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伤寒|治疗肝病要妙法

 中医秘典 2020-02-08

    “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更有甚者言“半部伤寒行天下”,由此可见伤寒在中医中地位之崇高。而伤寒杂病论也有着“言简刚中”的特点,所以伤寒中的每一个字句都是值得大家不断去推敲的。这一期就由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伤寒中的一点小知识,大家一起交流,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并关注我们。

今日论题

脏腑经络先后受病脉证

【仲景原文】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

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这一段主要是讲脏腑辨证论治的整体观,作为一个纯正的中医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整体观念,看待疾病、考虑病证要从全局出发)

要点分析

1.治未病的重要性诊治疾病必须重视治未病,还必须重视防患于未著。仲景论述治未病的含义:一是防病重于治病,强调养生防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二是有病即治,防患于未著;三是因脏腑之间生理关系及病理演变,强调辨治病证一定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防止脏腑病证之间相互传变。

2.以治肝为例,强调肝病最易影响到脾,进而形成肝脾同病,突出治脾对治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肝病治脾的基本含义:一是肝病治脾有利于肝病恢复:二是肝实证最易侵人于脾,治疗病证既要泻肝又要理脾,防止肝病传脾;三是肝虚证不能疏达脾气,治疗既要补肝又要健脾,健脾可生化气血以荣肝;四是肝气郁滞最易引起脾气壅滞,治疗既要疏肝又要醒脾。临证只有如此才能确立最佳治疗原则与方法.才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3.脾气旺盛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基本条件,在临床治病过程中无论辨治什么病证.都要重视理脾健脾醒脾。脾胃为后天之本,主饮食水谷,主生化气血,五脏六腑非脾胃则无以生存,五脏六腑之邪气也易影响脾胃,所以五脏六腑之病证皆可引起脾胃病证。治疗五脏六腑疾病只有重视调理调畅脾胃,才能更好地有利于正气恢复与疾病恢复。

4.酸味药虽先入肝.但治肝用药不能局限于酸,而应当根据病情适当选用苦味、甘味,强调根据病变证机而调配用药性味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保障。
    又以治肝为例,突出在无论辨治什么疾病,确立方药组成原则与方法都必须做到:一要考虑病变证机,二要考虑脏腑生理特性,三要考虑方药组成有无弊端。只有如此,才能组成比较合理、完善的治病方药。

5.脾肾之间的病理演变特点。脾制水,肾主水,水津游溢与运行于经气经脉之中而不溢于脉外,既赖脾气制约,又赖肾气所主,脾肾在制水主水方面若有失调则会引起水气病理病证。

6.心肾之间的病理演变特点。辨识心火气盛主要原因之- .是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不得肾水所制而为邪热,治疗心火病证,在确立治疗方药时应当考虑选用滋肾济水药。

7.心肺之间的病理演变特点。心火气盛则为热,热则上灼于肺,以此可演变为肺病证,治疗肺热病证,在确立治疗方药时应当考虑选用清心泻火药。

8.肝肺之间的病理演变特点。肺气主降,肝气主升,升降协调- 致,则健康无病。肺有病而不能协调于肝,则肝气易盛而为病。

9.肝病实脾是针对肝虚证而设,如病是肝实证,决定治疗方药-定要因病变证机而宜,切不可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10.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辨治疾病只有在变化中辨治病证,才能确立最佳基本原则与方药,才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后面再提一句,仲景没有给出肝病治脾的药方,后世医家基于此理论创立了,逍遥散,关于方药的分析,咱们下期再聊~
最后祝各位朋友元宵节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