三)

 qiangwei564 2020-02-08

                             

      ~~云课堂线上雅集第4期~~
           (2020年2月7日晚上)


平安是福 丁晓红 - 文化中国
中国文化意义上的免疫力
   (续三)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继续这个话题,昨天我们谈到了厚德、信仰、敬畏心,这样我们可以做到君子坦荡荡。因为一切的安,都源于心安,一切的不安都源于心的不安。《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荡:清除,洗涤。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戚字从戉,从尗,尗亦声。戉(yuè),斧子。第一个戚是指的斧子,第二个戚是指的斧别人,攻击别人,小人不是修自身的,是修别人的。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人事物,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如果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不符合君子的品格。君子走的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当以修身为要,修身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人的容忍力越高,所修的道也就越高;容纳力越强,修持的境界也越强。福德也就越大。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了凡四训》)

一切唯心造。我们今天谈谈洗心。洗心”的意思是涤除心中杂念。

《易·系辞上》曰:“圣人以此洗心。”《周易》:“圣人以此洗心,退臧于密”。

《周易》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因之澄清内心疑虑烦忧,继而深臧不露

用什么来清洗呢?

儒家“凭易洗心”。以此洗心”,陆游《自咏》:“晨兴聊取经遮眼,夜坐时凭易洗心”。

就是用易道来“洗心″。再准确一点来说,就是通过乾坤二卦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来清洗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灵魂。

乾卦的精神就是“天行健″,就是君子自强不息。当我们做事情有点想偷懒,意志比较消沉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乾卦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己就应该毫不懈怠、生生不息地去努力。

当我们做事情时,内心里面乱七八糟的私心杂念冒出来的时候,就要想到坤卦的精神,其核心就是直方正大,就是厚德载物,要让自己的德蕴深厚起来,心量广大起来,要有能够承载天下、胸臧万物的的精神。唐.徐浩《宝林寺作》诗:“洗心听经论,礼足蠲(juān除去,免除)凶灾。”

洗心就是改过。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有过错, 无论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些平凡的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犯错误。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世人常常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只要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改过,就是改正过失或错误,这是古人很看重的一种道德修养,属于自省和修身的重要方面。古人认为,即使是圣贤,也难免有过失。《左传》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是,如果有了错误却不想改正,那就犯了双重的错误。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改过是对自己行为的积极修正,所以是值得赞扬的事。改过应该像孔子的学生子路那样“闻过则喜”。一个人只有勇于改过,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改过需要懂得何谓过?过错。过失、错误:超出了一定的程度,范围,就是不合乎中,中是什么?就是《中庸》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生,可以称之为“中”;喜怒哀乐的感情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和”。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达到了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便生长育了。

经常动情绪的人,不能算是君子,情绪是什么?就是心魔。就是自私,你们都不对,就是我对。你们都不好,就是我好。情绪就是心胸狭隘的表现。情绪的作用就是把平安幸福都赶跑。

洗心就是改过。古人云: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儒家讲立德、立功、立言。其实是“德成言乃立,义在利斯长”。

  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大意是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是错误了。《论语子张》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张所说的话:“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犯错误不可避免,尤其是君子之过,更像日食月食一样被人看的清楚明白。对于自己的过失,如果他认真的改正了,人们仍会像以前一样敬仰他。如果知错不改,还故意加以掩饰,那么不仅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还会为人所不齿。

《周易》说:“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大意是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人不可能没有错误,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改正。

唐太宗善于改过。在追怀魏征时说的话流传千古:“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人为镜”,就是要以别人的言行作为参考,来检验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如果别人的意见有道理,就要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别人做的对,自己做的不对,就要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别人的言行有错误,自己也要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尚书.仲虺之诰》上记载:“改过不吝”,意思是有过失就改过,毫不吝啬。 

 孟子讲过一个寓言: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一只鸡,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这个人却说:“我得慢慢改正偷东西的习惯,先由每天偷一只到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就不再偷了”。这个人的错误在于,自己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应该坚决加以改正,决不能迁就、放纵。  

南宋的思想家陆九渊说过:“闻过则改,知过不讳,改过不惮”(《与傅全美》),即听到别人说自己有过错应当立即改正,知道自己的过失应当不隐讳,而改正自己的过错应当毫不害怕。佛家怎么改过呢?发现自己,忏悔,意思:认识了过去的错误,决心改正。在真理慈悲平等的清净中,袒露自己的灵魂,这就是十方诸佛最殊胜的加持。在佛家认为,有一颗赤裸坦荡的心,才能够面见如来。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于真理,对于无限光明的渴望,我们身心都渴望圆满,那就必须有勇气直面自己的羞耻乃至卑劣,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拔出内心深处最不敢见人的东西,忏悔净尽,我们的自性才会光明。

孔子最赞美的是颜回,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意思是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人改过,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不改过,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分享花絮~~~

共同学习 
集体免疫
平安是福 丁晓红 - 文化中国
天佑中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