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皇帝南渡后,大明王朝能否延续,他会不会成为宋高宗一般人物

 花开无田 2020-02-08

1644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这一年,统治了中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在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伐之下,京师告破,在位17年的崇祯帝用尽了最后一丝豪气在煤山自缢;然而李自成也并未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反倒是多尔衮引领的满清在吴三桂的带路下,迈过山海关,攻破北京城,随即顺治帝在紫禁城登基。

此后,满清在多铎、豪格等人的带领下灭李自成、张献忠;而偏安一隅的南明小朝廷历经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明郑时期,步履蹒跚几十载,也终为满清所灭。

而造成这一切的关键人物就是崇祯帝。对于执政17年的崇祯帝,用命途多舛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他极其幸运,兄长天启帝朱由校盛年而崩,无有子嗣,摇身一变他也从信王成为崇祯皇帝;但他又极其悲剧,与众多亡国之君不一,17年的执政生涯中,他兢兢业业,几无缺席朝会之例,更有上任伊始,智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举动,但是当王朝积弊累积,17年里他又实在没有亮眼的操作,包括不限于,对袁崇焕的任用与诛杀 ,在内乱已成时与皇太极一方的和谈,消息处理不慎,导致处决陈新甲;在执政后期的频繁更换内阁大学士人选;当然更少不了当李自成大军挥师北向时,崇祯帝曾决意南迁,却最终为东林党人阻止。

出于同情悲剧者、弱者的情愫,我们总会去想,如果在1644年崇祯帝坚持南迁避祸,大明会不会得以延续,而崇祯帝能否成为与宋高宗赵构一般的人物,重整山河。

要分析能不能,我们自然要看当时有什么。

这其中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虽然数量庞大,但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并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地主阶级之间的关系,缺少长期的战略构想(这一点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的42天中的一举一动之中彰显的尤为明显)。清朝的缺点在于,异族、数量较少(据统计及至1644年入关时,满清八旗也只有18万之数);此时的明朝的缺点则是国家机器在近300年间的运作之后,腐败横行、君臣离心、民心不附。

这一点弘光帝的上位便是明证,当时崇祯帝亡故,子嗣下落不明,按照正统论当由福王朱由崧承统,而东林党人则选择拥立潞王朱常淓,史可法则主张拥立桂王,虽然最后朱由崧成为胜利者,但因为支持者不一,内部矛盾重重,凝聚力更是被严重削弱,手握大权的左良玉甚至于在清军临境的情况之下,以清君侧名义起兵。

由是如此,弘光政权仅一年有余便被消灭。而在随后清军的攻伐之中,李自成、张献忠相继被翦除。面对危局,此刻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移到民族矛盾之上。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这些便是民众面对满清的反抗、勠力同心之举。

而如果崇祯皇帝在,正统之争便不复存在。而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之下,凭借占据江南这般富庶之地、民心归属问题,同时借助满清打击农民军的契机,实则完全有着一战之力。

这一点,在满清统一南方时体现的也是淋漓尽致的。李定国,虽然出身于农民军,但在投靠南明后两蹶名王 ,在桂林、衡阳俘杀清军主帅定南王孔友德、亲王尼堪,重创清军。当然最后,李定国也在内斗之中被迫出走转战,最后在1662年闻知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杀后,忧愤成疾,随即42岁便去世。

这一系列的经济因素(江南富庶之地)、民族因素(主要矛盾的转移)、人(正统地位的确立、名将的功勋卓绝)都足以保证崇祯帝能够登山再起,成为宋高宗赵构一般也绝非痴人说梦。

只不过,历史的有意思之处也是残酷之处就在于, 它不允许假定,历史的进程有时候恰恰就受制于历史人物,某个看似微小的举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