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暑微导引,反捶背脊收真阳

 秦之过也 2020-02-08

处暑微导引,反捶背脊收真阳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代金刚

北京黄亭中医药研究院 张明亮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处暑,为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150度时即为处暑。处暑节气,一般是从每年的8月22日前后开始,到9月8日前后结束。 “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所以古人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故名处暑。处暑节后,暑热渐消,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人体阳气也随之开始逐渐收敛。

处暑反捶背脊式的动作在左右顾盼、脊柱侧伸犹如“两张弓”的状态下,同时配以拍打,对于脊柱及相关经络而言,就像“弹动和拨响”了绷紧的“琴弦”,从而达到震动及疏通气血的作用。

这一导引非常适合长期处于坐姿及伏案类人员的矫正与锻炼。因为伏案工作或学习时,两臂向前伸展,为保证两臂的活动性,身体的重心利用杠杆原理而前倾,脊柱始终处于负重状态,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腰部疾患。最有效的锻炼其实就是做反向锻炼,两拳在身体背后敲击,自然的会有两臂向后的伸展和两肩的外展,两肩胛骨在身后的挤压,这本身就对颈肩部位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处暑反捶背脊式

1.采用盘坐式,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正身端坐,呼吸均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

2.两臂内旋,小指在上,拇指在下,掌心向后,侧伸至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3.接上式,两手从指尖开始捲握成空拳,同时两拳向后划弧,至拳眼轻轻抵在骶骨两旁。

4.接上式,两拳沿脊柱两侧,由下向上轻轻捶打,同时虚领顶劲,身体微微前倾,拔伸脊柱。

5.接上式,头身尽量向左后转动,脊柱旋转拔伸,同时两拳继续捶打脊柱两侧。

6.接上式,头身转正、直伸,同时两拳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捶打,至骶骨两旁。

7.接上式,身体微微前倾,头身尽量向右后转动,进行右侧练习,动作同左,左右相反。

8.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共做三遍。

9.接上式,头身转正、直伸,两拳松开成掌,同时向身体两侧伸展,小指在上,拇指在下,掌心向后。

10.接上式,两臂向左右前方45°侧伸,至与肩相平,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11.接上式,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下落还原,两手覆按两膝,目视前下方,呼吸自然,全身放松。

处暑养生

处暑时节在饮食方面重点要预防“秋燥”,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及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大枣和汤、粥等,这不但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还能够增加水分的摄入。不宜食用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品,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

在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夜间睡眠要关好门窗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受凉。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随时增添衣物。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了贮存体内阳气。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要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处暑时节要加强锻炼,以早晚为好。处暑后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指数较大,不要忽视防晒。在闽南地区,三伏天后的秋后热更可怕。

《节气微导引》于各节气推出简便易学的导引小功法,24节气、24套养生操。持续关注、珍重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